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琴以无弦为最高。一张机,挑起春愁如雨。静立于窗前,陌上花开,等待抚琴之人的再度归来。琴声如诉。命若琴弦。眼前的浮生太黑,耳边的涛声太响。云影之下,夕阳泊在指间。莲花不及你眉眼。多少曲子,都成为了过眼云烟。任何一种交谈方式,都不如你十指翻 Qinqin with no strings for the highest. A machine, stir up spring sadness. Calm standing in the window, the flowers bloom, waiting for the Fuqin return again. The sound of a melody. Like a string. Floating in front of too dark, the sound of the ear too loud.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clouds, the sunset lies between the fingers. Lotus less than your facial features. How many songs have become superficial. Any kind of conversation, not as good as your fingertips
其他文献
中央军委作出加强县(市、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重大决策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军分区行动快,抓得紧,及早组织政工干部培训,搞好思想“接轨”,收到显著成效。 这个军分区针对人
哑巴姥姥没有名字,或是有名字,但在几十年的光阴里早已被大家遗忘了,只有哑巴才是跟了她整整一辈子的身份。在我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中,她不是谁的娘也不是谁的妻,她就是哑巴。年长的同辈人称呼她哑巴,小一辈的年轻人按辈分该叫她哑巴婶子,到了我们这些个儿孙辈的,她就该成了哑巴奶奶或者哑巴姥姥,但是不论大人还是小孩,还是都管她叫哑巴。  我小的时候哑巴就已经很老了。在我的记忆中,她永远都是踮着裹成粽子样的小脚,
我和1931年出生的陈辽相识于1957年7月,地点在南京军区文化部文艺科办公室。那次相见,是陈辽应文艺科副科长、小说《柳堡的故事》(后拍成电影)作者胡石言邀请来交谈文艺评论
春去春来,桃红李白,  大千景象流光溢彩。  想着念着追着梦着,  名利如烟转瞬飘向云天外。  机关算尽到头一场空,  杂念放下诸般自在。  无求乃乐心似莲花开,  情深情浅莫让她蒙尘埃。  月缺月圆,执念不衰,  万千景色多姿百态。  笑了哭了醉了醒了,  恩怨难了沧桑轮回还徘徊。  不忘初衷美丽真情怀,  大眼观天众善相待。  苦中尝甘心似莲花开,  缘深缘浅莫让她蒙尘埃。  情恋两目山  太
我眼中的槐树,质朴得就像家乡的人,只要有土,就能生长,屋前、屋后、田埂、山野、河边……随处可见。它没有太高的奢求,只需一方属于自己的泥土,就能快乐、平静地生活。那个物质匮乏年月,每到槐花飘香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采槐花,以食为天的乡亲对槐花有着特殊的爱。  记忆中,姥姥家屋后长着几棵碗口粗的槐树,槐花飘香的季节,茂盛的枝头缀满了雪白的花儿,一串串在空中摇曳,素雅、清香,沁人心脾,贫穷的日子顷刻
特别喜欢萧红《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一段话:“花儿开了,就像花儿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平实自然的表达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
父亲离开的日子,是我忐忑不安的日子。人的生命,如东流之水。寿缘长的人,如平缓的河面;寿缘短的人,如瀑布之飞流。长江后浪推前浪,生命前客让后客。父亲活了85岁,生命的流动
转眼之间,玄武纪写作小组第一组的小侠们已经成了师兄师姐,而第二的同学如今课程也已过半。怀着行侠的初心,呈现给我们的第一篇作品,或许并不完美,却是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
一我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它的偏僻,如果我不加形容,你一定想象不出它有一个气势磅礴的名字——万马,但事实上,这里跟马没有任何关系,不要说万马,一匹马都没有。四周除了连绵
那年正月初八,一场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城市、村庄和田畴。万物都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圣洁而庄重。我在漫天飞雪中收到了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包裹中是自制的几样食品和一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