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焦虑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焦虑;中学生;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8-0079-02
  一、有多少学生处于焦虑的情绪困扰中?
  2014年至2017年,我在北京某示范高中连续开展了四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该测查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应于我国中小学生的标准化心理诊断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该测验主要测查学生焦虑的类型和程度。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过度焦虑则是心理问题。本项测查探讨的焦虑指过度焦虑。测验总分≥65 分表明这个学生焦虑水平高、范围广,心理健康水平偏离正常,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测查选取高一学生为对象。学生自愿参加。高一处于中学阶段的中间段。此阶段测查能了解家长对初中生已经做了什么,在高中阶段还需要做些什么。
  测查结果显示,有10%左右的高一学生存在以焦虑为主的情绪困扰。学生焦虑的对象主要是学习或人际交往,表现出以下某些过强情绪和行为反应:紧张、不安、孤独、抑郁、过分敏感、害怕、自责、冲动、身体症状等。焦虑使学生陷入精神痛苦、学习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受阻碍,焦虑程度更严重的学生不得不回避某些人际交往场合或不能正常上学。
  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制造了焦虑问题?
  在对焦虑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我发现焦虑学生普遍存在着“我不够好”的自我感受、评价和信念。这种低自我价值感使学生在面临变化、不确定情况时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感到自己难以应变、难以完成某种愿望,产生焦虑。
  “我不够好”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长无意识地制造出来的。焦虑学生的家长也是爱孩子的,对孩子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无意识地将“你不够好”作为激发学生行动的手段。当学生将“你不够好”内化为“我不够好”时,确实能够增强行动力,但这种动力是出于恐惧的心理——害怕威胁、躲避危险。长期处于恐惧心理的孩子会在某种愿望实现时获得暂时的满足感,但会长期处于防御、心理匮乏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也会日渐损害行动力。
  家长无意识地用“你不够好”激励孩子时常表现出三种行为模式:
  (一)用“应该”的完美要求鞭策孩子
  家长头脑中总有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的模板,并千方百计地用严格的教导、督促、监管把孩子装到这些模板中。家长对孩子“应该”达到的要求内容常见为:你应该听话,不听话意味着你不懂事,会遇到大麻烦;你应该学习够好,不够好意味着你没有前途、没有幸福;你应该坚强,遇事紧张、难过、有额外的需求意味着你软弱、无能;你得时刻让别人满意,让别人不高兴、失望表示你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你的一切进步都要快,进步慢、停止说明你没有竞争力、会被淘汰……当孩子犯错或未达到家长的标准、要求时,家长就批评、指责孩子或向孩子没完没了地讲道理。而所有的这些教育行为都是在否定孩子,传递出“孩子,你不够好”的评价。当孩子逐渐相信家长的评价并用他们的评价定义自己时,“你不够好”的外在评价就变成了“我不够好”的自我价值感。
  (二)用压制型管理代替孩子自主生活
  焦虑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着“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他们相信自己看得远、懂得多、能力强,孩子目光短浅、幼稚单纯、随意任性。他们以效率、结果为导向,全力以赴规划、照顾、管理,控制孩子的成长路线,从学习、交友、爱好到日常作息,无处不在。家长的内心只有自己的意志,就好像孩子的感觉、想法、期待、渴望不存在。尽管孩子是忙碌的,写作业、上辅导班、练特长……,但孩子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相互分离,而不是融为一体。活动不与孩子的意志相关。活动是家长的意志或孩子内在的恐惧通过孩子在运作。这样的孩子内在分裂:感觉上,糟糕、难受、不想做,直觉里充满了赶快离开的能量,想法上却认同父母认为我应该做,做不好是我不够好。孩子没了自主,也就失去了自我,混乱、困顿,又焦虑做不好、效率低。
  (三)用正向认可匮乏控制孩子行为
  从父母那获得关注、肯定、欣赏等正向认可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形成“我够好”的心理营养。焦虑孩子的家长总是吝啬给孩子正向的认可。他们在无意识中存在这样的心理:“认可”不能轻易给,给足了孩子会骄傲;孩子感到认可不足,有期待,才能听话。于是形成了当孩子已经做了他能做到的最好,家长还觉得不够,不给认可,即使给了还要挑错、提出新期望,否定孩子已经够好;当家长给孩子认可时又不允许孩子欣然接受,更不允许孩子自我认可,因为家长认为欣然接受认可、自我认可潜藏着满足、自大、不思进取的危险。得到的正向认可缺乏、不足,孩子会感到被漠视、价值感低、迷茫未来。这样的孩子可能出现行为偏差:叛逆,与父母对着干,在家庭之外结交品行不良人员,寻求满足认可;也可能自责、处于苦苦寻求认可而又不得的焦虑中。
  三、家长如何助学生走出焦虑?
  “我够好”是对自我的全然接纳。拥有“我够好”感受、自我评价和信念的学生可以整合自己的每一部分——长处、短处,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我够好”是他们内在动力的源泉。他们自我价值感高,能自我负责、积极行动、乐于反思。他们能善待自己,也能对他人友善、慈悲。面对挑战、困难等不确定情境时,能保持适度的焦虑;在失败后,也具有良好的心理复原力。
  “我够好”能够预防焦虑,也能帮助焦虑的孩子走出焦虑。为培养孩子“我够好”的感受、自我评价和信念,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用允许接纳孩子
  家长在用期望、要求、规则培养孩子时,还要给孩子允许。家长在讲道理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在期望孩子优秀时,允许孩子走入低谷;家长希望孩子坚强时,允许孩子表现脆弱、表达需求;家长要孩子为别人着想时,允许孩子关照到自己;家长渴望孩子进步时,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来……当有了允许,孩子会收到家长期望里的爱、要求里的宽容、规则中的人性,孩子会感到安全、温暖、自我接纳;会感受到我犯错、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都是值得尊重和爱的,我够好。这样的孩子不惧怕变化,愿意离开舒适区,去冒险,去创造。
  (二)用信任给孩子自主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演员。家长要相信孩子会思考、会为自己着想。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当时的他们所能作的最好选择。他们能根据现实状况反思,做出决定。家长要把孩子如何学习、交友、生活、娱乐的权力还给孩子。家长可以怀着好奇心开启与孩子的对话,在其中担任起陪伴者、顾问的角色。当孩子能自主决定做什么、如何做时,活动就成为孩子意志的体现,要相信孩子自己能从成功的结果中获得价值感,能为失败的结果承担责任。他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感受到自己够好,清楚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三)用欣赏给孩子支持
  孩子的成长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孩子不断出错、未达到父母期望的问题线,另一条线则是孩子在生命成长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正向品质,例如努力、承受、抗争。这是孩子走到今天和继续走下去的资源、力量。家长看到孩子难得的方面,视其为宝贵的,孩子就会珍视,就会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少用外界分数至上、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等观念评价自己。在看见、认可、欣赏的过程中,孩子可获得情感、精神支持。
  家长的允许、信任、欣赏使孩子获得安全感、自主、价值感、意义感,内在感到“我够好”,自尊自信,心灵富足。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生活的学习时就不容易产生焦虑,他们能应对困境、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能灵活、弹性地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100033)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堂提问;社会助长;社会赞许;自我展示  情景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知道,我们知道。”我的问话淹没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甚至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大讲特讲了。“那么有谁愿意起来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学生们已经从热烈的响应转变为鸦雀无声。之后,任我如何引导、启发,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我平常上课的情景。虽然心理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回归;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设计;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39-03  【活动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化形象化疫情中的“逆行者”,更生动深刻地理解“逆行者”,并以此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做好“逆行者”的内部动机。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在疫情中各个职业的职能和作用;2.促进学生认清自己对职业的期望
〔摘要〕本研究课题通过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资料,梳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具有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通过个案,与质性分析相补充,本研究
〔关键词〕成长之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一、一次特别的成长之旅  2006年3月26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个平凡的假日,结束了工作日的忙碌和周末的娱乐,你也许在睡懒觉,也许在欣赏一部新电影,又或者在逛街购物,最终,这一天会和所有你其他的平凡日子一样过去,留不下一点痕迹。可是对于沙溪理工学校高二(9)班的120多名师生及家长,这是令他们快乐、成长和由衷感动的一天,因为理解、支持、信任来到他们中间
〔关键词〕生涯辅导;核心理念;实施路径;实践特点  今天,只注重脚下,不仰望天空的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高中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修的一课,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亚于高考科目。我校近年来精心研究并大力推行“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一个学生从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开始,客观、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成绩与挫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与优势,让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快乐学习
[摘要]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至今精神分析疗法已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治疗体系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借以深刻理解学生心理问题和帮助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本案例借助经典精神分析中的投射技术,分析自我心理学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和客体关系理论中的主客体关系,帮助来访者直面不敢面对的自我,提升其自我认知。  [关键词]精神分析技术;OH卡牌;自我防御機制;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4
〔关键词〕时尚元素;心理活动课;高中;网络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会学”“乐学”,其中的“乐学”中的“乐”,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或探讨目标。于是,课堂趣味性的发掘,课堂实验的演示,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采用等关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等一系列主题都成为了热门话题。无疑,在课堂上运用“时尚”或“流行”元素,也成为了许多教师用来减弱课程枯燥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
〔关键词〕绘画治疗;心理画;辅导个案  小琪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孩子,齐耳的短发,戴黑框眼镜,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透着一分干练与执着。  “老师,我最近烦死了!”小琪开门见山地说,“我已经高三了,成绩总是忽高忽低,这次模拟考试考得很离谱,数学竟然不及格,班主任说我是考重点大学的材料,可这次的成绩才刚刚过本科线,爸妈知道我的成绩后很担心。我最近学习总是无精打采的,上课也提不起精神,觉得考不考大学都不重要
〔摘要〕求助者是一名高中学生,因进入高中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焦虑,并寄希望于“输液补充能量,能提高考试成绩”。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辅导教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法,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认知,调节情绪状态,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考试焦虑;高中生;理性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2-0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