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隼团队 激情事业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波束窄、方向性强、分辨率高、能量密度大、抗干扰与抗杂波能力强……,在雷达、电子战、保密通信、微波武器、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加热、材料加工与改性等军事、科学研究、工业方面具有极重要的应用。
  它叫做高功率毫米波。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优越特性,然而依靠传统微波管却很难得到高功率,特别是高平均功率。回旋器件是目前毫米波波段唯一具备工程化能力的大功率源。
  电子科技大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高功率毫米波器件的研究,汇集了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惧吃苦,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建设了国际一流的实验平台,逐步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转化。
  科学管理,让“1 1>2”
  目前,这支团队拥有专职科研人员10多人。
  团队负责人罗勇1999年起从事物理电子学及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的研究,他带领团队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高技术“863”预研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研发成果被鉴定为:综合技术指标国际先进、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在参加“十一·五”高技术成果展时,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他是该领域电真空技术国内的领军人物,也是高功率毫米波研究团队的带头人。
  团队中,90%的成员具有博士学位,多名科研人员具有海外研发工作经验,是一群理论知识扎实,研究经验丰富且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青年人。
  做项目从来都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单打”,而是需要一群人的“合力”,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能够发挥整个团队创造性、积极性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团队里,为了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技术骨干,项目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都由年轻骨干承担,比如:王丽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开展了短毫米波回旋器件研制工作,项目研制回旋器件在短毫米波波段取得很好成就,近期将应用于整机系统;鄢然负责多个频段高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研制;王建勋主要从事高功率回旋器件、带状束器件的等高功率毫米波器件的研发等,研制出国内第一支带状束流通管;蒲友雷负责结构设计及研究,开展了回旋放大器实验验证;徐勇负责回旋放大器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冷测及大功率测试系统研发等;邓学主要负责回旋管综合测试技术平台建设,回旋器件的实验研究等工作。
  几年时间里,这些年轻人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昂扬的斗志担当了项目关键技术攻关的重担,成为本领域的骨干人才。
  作为团队领头人,罗勇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他经常说:“一个人能力有限,只有我们整个团队的青年人羽翼都丰满了,我们才能飞得更远。”给年轻人广阔的天空施展才华,这样的举措使整个团队迸发出了勃勃的生机。罗勇坦言:“自己以后做得怎么样都无所谓,关键是年轻人要成长起来。”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团队制定规范定期举行科研成果、进度、难点等技术交流会议,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做到有问题立刻解决,有想法立刻论证,如可行则立刻实施,确保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丰富成员的视野,团队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多去国外走走,“看看人家在做什么”,不闭门造车。团队部分成员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马里兰大学、UC Davis等大学交流学习。回国后,他们说:“在国外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加上极具学术权威的导师,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两年的交流期间,他们多次参加了知名国际学术会议,并深入参与了国外重大项目的研究,不仅提升了专业水平,“自己也成了团队向外展示的窗口”。
  这些举措的实施,让团队里的年轻人得到了锻炼,成为一个个能够独当一面的“1”,而团队内部的良好协作和和谐的气氛让这些“1”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优势互补,让整个团队呈现出“1 1>2”的喜人态势。
  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在项目研制过程中采取团队研发、课题联合、用户合作的方式,积极合作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但高效完成了课题研制任务,而且推动了整机和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项目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硬件上,和国外实验室基本处在同一层次上,软件也就是我们的青年老师的科研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罗勇告诉记者。
  搭建平台基地,勇争一流
  为保障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团队在建立健全先进实验平台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团队依托国家支持,充分调研,开拓思路,广泛考察和学习各科研院校和研究所成功经验,推进了设计平台、工艺平台、测试平台和保障平台的建设。
  经过不懈的努力,项目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从原来5年一种管型研发提升到一年完成多种管型设计;工艺平台采取升级老设备、引进新设备、加工模具齐套、严格检验工序等手段,提高了零部件加工和检测精度,降低了加工装配误差;同时扩展了测试平台能力,冷测频段从原来的Ka波段扩展到短毫米波,能够完成Ku、Ka、Q、W及以上频段的各类回旋器件热测试验;努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保障了项目推进及成果转化。
  “我们的平台正在沿着新的思路飞速发展。”罗勇高兴地邀请记者亲临现场观看。他向记者介绍了2008年简陋的测试环境,展示了2012年的测试平台、测试控制台以及测试设备。如今,团队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建成了较完整的回旋器件研发基地,设计平台、工艺平台、测试平台、可靠性平台等均有长足发展,对比5年前,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对于这样的成果,前来交流的俄罗斯专家也表示惊讶。
  由于团队承担的科研及生产任务重,作为领头人的罗勇费尽了心思,他长期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勇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带领团队在毫米波波段国内首研了多个频段、多种回旋器件,形成回旋器件产品系列。细心的团队成员们发现,他的头发白了许多,“爱好摄影和钓鱼的他,已经N久没有碰过相机和鱼竿了”。
  在言传身教下,罗勇的坚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为保证研究计划的顺利完成,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骨干经常加班工作,有时候实验研究需要熬通宵,他们吃饭睡觉都在实验室。为此,他们不知道放弃了多少休假时间和本应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他们经常自我安慰“过了这一段就好了”。   由于做实验的时间较多,罗勇心有愧疚地说:“团队的年轻人每个人都负责一项专题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根本就没有时间写论文。论文少致使职称难以晋升,成为制约他们成长的瓶颈。”他曾在不同场合呼吁学校能对这些年轻人给予适当“照顾”。而这些年轻人也表示理解,表示“国家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我们必须拿出成绩回报国家,重中之重是把项目做好”。
  爱心助学,关心助教
  教与学的问题一直都备受人们关注。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团队的师生关系恰是这句古话的诠释。
  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一定要好好珍惜,要锻炼自学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罗勇认为,基础好只能代表过去,只要专心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潜心学习研究就会有收获。以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他深知,“填鸭式”教学不可能培养卓越的人才,只有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他经常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他的授课则是帮助学生捋顺知识,让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明白“前人是如何开创性地积累起这些知识,构建起这门学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学习不是目的,学会学习才是关键。
  虽从教多年,罗勇一直坚持着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的原则。为此,他不断地拓宽视野,深入系统地学习。由于工作忙,为了给学生备好课,他经常熬夜。
  自从1988年四川大学毕业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罗勇就站上了三尺讲台。在讲台下面,有时坐着本科生,有时坐着硕士生、博士生,有时还会有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学生。他讲授的课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深受学生好评,多年来评教成绩均为优秀。而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广受研究所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罗勇的“一桶水”来源十分广泛,他自己的研究从最初的激光领域到光电存储,再到现在的高功率微波、毫米波、电磁理论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样的经历在他看来是一份财富,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相通的,正所谓‘触类旁通’。一个领域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另一个领域,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因此,他鼓励学生兴趣再广泛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宽一点。
  在学生和团队成员看来,罗勇是个“全才”。“从理论计算到工艺设计,再到制管和测试实验,再到实验平台,就没有他不会的。”大家以其为榜样刻苦奋进,努力追赶。
  “罗老师对我们说,随时都可以去办公室找他,不在的话也可以随时用电话联系他,他时常是放下手里的事,给我们办事。”经常有学生不无感慨地说,罗勇办公室的门始终是向学生敞开的。罗勇对学生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和呵护。他将学生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如果发现学生思想有起伏、情绪有波动,罗勇会及时找学生谈心。
  即使不是自己的学生,罗勇也一视同仁。徐勇和记者说起罗勇与一个学生的故事,当时“一位应届硕士生没考上博士,又没有经济来源,罗勇就资助了他一年。”“平时做实验,罗老师也会叫上他,并对他进行指导”。后来,这个学生如愿申请到了香港大学博士攻读机会。
  以爱心助学,是罗勇身为教师的责任,虽不言不语,桃李却已满挂。
  这是一支由充满热情、乐于克难攻关的青年人组成的团队,这是一支技术过硬、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团队,这是一支走在科技发展前沿、实力雄厚的团队,记者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定能创造出更辉煌的事业。
  团队成员风采:
  罗勇,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生,2003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1999年开展物理电子学及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是该领域电真空技术的国内领军人物。开展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以来,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十一·五”“863”先进个人等奖项,在《IEEE on Plasma Science》《SPIE》《Int.J. Infrared Millimeter Waves》《中国激光》《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王丽,副教授,博士,作为主研参与了“九·五”项目的研制、“十·五”项目及“十一·五”重大专项、高技术“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二·五”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开展了短毫米波回旋器件研制工作。项目研制回旋器件在短毫米波波段取得很好成就,近期将应用于整机系统。
  蒲友雷,博士,主要从事高功率回旋器件结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回旋磁控注入电子枪测试方案,解决电子注纵横速度比及速度零散测试难题,保障整管获得高性能;针对高功率回旋电子枪开发了模拟计算软件,优化出速度零散2%的高质量电子枪,并成功应用于ka波段回旋行波管及低电流、低电压回旋速调管,使工作效率提高到35%左右,进一步推动了回旋管应用研究;负责研究的TE02基波回旋速调管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抑制了模式竞争,提高了功率容量。
  鄢然,博士、副教授,负责高功率回旋行波管核心部件——高频系统专题研究及整管设计。研制的整管性能稳定、可靠,系统应用性好。2007年9月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多项研究成果发表《Phys. Plasmas》与《IEEE. Plasma Science》上(第一作者),并分别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举行的国际红外与毫米波及太赫兹会议和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等离子体会议做了主题报告,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关注与好评。
  王建勋,博士,主要从事高功率回旋器件、带状束器件的等高功率毫米波器件的研究与设计。作为主研人员先后参加了国家重大专项、“十一·五”预研项目、高科技“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等;并在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研究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95GHz高功率带状束速调管和220GHz带状束行波管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员之一,主要的科研成果包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回旋行波管、回旋速调管和带状束速调管,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徐勇,博士,主要从事回旋器件研究,负责回旋放大器的高频互作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研究、设计以及冷测工作。参与回旋放大器整管的设计,加工,焊接以及热测工作。近年来,在回旋放大器高频互作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研究和冷测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新结构输入系统和新型宽带低反射输出窗,并成功应用到回旋放大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波导耦合代替常规测试,大大提高了谐振腔Q值和谐振频率的测试精度。
  邓学,讲师,中国电源学会的高级会员。1996在日本群马大学大学院电气电子工学科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高功率微波毫米波的研究工作,参加了重点基金项目,参加了“九·五”“十·五”“十一·五”预研项目及高科技术“863”多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回旋管综合测试技术平台及研制平台建设,回旋器件的实验研究和实用化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对“救死扶伤”的认识,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工作在前线的稳重、温文尔雅的医生和美丽、端庄大方的白衣天使,很少有人关注到从事医学超声工程研究的工作者们。其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检查出日益隐蔽和复杂的病情病因,医生们少不了要借助于高端先进的超声仪器的帮助。而借助于各种超声探头,医生们就如同长了一双双“慧眼”,能敏锐洞察患者脏器内的细微病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准确的超声诊断,能让临床治疗“有的放矢”。
创新研发是医药产业永恒的主题。对医药产业而言,无论是研发原创的新药,还是仿制其他专利到期的药品,都需要不断革新。“我们希望创新的好药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也为企业带来收益,实现社会、企业和患者的多赢。”呼吁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重大新药创制投入400亿~500亿人民币,为医药企业创新提供了平台。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月。30年栉风沐雨,30年风雨
21世纪是一个讲究幸福指数的时代,健康更是应有之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快速发展的医疗手段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生理健康。但与之相对的是,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一起提高,已经成为了人们身心健康的短板。这就使得心理健康研究被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身心健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时任心理学部副
2015年3月18日,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十七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荣誉,每一位获奖的女性凭借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不断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解决最基本的宇宙问题积极应对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她们是追求科学的卓越典范,她们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们
Nature  最强镁合金  Nature封面: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捕捉到的超强镁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Nature杂志第765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高强度的镁合金材料。这种合金由双相纳米结构造就,强度接近理论极限。纳米构筑晶态金属合金能得到高强度的材料,但随着应变的增强,这种材料往往会软化。吕坚及其研究团队将纳米晶体与单相非晶态金属玻璃的优势结合起来,制备出了一种双相材料——二铜化镁纳米晶粒(直径6nm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且让我们深情地记住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挚情于祖
田野考察途中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古往今来,徜徉于山水田野之间者,大抵心胸开阔,博古晓今;而能将之引以为毕生志趣追求者,更是如此。蓝勇便是这样一个人。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历史学中与现实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短短几十个字就概括了蓝勇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但道不尽的却是其后的艰难险阻、山高水长。载着简单的行囊,蓝勇在他所从事的历史地
一、大数据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下一波浪潮  继第二代互联网(Web2.0)和云计算之后,大数据接踵而至,有可能成为信息技术界的下一个重大热点。第二代互联网将人和物实现联网,云计算是向在线计算基础设施转变,大数据则通过对传统计算技术无法分析的大量数字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来创造价值。据美国思科公司估计,到2015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4.8ZB,这表明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近在眼前。  全球计算机产生的数
一.德国所依靠的基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  民强国富,重在教育。我一直认为,没有高素质的民众,不会有先进与富强的国家。德国的先进与富强,源于德国民众的素质。而民众的素质,其基础在于教育,而教育成效在于实行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除德国以外,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北欧的一些国家等,无论大小,凡走在前面的的国家,都和国民教育的理念、机制、途径密切相关,和国家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教育先行是个基
Nature封面:一个实验对象的皮层表面,上面覆盖有被预测会在相应皮层位置引起特别强的反应的单词。单词颜色表示语义类别:例如,绿色单词大多是视觉和触觉概念,而红色单词大多是社会概念。白色线条描绘出了人们以前就知道的兴趣区域。Nature杂志第760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大脑皮层的语义。人们认为,单词和语言的意思表达在一个语义系统中,该系统则分布在整个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地方。每个语义概念被表达在多个语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