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问题,唤醒农村中职“问题生”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132-02
  【摘要】中职校“问题生”,“问题生”的问题所在;成因分析。认识农村中职“问题生”其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存在严重的社会偏见,“问题生”的心理负担重、不良行为习惯多,通过“唤醒教育”,让中职“问题生”正视问题,唤起良知,重新造就其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唤醒农村中职“问题生”
  
  职业教育愈来愈引起国家的重视,这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严重影响职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职校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以至我们在肯定中职学生主流是好的同时,不容忽视中职校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职校“问题生”问题尤为突出,情况令人堪忧,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思考。
  
  1 农村中职校“问题生”的问题所在
  
  笔者对所在地区几所农村中职校进行调查,并走访了一些学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问题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职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多数是初中没学好,普高念不了,甚至有的学生是小学就没有学好、初中没念下来的辍学生、“双困生”、“问题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社会的偏见,造成心理负担加重,甚至被扭曲,以至这些学生升学无望,自暴自弃,从而染上不良习气。通过与“问题生”的谈话,发现他们认为知道自己问题所在,但错不在己,他们也很无奈。
  (2)中职“问题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上存在着较大问题。诸如懒惰、马虎、不求甚解、不遵守学习常规、怕提问题、怕分析思考、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佳等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生”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主要是由于原来学习成绩就差、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职校干什么,对职校抱有成见,来职校无非是混个文凭,以便将来打工方便一些,有些是家长逼着来的。
  (3)通过与职校班主任的谈话调查,许多中职生常常在纪律常规上放任自己。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缺乏自我控制和自觉管理能力。通过谈话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校何必太认真,对学校班级的班周活动、纪律要求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甚至认为,职校与普高的纪律常规应该有区别,主要是职校应该在纪律上放宽要求,抽抽烟,喝喝酒没什么的,因此对学校批评和教育不当回事,甚至还有强烈的抵触现象发生,学生玩世不恭,老师痛心疾首。
  (4)部分中职生思想上出现偏差,生活上追求享乐。来自较富裕家庭的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其迁就,伸手要钱容易。因此,生活浪费、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迷恋网络、互相攀比、虚荣心强。同时,在学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求索取、不求奉献;另一部分来自农村较为贫困家庭“问题生”常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在平时消费上比不过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也会装阔、扮酷,行为更加乖张。
  (5)心理上扭曲。中职学生年龄已十六七岁,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再加上来自农村,多少有一些危机感、自卑感。由于这些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时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脱离实际,流于空想,因此,他们的情绪表现为强烈、动摇不定,外来的东西不分良莠,性格怪异,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意志薄弱,易惹事生非,易结成小集体、哥们儿义气。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还有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甚至有认知上、心理上的障碍,有孤独、不安、退缩、敌对、冲动的心理现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以至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因此,有烟酒嗜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行为发生,甚至违纪犯法。虽然笔者非心理医生,但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也同样强烈感受到农村中职“问题生”凸显的心理问题。
  
  2 对农村中职“问题学生”不良行为成因的分析
  
  (1)不少农村中职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自小就成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管教、不良习惯耳濡目染,部分学生父母的言行举止粗俗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父母以粗暴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孩子自尊心,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夫妻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孩子得不到温暖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去职校混混到成年,去打工算了,不必苛求什么,等等。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心态、久而久之,“问题生”产生。通过调查发现职校学生不良行为与庭教育关联,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2)“职校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职校学生都是一些学习班上很烂的学生”,等等。对职校学生的定位出现偏差。以致学校老师心态也随之出现偏差。个别职校老师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教育方法简单、易怒。认为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权威。班级集体活动难搞,学生经常给自己添乱,要么对问题生穷追猛打,要么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这样的教育,使得中职学生的问题更加突出,使之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出现恶性循环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问题, 相当有相当部分是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甚至还出现“学生对老师有仇恨的现象,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3)职校学生时常听到种种议论:农村职校学生是“三等公民”;“九年寒窗,初中收场,大学无望,前途渺茫”;“书又念到头,汗水已白流,外出找门头,职校没奔头”……这些社会舆论使得职校学生心理产生变异,对自己进入职校总那么几分不情愿,几分遗憾,百般无奈。在农村,对职校认可度低、很难感受到政府对职校学生重视与期待,更多是偏见。在农村职校,学生很难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影响到职校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给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社会土壤。 通过谈话了解到部分职校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对其冷漠、忽视,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这让笔者产生难言的心痛。
  
  3 农村中职“问题生”的唤醒教育
  
   “唤醒教育”有诸多解读,在这里笔者仅就中职“问题生”施加“唤醒”方法,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学习兴趣,以期激发他们有勇气戒除不良习惯,引向正常的教育轨道,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突出表现是沉迷,思想上深陷泥潭难于自拔、对问题所在自己也深感自责,无奈由于习惯的养成,心结难于打开,以至难于教化,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要做法包括:
  (1)结合“问题生”的心态,对其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让中职“问题生”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现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不同层次劳者的需要,国家不仅需要专家、学者,更需要千百万初中级技术人才。上职校不是低人一等,用不着自卑。进而突破“问题生”的心结,让学生充分认识职校学生同样有远大的前途,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理想立足于现实,克服自身对前途和出路的担心与忧虑,“路在自己脚下,就看你怎么走”。这些“问题生”一旦解除这一思想疙瘩,对问题的解决就打开了一扇窗户。当然,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唤醒其尘封的心结,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协力。
  (2)坚持正确的唤醒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点十分重要,要深入了解学生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了解学生的家庭及自身的苦衷,有针对性地运用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强化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行为的责任感,自觉影响其德行;以说服教育为主,适当的奖惩方法相结合。学校以班主任、政治老师等为主,配合德育部门协同施加教育;问题特别突出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与法制部门协同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令其自觉和不自觉地改正自身的问题,以期达到唤醒学生良知的目的。
  (3)情感拉动与激励改正。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大多对老师有一些冷漠的情绪,思想工作难做,指导老师必须有强烈的爱与责任意识,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施,先恩后威。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朋友式”的关怀,倾听其诉求,发现其心理问题,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参与其中,并发现其潜能;与学生达成书面协议,敦促其改正不良习惯,可用行为进步积分方式激励学生,只要有稍许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稍微的退步都要及时提醒。允许这些学生再犯一些错误,但一定要减少犯错的机率,勇于承担责任,并乐于改正错误,只要师生心灵相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怀,问题的解决只剩时间的等待。
  (4)搭建家、校、社会联系平台,唤起中职生成才的希望。
   农村职校学生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外,还必须紧密联系其家庭以及相应的社会协调配合。尽可能让社会关注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状况,解决一些后顾之忧,能让家长把温暖及时传递到这些学生的身上。学生的进步家长要特别关注,并把欣喜写在脸上,让孩子能充分感受到;同时社会要积级营造氛围,既有对教育的重视,更有对职校学生的就业的引导,学校与政府联手,广开渠道,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式培养、中职集团化办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中职学生就业前景进行设计并着力打造,让中职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解除中职学生家长担忧的心结,自觉配合教育的关键。
  (5)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纠正其不良的心理问题。多数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学校应该与专业的心理教师建立联系,让心理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查找其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消除其对学习冷漠、自卑、焦虑、挫折感,悦纳学生,坦诚相见。唤醒学生看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解除其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转化“问题生”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唤醒教育”对解决中职“问题生”思想问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实施“唤醒教育”教育,已经在我国一些中职学校展开,笔者在所在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了一些成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碰到诸多困难,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去探索,把握国家重视职教的契机,中职“问题生”,终将不成为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职校“问题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问题,笔者的调查及“唤醒教育”只是一个偿试,关注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高炎.职业生涯设计与求职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 彭志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有的人过日子容易停留在“生存”层面,只为温饱.有的人除了吃喝拉撒外,还懂得成长,日子进入了“生活”层面.至于要进入“生命”的层面,则有赖于心灵境界的学习和进取.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129-02    合肥市于2008年开展了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市直机关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交流轮岗(转任)工作,笔者作为主动报名的交流对象,从市农委监察室主任岗位交流到市政府法制办法制监督处处长岗位工作的时间已逾一年,自感完全胜任了角色转换后的工作挑战。现在经过实践的体验和理性的反思,认为需要对合肥市市直机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呈波动上扬态势。进入5月之后,油价屡创新高。5月24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价格冲高至41.72美元/桶,为1983年该交易所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收盘价。与此同时,欧洲布伦特油价也逼近40美元/桶。与年初相比,升高了近30%;与去年同期相比,油价提高了45%的水平。  此番国际油价越过40美元/桶创出十多年来的高位,原因是多方面的
《异类婚姻谭》作为2016年芥川奖获奖作品,被认为是近年难得的优秀纯文学作品.作者本谷有希子以“现代说话文学”的形式,通过描写夫妻的日常生活,探讨了现代婚姻中“同化”与
古汉语常用词研究硕果累累,包括专书或断代研究、以单个词为单位的研究、以同义聚合为单位的研究、不同性质语料之间的对比研究、常用词理论研究等等,本文在厘清研究现状的基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其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检验科检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60例患者为对象,其中28例患者诊断为肺癌,记作肺癌组,另外32例肺
父亲死了,为了我,为了始终不能原谅他的儿子,献出了他那饱经沧桑的生命,留给我的是那无边的痛楚和悔恨.父亲,天堂里的父亲啊,当您突然被隔绝在那无边的黑暗中,我才意识到,人
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为重要的女性小说家伊迪丝·沃顿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在叙事进程中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空白,作家通过文本空白的设置,不断向读者发出召唤,呼唤读者参
那年,我十六岁,将升高中.记得考罢归来,父亲问我“怎么样”,我说“还可以”.“那好,明天就去五丰铺卖猪仔!”父亲当即作出决定.我知道,这是在给我准备学费了.
传统“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公司治理表现出新的特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