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实施了几年,许多教师开始理性看待新课程改革。我结合个人体会,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1.尝试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无拘无束。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这样,语文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才会很强。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应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3.对于新课标、新理念要理性对待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对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又不能急于冒进,而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不断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可结合其他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资源,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語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4.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总目标”的第五条对此作了总的表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将这一精神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如关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不提或少提知识要求;关于阅读,强调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关于写作,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提或少提写作知识的要求;关于口语交际,强调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即使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都是和有关能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表述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5.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兴趣
  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不断促进中小学生去实践、探索,对某个问题加以思考。实践不断开辟他们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道路,探索不断深化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思考不断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任何有成就的人,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当把中小学生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进行培养。
  小学生受好奇心和形象思维的驱动,一般都对听故事和看有图画的书籍有浓厚兴趣。语文教学中穿插故事和图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常用方法。喜欢看书和听故事的学生,一般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6.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字母辨别能力,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
  例如:在教ɡǒu这个音节时,为了巩固学生对音节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则赋予音节以意义。出示挂图观察(图为一只淘气的小狗),问:能用ɡǒu这个音节说句话吗?取下挂图,让学生想想刚才看到的图画,再来说说:如果你家里有狗,就根据自家狗的样子说句话。由此可见,音节仅作单独的符号存在并无意义,不利于掌握,一旦赋予音节意义,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巩固汉语拼音。
  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教学时依靠死记硬背完成,而应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规律,掌握拼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不讲复杂的发音规则,而是布置学生观察口型变化,由此得出口型的不同;在教i、u、ü时,让学生自己对照规律发现读音的不同,教声母时发现口型很快复原了,声音也轻而短。这样在类比与对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元音字母与声母的不同,为复韵母和音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用心灵拥抱语言,和作者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接受能力障碍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必要的兴趣,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很难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本文提出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化特殊语文教育课程,让现代教育技术中独有的声音、图画、视频等优势教学辅助手段,引导特殊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其实质是把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融于情境之中,使学生进入情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实现高效课堂。下面就《跳水》一文的教学,试从四个方面谈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找出自
摘 要: 口语交际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文章主要从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交际能力 培养途径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已被赋予了更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  1.语言环境单一。主要是在学校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明显的特点是学生“试卷
腹腔镜手术具有对施术动物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能够精确的诊断与治疗疾病等优点,近些年腹腔镜技术不仅在动物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应用,而且在动物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得到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