在探究与发现中丰富习题的数学意义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第7题是这样的一道习题:
   1 3=□ 1 3 5=□ 1 3 5 7=□
   2×2=□ 3×3=□ 4×4=□
  显然,这道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涵,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感受更多的数学意义、体会数学的神奇与伟大呢?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教学片断】
  1.初步感知算式“有生命”,在创造中探究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校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我知道,大家一定每做完一组题就有话要说,说说吧。
  生1:我发现每组两道题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2:我知道为什么它们的得数一样,因为“3”可以拿出1借给“1”,这样“1 3”就变成“2 2”了,2个2相加也可以写成2×2。
  生3:我也可以举个例子,1 3 5,可以让5借2给1,这样就是3个3相加了,也就是3×3。
  师:谁听懂了?也能来举例说说吗?
  (95%的孩子高高举起了手)
  生4:我听懂了。我们看第三组,5分1给3,7分3给1,这样就是4个4相加了,也就是4×4=16。
  师:太了不起了,在孩子们眼里,每个算式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变化!谁也能创造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呢?
  (有五六个孩子举起了手。)
  师:你们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商量,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5: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组算式1 3 5 7 9=25,5×5=25。
  生6:我们还可以创造1 3 5 7 9 11=36,6×6=36。
  生7:还可以写1 3 5 7 9 11 13=49,7×7=49。
  2.深入体会算式“有生命”,在验证中发现
  生8:老师,我发现一个秘密,上面的加法算式都是从1开始的一些单数,下面乘法的两个乘数相同。
  生9:而且我还发现,加数有几个,就是几乘几。
  师:你能具体解释解释吗?
  生9:1 3 5是3个加数,就是3×3,1 3 5 7是4个加数,就是4×4。
  师:真的有这样的秘密?认真地观察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秘密。
  (生纷纷发言表示确实有这样的秘密,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
  师:这么说,孩子们认为“1 3 5 7 9 11 13 15 17”会等于几乘几呢?
  学生自觉地数了起来,然后齐喊:9×9。
  师:我不大相信,能算算吗?
  生齐算出1 3 5 7 9 11 13 15 17=81,9×9=81。
  师:看来大家发现的秘密还真行!那么,8×8=1 3 5 …,大家掰着手指数一数,看看该加到几啊?
  生齐数:1 3 5 7 9 11 13 15。
  师:为什么停了?
  生:满8个了。
  师:老师还是有些怀疑,能再算一算验证一下吗?
  (生算,得出两边都是81。)
  师:祝贺大家!孩子们,我们刚才从简单的三组题开始,想到了很多、发现了很多,静静地想想自己的收获吧。
  (教室里特安静,孩子们在认真地沉思着,突然有一生举起了小手。)
  3.由此及彼,提出新的研究
  生10:老师,如果是双数连着加起来也会有这些秘密吗?
  师:由一个问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太让老师感动了!可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大家说怎么办呢?
  生11:老师,我们可以试试呀!
  师:太棒了!那我们就举例试试吧。
  生12:2 4=6,不能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生13:2 4 6=12,也不能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生14:我发现可以写成乘法的,2 4=6,2×3=6;2 4 6=12,3×4=12。
  (孩子们受启发了,纷纷举手争着要发言。)
  师:先不忙下结论,四人小组赶快讨论讨论,再举例试试,看看真的是这样吗?
  (小组活动)
  生15:是这样的,2 4 6 8=20,4×5=20。
  生16:我们也试过了,2 4 6 8 10=30,5×6=30。
  生17:其实这里也是有秘密的,加法中有几个双数,第一个乘数就是几,第二个乘数比第一个乘数大1。
   【教学反思】
  也许孩子们的“发现”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甚至他们的表达还不是那么地严密,但我却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动: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能让我从脸上笑到心底!
  二年级孩子刚学完1-9的乘法口诀,说实话,做这个练习前,我没想到孩子们会有多少感悟与体会。但就是那个似乎轻描淡写的“说说吧”,竟然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惊喜,感动于孩子们的思考,忍不住记录下这精彩的30分钟。
  欣赏与兴奋过后,更有些零星的思考。
  1.郑毓信先生在《数学文化学》一书中指出:“数学应主要地被看成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每每读郑老这句话,总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造”该是多么神圣的词语、多么高端的行为!可今天,我恍然大悟:“创造”不需要刻意地索取什么,教师要做的只是将静态的文本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大家一定每做完一组题就有话要说,说说吧”、“谁听懂了?也能来举例说说吗”、“可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大家说怎么办呢?”……看似非常平实的话,关注的是孩子的真实体验,表达的是教师内心深处对孩子潜能的真诚的承认,这些话给了孩子们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交流的空间、一个平等的氛围。所以,这里进行的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实现的是共识共享与共进,洋溢的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儿童数学的热情与气质!
  2.教学一定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疑,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生疑”。学生能由“单数”相加问题,想到“双数”相加的问题,着实让人赞赏!赞赏的理由之一:能有问题,并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如我们成人发现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多么地不容易!说明孩子们在思考,而且会思考。理由之二:孩子们这种不唯书不唯师的探索精神尤其可贵。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孩子能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就满足了,假如他们能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解决了问题,就已经特别让我们安慰了。但我们的目的仅仅于此吗?回答是否定的。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挑战意识都将决定着自身的思维品质以及人格特征。我们的教学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做些努力,多给学生联想的机会,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价值引领”在当今是一个很时尚的词,无论把它看作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还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定位,其实都是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给予学生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搭建讨论与探索时空的平台,创造个体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探索与创造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寻求策略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敢于挑战老师与书本的批判精神。
  3.常常有老师感慨:低年级的数学太浅显,根本上不出数学味,这种认识肯定是片面的、错误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到底什么是“数学味”?我想,数学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数学味”也不仅仅指向于知识的高深。知识可以是简单的,但学生经历的这个过程却是“深刻”的!“每个算式都是有生命的”、“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变化”、“单数有几个,就是几乘几”、“老师,我们可以试试呀!”……孩子所感悟的数学的美、数学的智慧与神奇,在上面的片断中连续不断地涌现着。在这样简单却又深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数学思考、体验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的数学精神、体会的数学乐趣等等都是数学味!因此,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同样可以绽放数学的精彩!
  本案例中这道习题的教学,孩子们发现的这些“秘密”,也许在将来、甚至有些孩子在几天以后就会遗忘,那么这足足30分钟的交流讨论是不是就毫无意义了呢?我们的数学学习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智慧,学习的是一种探求的精神,感悟的是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为了“记住”数学,即便把数学都“还给”老师了,而学习数学过程中领悟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的精神,作为一种品格力量,将造就学习者的智慧人生。
  我想,这些都应该是这道习题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张冬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210024)
  
  
其他文献
【人物速写】  “在填写自己的履历表时,我有时会哑然发笑: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小学、中学、师范,再回母校工作,前前后后竟然只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兜圈子!”每当这时,潘娜校长都是几多感慨,几多遗憾,几多自豪。  1978年夏末,潘娜走进位于皮市街的北塔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彼时的她身穿连衣裙,头扎蝴蝶结,天真烂漫。六年时光一晃而过,校内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被这个小姑娘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三年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1]。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准确表达地理概念、叙述地理规律、说明地理现象和准确书写地理名词等方面经常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近期,我们接到学校反映,有不法广告公司为谋取利益,假冒《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名义,以不明账户与学校联系彩封宣传业务。在此,《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郑重声明:《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唯一账户为:“《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开户银行为“南京工商银行大方巷分理处”,帐号为“4301011119001315342”,相关票据需加盖“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财务专用章”方为有效。《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广告部咨询电话: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小学现行校本教研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共生型学科教研组建设,重建现行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校本教研制度;反思与重建;共生型学科教研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4-0018-03    学科教研(备课)组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科教研(
《人民教育》责编余慧娟在《课改十年的深思与隐忧》一文说:“以人为本,就是要还原教育养育人的精神生命的责任。”十一五期间,我校依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园艺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开展的园艺教育,就是在实践这一朴素的思想。一群热爱生命的草根教师在园艺教育的厚实土壤里,悄悄地播撒希望的种子,诗意地耕耘,默默地守望,用一种质朴的情怀探索着小学园艺教育的校本实施路径,努力地追求着校园文化的绿色意蕴。  一
摘要: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江宁区的中小学学生从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得到了较为可信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情调查;问卷法;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2-0059-02     一、调查背景    学习风格基于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
摘要: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影响,首先要有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基础。“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我们通过开设心理校本课程的尝试,给师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建立了师生对话机制,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打造了和谐健康的心理平台。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对话;移情    中图分
摘要:优秀的学校必由优质的师资支撑。相对于某一优秀的个体,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更具推动力。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在打造“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中形成了有效的途径,主要从目标达成、学习驱动、精神整合、评价与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发展学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45
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对原实验稿的完善,但深入学习也会发现其修订后所彰显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有的是坚守、重申,有的是调整、改进,有的是补充、增加。这些基本思想和精神聚焦在几个核心概念上,这些核心概念形成了课标的核心范畴。所以,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不妨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几个核心概念入手。  一、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什
【学校名片】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五爱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几代“五爱人”执著的追求和不变的信仰。改革的时代精神催生的和谐教育实验已历经20多年风雨,形成了“三特”(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两性”(实验性、示范性)、“四化”(和谐育人个性化、和谐教学素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