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总目录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
  四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纳日碧力戈  李鹏程(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民族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海鹏  关佳宝(1·7)
  国家视角下的民族事务类型及其比较
  ——多维视角下的民族事务比较研究之一
  李 林(1·15)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及时代价值
  欧庭宇(1·23)
  从家族、地域认同到“命运共同体”:传统村落互嵌式民族关系的构建 罗彩娟(1·32)
  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观的三个基本维度探析 李 贽 金炳镐(2·1)
  关系理性视角下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邓斯雨 杜仕菊(2·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
  张淑娟(2·19)
  西方“人民”和“民族”概念的历史交融与互动
  孙经纬(2·27)
  马克思主义关于大小民族关系的经典之论
  王希恩(3·1)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
  李曼莉 蔡 旺(3·12)
  民族习惯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
  ——以427件案件为分析对象
  汪 燕 刘 洁(3·20)
  现状与图景: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中华民族共同体”
  研究 孙 洲(3·30)
  “历史合力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周银珍(3·39)
  中国民族主义的三重考量 颜景高(4·1)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刘宝明(4·9)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改革路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立法的实证分析
  韩 璐(4·16)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建构向度 马宇飞(4·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时代
  表达 陈 晨 于学强(4·3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
  高永久 王子曦(5·1)
  人心所归 惟道与义
  ——以协商建国推进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中国智慧
  李資源 江 舟(5·7)
  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民族治理理论与实践探析 李 妍 张妍鸽 曹全来(5·17)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内核
  陈立生(5·25)
  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辨析、理论释析与教育路径探析 王 瑜 马小婷(5·3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色实践进路:治理、生态与文化的三重互嵌 贾秀飞 王 芳(5·40)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要坚持走中国化道路
  杨圣敏(6·1)
  何以典范?
  ——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成功经验阐释
  李富强 卫彦雄 吕 洁(6·6)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权利保障的多元支持 马伟华 张笑语(6·16)
  公民认同需求梯度化: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 尹学朋 王国宁(6·24)
  构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的文化
  方略 卞之峣(6·31)
  价值取向视阈下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嬗变
  成 杰(6·38)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实证研究
  朱向梅 姚 露 常开霞(6·45)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互联互通、共享发展、合作治理
  ——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民族学与人类学国际会议
  综述 周建新 田丽娟(1·41)
  空间正义:云南瑞丽市傣族姐岗村空间变迁的文化冲突与化解 赵忠艳 贾仲益(1·48)
  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
  重构 丁 波(1·56)
  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丧葬文化比较研究
  ——以洗骨二次葬为例 张 芳 李明华(1·63)
  审视与重构:人类学生态进路的研究范式及其转向
  马 莉(1·72)
  国内外苗学中的心理视角研究综述
  杨 珂 吴小花(1·81)
  实践、困境与突破: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与路径选择
  ——以广东为例 吴泽荣(2·35)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述评 徐杰舜 黄 玲(2·41)
  习惯法在乡村治理中的法治功能探讨 宋才发(2·49)
  遗忘与重构:华夏边缘的蕾沙大将崇拜
  付广华 刘莹影(2·57)
  “内”“外”表达:桂林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意识的建构与重塑
  林倩倩 赵巧艳(2·65)
  妈祖图像母题与北传嬗变研究 徐晓慧(2·72)
  生境、情感与边民社会网络:中越跨国婚姻研究实践与反思
  ——以云南马关县金厂村为例 覃延佳(2·81)
  城市化与民间信仰遗产的冲突与调适
  ——基于一个城中村“土地公”信俗的调查
  何月华(3·46)
  超越平衡的礼物互惠   ——一个西北山区村庄女性嫁妆的调查研究
  杨文笔(3·54)
  “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
  ——基于广西西南部边疆民族地区P社区的案例研究
  黎 赵 罗树杰(3·62)
  芒市傣族的疾痛认知、传统疗法与文化隐喻
  高登荣 黄昕莹(3·71)
  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 熊晓辉(3·79)
  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国家形象构建的艺术机制研究
  梁 冰(3·87)
  植入与统一:高铁驱动民族地区空间重构及统一的作用机制
  赵丽江 于业芹(4·43)
  民族志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
  王 璐(4·50)
  边疆、走廊与“一带一路”: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的三次实践
  窦存芳 冶 芸(4·60)
  以家固边:边民家庭发展政策的目标取向与路径选择
  夏文贵(5·48)
  南岭民族走廊族际技术知识互动交流研究
  李 军 袁丽红(5·58)
  生存交互与差异性选择
  ——西双版纳湖南移民的文化适应与族群互动
  王 欣(5·67)
  边疆少数民族“家”的空间建构:人本理性、公私秩序与社会整合 韩 璐 明庆忠 史鹏飞(5·77)
  生存有道:中越跨境婚姻中的嫁与家
  ——以宁明县N村为例 鱼 耀(5·89)
  从具象到抽象:李亦园先生的台湾高山族研究
  董建辉 徐森艺(6·60)
  学说思潮与汉民族的形成 王再承(6·68)
  “时间—空间—社会”视角下回新纳楼司署空间功能的现代转型 马永清 朱盼玲(6·78)
  “茶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传播
  王枫云 韦 梅(6·86)
  乡土情结与振兴乡村: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进路与展望
  陈 彪(6·94)
  通过“面子”的乡村治理
  ——对桂中南一村落纠纷处理的人类学考察
  刘 坚(6·103)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清代中越边界广南府夷人构成研究
  ——基于地方志与民族图册的考察
  张 姗(1·89)
  土官纷争、边疆治理与社会变迁
  ——以明代中期廣西岑氏家族为中心
  谢宏维 秦浩翔(1·98)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
  ——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毛琳箐 康 健(1·108)
  红色文化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向度解析
  李维军 杨 丽(2·90)
  地域文化与国家政治融合互动
  ——以柳宗元神灵形象与文教圣贤形象的建构为例
  徐家贵 刘绍卫(2·98)
  少数民族“新民歌”创作与现代民族和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董迎春 覃 才(2·106)
  “文化族别化”的当代困境及其反思 李文钢(2·114)
  “两广三金俍兵文化节”仪式所见俍兵后裔的族群身份认同与文化信仰的两重性 唐晓涛 李京玲(3·95)
  南岭走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及成因分析
  ——南岭走廊民族关系研究之三 袁丽红(3·103)
  清朝西南边境的土司与边疆安全 马亚辉(3·110)
  从昆氏世袭制度探讨萨迦政权灭亡缘由
  昂青才让(3·118)
  我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田 烨 王存祖(4·99)
  文化原乡与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
  ——基于福建蔡氏传统民居的考察
  丁智才 陈 意(4·109)
  高山汉族群岛中的壮族岛 黄凌智 黄家信(4·117)
  清代湘西苗区的乡约宣讲 张 熙(4·126)
  剑川白族木雕兴起、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探析
  陈文苑 柏贵喜(4·133)
  改土归流与区域社会的“国家化” 莫代山(5·120)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研究
  张 魏(5·127)
  “千里歌路”建设与漓江流域民歌传统的深度阐扬
  杨丽萍 覃德清(5·134)
  论明代卫所制度与民族互嵌 陈文元(6·112)
  族群历史与社会记忆的重构
  ——论王明珂的民族史研究 戴 昇(6·120)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
  白新杰(6·128)
  当代壮族历史书写的壮族形象建构
  ──“壮族形象建构研究”之二
  欧宗启(6·136)
  ·民族发展研究·
  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研究
  吴忠军 罗 洁(1·117)
  民族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法治化构建
  ——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谭 洁(1·128)
  广西面向2035年民族大健康产业发展愿景及其对科技需求研究 潘 慧(1·136)
  贫困山区传统竹木类民族工艺文化产业的活化性开发研究
  ——以广西融江流域山区民族乡村为例
  杜 琳(2·122)
  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 萧子扬(2·129)   认知与激活:民族地区农牧民主体地位研究
  ——基于四川6个民族村的调查与思考
  郭险峰(4·140)
  精准扶贫视域下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杨姗姗 凌亚萍(4·148)
  南岭走廊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
  侯玉霞 代涵奕 张鲜艳(4·158)
  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产业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陈 剑 李忠斌 罗永常(4·167)
  岭南地区史前时期的酿酒与农业起源
  陈洪波(5·143)
  新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为例
  阳国亮 凌连新 徐楠楠(5·151)
  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财富伦理观的去蔽与建构
  唐海燕(5·158)
  茶叶跨界流动与瑶族边民互惠
  ——以中越边境猛硐瑶寨为例
  邓玉函 夏福立(5·165)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困境
  潘 宝(6·143)
  云南耿马华侨农场生计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
  陆赏铭 罗柳宁(6·150)
  跨界流域民族地区文化遗产利益补偿的法治保障
  邵莉莉(6·157)
  乡土文化自觉与内生式社区旅游发展
  ——基于宁夏泾源县冶家村的个案研究
  王 帆 梁向明(6·163)
  ·壮学研究·
  论方块壮字中的偶合字 蒙元耀 韦亮节(1·142)
  器以藏礼 跨境共生:壮族天琴文化的创新传承
  ——基于中越边境龙州金龙村落的考察
  黄 玲(1·150)
  复线逻辑:“行动”中的壮族习惯法及其未来面向研究
  ——以贵州N自治县为表述对象
  廉 睿 高鹏怀(2·139)
  左江花山岩画铜鼓考
  万辅彬 樊道智 陈凤梅(2·147)
  政府整合机制:壮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徐玉特(3·144)
  壮语视觉词的认知机制研究
  ——以马山壮语为例 熊奥奔(3·150)
  ·瑶学研究·
  转型中的瑶老制及其影响的文化取向
  ——基于南岗村的个案研究 孙荣垆(1·156)
  口头传统的沿袭:富川瑶族民歌的传播学研究
  ——以平地瑶“蝴蝶歌”为例 邓宇航(1·164)
  ·民族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许纯洁(2·158)
  基于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民族教育概念再构
  韦兰明(2·165)
  震后十年北川羌族村落学前儿童发展现状及支持研究
  李 静 黄琼仪 李 锦(3·157)
  消解与再现:身份认同理论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份的教育建构 吴桐舒 王坤庆(3·165)
  ·民族经济研究·
  村镇经济与“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的反贫困行动
  吕俊彪 龙丽婷(3·127)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助力脱贫攻坚实证研究
  ——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刘金林 马 静(3·136)
  ·中国与东南亚民族研究·
  跨国道路与族群发展
  ——基于老挝贺人的田野调查
  周建新 杨 璐(4·66)
  现代印度尼西亚铜鼓文化礼俗与功能
  李富强 卫彦雄 吕 洁 唐根基(Herman)(4·75)
  缅甸“胞波”的文化逻辑 何 林(4·80)
  正典化的多元互构:对马来西亚马六甲关公文化节的人类学考察 高莉莎(4·89)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研究”专栏·
  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第三方公开排序综合考核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
  刘 荣 高登荣 杨文顺 高 朋(5·97)
  區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路径 康兰平(5·110)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9.10~2019.11) 塔 娜(1·171)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9.12~2020.1) 塔 娜(2·173)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2~2020.3) 塔 娜(3·173)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5~2020.6) 塔 娜(4·173)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7~2020.8) 塔 娜(5·173)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9~2020.10) 塔 娜 牛 平(6·173)
  《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总目录 陆 露(1·174)
  〔编辑整理:陆  露〕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汉源文化特征的表现载体之一,印尼布袋戏文化体现着华人眷恋原乡的记忆表征和情怀隐喻。印尼布袋戏在地重构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和华人文化在地化的历史命运紧密相随。印尼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区域,印尼华人经历过被强迫同化的遭遇,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和家国情怀激起了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在文化外交的策略中,印尼布袋戏的在地重构和价值增值所展现的文化的调试功能和民俗协商功能,对于处理我国同东盟国家
期刊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民族联邦制:阐释与批判/杨立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4~31  公民认同需求梯度化: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尹学朋,王国宁//广西民族研究,-2020,(6).24~30  构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的文化方略/卞之峣//广西民族研究,-2020,(6).31~37  何以典
期刊
【摘 要】促进民族地区农民稳步增收,破解经济新常态以来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是现阶段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情况及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宜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  【作 者】王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传统“乡土中国”到现代“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恩施州个案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美丽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上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从“有”到“优”的根本性嬗变;在机制体制上要不断强化整体意识,逐步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形成由“全”至“合”的能量聚合;在规划布局上要不断借助个体示范与影响带动,逐步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村寨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在资金保障上要
期刊
摘 要:借助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奈福泮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以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饱和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形成三电极体系,在支持电解质为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下研究了奈福泮-联吡啶钌体系[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体系[Ru(bpy)32+]测定盐酸奈福泮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
期刊
【摘 要】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其存在实现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民族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破败甚至消失的危机,亟待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有利于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总结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剖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后迅速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众网络使用率不断攀升,网络民族情绪的发酵与分裂势力的网上渗透给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在网络时代下,传统民族团结教育暴露出权威弱化、教育者媒介素养较低、教育对象过于单一等问题,网络民族团结教育也存在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形式较为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网络时代的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城市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内在关联的实证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重点/红梅//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3).15~21  从“传统共和模式”、“反歧视”到“共和模式的当代重构”:论法国少数族裔一体化政策/彭谦,程志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39~50  “福边利民”:民国时期云南垦务行政与边疆治理研究/罗群,童巍雄//思想
期刊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邹丽娟,赵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2~17  边疆治理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何祖坤//云南社会科学,-2020,(5).1~9  城市民族事务协同治理机制的建构/朱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40~46  
期刊
【摘 要】以时间为自变量,空间为他变量,辅之田野方法,方可促成对壮族习惯法演化机制的立体解构。就实践表征而言,壮族习惯法并非静止不变,它既与本民族在区域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经济活动、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又体现出族群在面对不同政治经济环境时所做出的竞争、协商与妥协。“国家在场”对壮族习惯法的形塑,采取的是一种复线逻辑,并聚焦于载体重构、机制再造、属性蜕变三重维度。在壮族习惯法的未来发展面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