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中朝关系(1945-1958)

来源 :冷战国际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朝关系的形成和确立与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同盟体系及国际共运的党际关系结构密切相关。苏联作为体系结构的中心和主导者选择金日成为朝鲜政权的领导者,中共被动接受这一安排,从而决定了中朝关系的基本格局。1956—1957年间国际共运主导权和中苏关系发生变化,中朝关系也因此获得调整的空间。此次调整中,毛泽东主动的选择延续并强化了中朝关系的基本格局,同时确立了以金日成为对象的“中朝传统友谊”的官方话语。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ent Sino-DPRK rel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alliance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he Soviet Union, as the center and leader of the system, chose Kim Ilh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North Korean regim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dopted this arrangement passively and decided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Sino-DPRK relations. During 1956-1957, the ownership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Sino-Soviet relations changed. As a result,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DPRK have been given room for adjustment. In this adjustment, Mao Zedong’s active choice has continued and strengthened the basic pattern of China-DPRK relations and established the official discourse of the “traditional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North Korea” targeted by Kim Il-sung.
其他文献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礼貌用语表扬赞美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增强自信,提高学习英语的兴
自主探究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它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堂
汉语和英语的句法差异是翻译的一大障碍。功能翻译理论强调除了要重视原文的信息外,还要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处理英汉句法差异时,可以依据功能翻译理论,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中学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现积极乐观的形象,发挥优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加上抓住学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需要依赖社会规范,但作为现代社会主导规范的法律并不完全具备社会规范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法律在化解社会矛盾问题上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指在某一阶层或小团体
作为纠纷产生基础的事实冲突本质上就是意见之争。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向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诉讼向非诉讼方式的转向在是否强调严格程序上相互背离,但是两种转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区别于“标准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类型,它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固定特征和框架,是现代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非标准劳动
我国近期所集中出现的社会道德事件,其产生原因是由“礼俗社群”到“法理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社会分工细化使得人的行为决策由情感性因素转向物质性因素,导致自私趋势蔓延。
台湾地区的“大法官”制度大部分移植了德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同时又承袭了本土的统一法令解释制度的内涵。依提请主体的不同,“大法官”解释程序予以了类型化划分,每一解释程
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的内容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从客观叙述性的构成要件,到主观规范性的构成要件,再到把故意过失纳入构成要件,最后到归责性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