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镍中25种痕量元

来源 :冶金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其主要原材料高纯镍的纯度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测定和控制高纯镍中痕量元素的含量.通过选择合适的同位素克服质谱干扰,选择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克服基体效应,对辅助气流量进行了优化,在高分辨率模式下测定钙和砷,在中分辨率模式下测定其余元素,建立了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镍中镁、铝、磷、钙、锰、铁、铜、锌、镓、锗、砷、硒、银、镉、铟、锡、锑、碲、金、汞、铊、铅、铋、钍、铀共25种痕量元素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在0.003~0.15 μg/L之间,定量限在0.010~0.50 μg/L之间.选择3个高纯镍样品(纯度为99.99%),按实验方法对其中25种痕量元素进行测定,同时对同一高纯镍样品进行不同梯度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3.5%~9.7%,回收率为90%~110%.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纯镍标准物质,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按照实验方法对高纯镍样品中25种杂质元素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辉光放电质谱法进行方法比对,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吻合度较高.
其他文献
使用新疆某多金属矿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含钛的硅铁合金,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热还原温度、配碳量以及保温熔炼时间对金属回收率、合金成分以及熔炼渣物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碳热温度为2 073 K,配碳量为0.8倍理论配碳量,保温熔炼时间为0.5 h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下,金属回收率最高为52%,所得合金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Al 0.338%、Si 39.74%、Fe 45.54%、Ti 6.84%和C 0.058%,还原渣的物相主要为MgAl2O4相.
在常压、318.15~343.15 K下,采用FBRM并结合动态法测定了草酸钇在不同浓度(0.6~1.0 mol/L)草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草酸钇在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随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Apelblat方程以及多项式经验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关联,关联结果良好.草酸浓度较低时,两个模型效果相当;草酸浓度较高时,Apelblat方程略优于多项式经验方程.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的草酸钇在不同草酸溶液中的溶解焓与溶解熵均为负值,溶解过程为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Mo-Sb/Ti催化剂,通过XRD、XRF、N2-吸附脱附、NH3-TPD、H2-TPR、UV-Vis、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单质汞(Hg0)氧化性能.结果 表明,Sb的引入提高了V-Mo/Ti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表面酸量、还原性能、化学吸附氧含量,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Hg0氧化性能.此外,V-Mo-Sb/Ti催化剂还表现出较好的抗SO2、H2O性能.
采用浸渍法(IM)与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VMoTi催化剂,并在实验室模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碱金属K中毒,通过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测试法、NH3-程序升温脱附(TPD)、H2-程序升温还原(TPR)和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的理化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钒钛系催化剂的反应及失活机理.结果 表明:与浸渍法制备的VMoTi催化剂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VMoTi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晶粒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多的表面酸量,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以及较高的V4+、Mo4+和表面活性氧含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U-0.5%Ti、U-0.75 %Ti和U-0.95%Ti合金试样,研究了Ti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三种成分的U-Ti合金组织均以针状和双凸透镜状马氏体为主,物相组成主要有α\'相和U2 Ti相;随着Ti含量的增加,U-Ti合金的晶粒逐渐细化,U2Ti相的含量逐渐增大.同时,随着Ti含量的增加,U-Ti合金的强度逐渐提高,而塑性逐渐降低,耐腐蚀性能也略有下降.
针对传统作物行分割算法难以对覆膜回收期棉花作物行进行分割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作物行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U-Net对棉花作物行进行分割,然后从分割结果中定位得到作物行中心点并进行分类,最后基于随机抽样选取最优拟合直线作为作物行中心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多种光照条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棉花作物行检测准确率达到92.68%,对分辨率为640×480图像的处理时间小于70 ms,能够
将冷轧Ti/Al层状复合材料在675~7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退火过程中钛和铝都保持过剩,研究了Ti/Al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结果 表明:Ti和Al的界面层由2个亚层组成,其中一个为紧密的TiAl3亚层,其微观结构为紧密的TiAl3层,其中分布着随机取向的充满Al的裂纹,另一个为颗粒状的TiAl3亚层,其微观组织结构是颗粒状的TiAl3分布在Al基体中.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紧密TiAl3亚层的厚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是颗粒状亚层的厚度随着退火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界面层
白云鄂博稀土矿冶炼分离出的高浓度镨钕料液中含有0.10~0.34 g/L铝,杂质铝的含量直接影响下游产品质量,因此需要进行铝与稀土的分离.采用高浓度的氯化镨钕料液为原料,利用环烷酸-异辛醇-磺化煤油萃取体系优先萃取铝的原理,通过串级萃取分离工艺去除非稀土杂质铝.在对整个工艺流程以及串级萃取、串级洗涤工艺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试试验.结果 表明:高浓度镨钕料液经过30级串级萃取分离工艺后,REO浓度在220 g/L以上,铝杂质含量大幅下降,Al2O3/REO质量比<7.8×10-5,产品质量达标.串
采用不同基体材质的硬质合金刀具进行1Cr18Ni9Ti不锈钢干式铣削试验,对不同铣削时间的腐蚀前和腐蚀后刀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能谱(EDS)检测,对比分析刀具的寿命和失效机理,以获得在1Cr18Ni9Ti不锈钢干式铣削条件下刀具基体材料的选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刀具的主要失效机理包括粘结磨损、氧化磨损、热疲劳和边界磨损;不锈钢铣削所具有的断续切削和粘屑的切削工况是造成刀具热疲劳的根本原因;三种基体硬质合金刀具表现出相同的热疲劳特征;刀具的边界磨损情况与基体的韧性呈现很好的对应关系,韧性越差
使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对钢铁样品的扫描分析过程中,MnS夹杂物会引发S和Mn同时出现异常信号,并且信号强度与夹杂物面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应用上述特征并参考德国标准DIN 50602中的检验要求,提出了一个用LIBS进行MnS夹杂物评级的方法.实验方法中,首先要在样品上统计得到的S、Mn元素信号强度与夹杂物面积之间关系的拟合线作为校准曲线,然后再在扫描区域内寻找夹杂物特征元素信号总强度最高的视场作为夹杂物最多的视场,并根据校准曲线将夹杂物信号强度反演计算得到视场内夹杂物面积,最后根据级别与夹杂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