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式男装设计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去年10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拿到象征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的“金顶奖”后,男装设计师曾凤飞的设计生涯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对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而言,能够摘得金顶奖不仅仅意味着收获名誉、赢得业界肯定,更重要的是这座沉甸甸的奖杯无疑是增加设计师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砝码。


  初出茅庐
  和其他少年得志的设计师有所不同,曾凤飞的成功更像是现实版天道酬勤的故事。1999年,曾凤飞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现代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并荣获优秀奖。对初出茅庐的曾凤飞而言,这个“分量很重的奖”不仅检验了多年来的学习和积累,更使他看到了自己在服装设计生涯中的希望。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曾凤飞先后受邀加入了几家品牌服装公司并担任首席设计师一类的职务。在设计大赛中积累的名气为曾凤飞带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高潮期,但出乎意料的是,从没做过男装设计的曾凤飞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男装的变化相对较少、不容易出彩,尤其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更考验设计师的功力。
  在刚刚进入男装领域的一段时间里,曾凤飞的设计四处碰壁,大量的货品积压到仓库里,他在设计上的信心承受了巨大挑战。但这一切并没有打消曾凤飞的热情,在进行市场调研获得大量的切身感受后,曾凤飞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设计,并逐步认识到产品和作品在本质上的差别。
  近年来,曾凤飞在男装领域的思索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深。曾凤飞觉得男人需要一种独特却不出位,新颖却不失稳重,成熟却不失个性的服装。他努力使自己的设计意识跳出“作秀”的框框,针对男装设计可变系数较小,力求在色彩、个性、细节与文化品位上寻找突破。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曾凤飞在男装设计上找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平衡点。
  如愿以偿
  2008年,曾凤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创了“曾凤飞FENGFEI·Z”品牌。在曾凤飞看来,这个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中式男装品牌是多年来作为服装设计师实现最高梦想的一个载体。当然,这也是曾凤飞在设计事业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不过,事情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推出自己的品牌后,曾凤飞倡导的中式元素设计理念在市场上一度也出现过不适应的表现,此举也引来了业界的质疑之声,这对曾凤飞的信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曾凤飞面临的难题在于利用中式元素时,如何将虚幻的艺术落足于实际,找到一个市场和艺术的平衡点。最近几年,曾凤飞一直用作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回应外界的声音。
  幸运的是,在坚持了数年的探索之后,曾凤飞在中式男装领域的探索终于得到了官方机构的认可。去年10月,曾凤飞如愿以偿拿到了金顶奖。
  坚持不懈
  今年3月底,在中国国际时装周2013秋冬系列发布期间,曾凤飞举办了自己在获得金顶奖后的首场发布秀。在本次发布的作品中,曾凤飞延续了以往的中式风格。看完曾凤飞的这场秀,不得不说中式元素的确是他的强项,能言简意赅地把中式元素运用到时尚男装中来体现的是他重新打磨之后的自信。
  在中国服装设计师这个群体中,像曾凤飞这样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中式男装文化的设计师并不多见,在男装由西方时尚主宰的当代,中国风男装这条路并不太讨巧。但曾凤飞十年默默地探索和坚持,已经提炼出了极其成熟的中式设计风格,许多曾经一时几乎在市场上绝迹的中国元素、中国民间经典面料和服装工艺,在曾凤飞的努力下恢复了生气并被消费者接受。
  可以说3月底的这场秀其实也算是他对多年来业界质疑声的一种回应。曾凤飞在中式男装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归根结底来自于他对事业和艺术境界的执着,坚持中式男装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曾凤飞设计的精神支柱,更是曾凤飞在设计生涯中,逐步提升设计自信的事业追求。
其他文献
距2013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一个月时间,毕业生求职周期已逐渐步入尾声。面临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大都在“背水一战”,冀望于搭上就业的末班车。  2012年底,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第一次出现下降,就在很多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担心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时候,2013年的毕业季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实在让人始料未及。  出现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分
期刊
日前,全国服装行业统计工作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安徽繁昌县的“中国出口服装加工名镇”孙村获评中国服装协会颁发的“2012~2013年度服装行业统计工作先进集群”。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总结了2012-2013年服装行业统计工作、部分重点地区及产业集群地区代表通报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同时对今后“重点地区及产业集群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及“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一览表”填
期刊
“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而学生的思维也并不复杂,他们有热情、有想法,唯一不同的是,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年轻人往往容易以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双方着想,能够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他们排忧解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双方打开一扇理解的大门。”初次见面就向记者侃侃而谈的,正是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李晓慧,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她的话匣子一开
期刊
近日,记者从中国服装协会获悉,第二届“中国服装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入推优报名阶段,最终的“年度人物”发布及表彰将于10月举行。  为推进中国服装行业人才建设的步伐,突出人力资源在中国服装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服装协会从2012年起在行业内开展了“中国服装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该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共鸣,让更多的行业从业人员认识到“弘扬行业精神、树立行业榜样”的重要意义,并
期刊
棉花等天然纤维的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正在加紧棉花替代品——超仿棉的科技攻关,争取早日实现棉花等天然纤维的替代。  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突破的前提。由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领衔的攻关团队正在进行仿棉聚酯纤维分子层面的研究,以为大规模仿棉聚酯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该项目已被列入2012 年“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计划,由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投入资
期刊
江苏国际服装节暨中国江苏国际服装家纺面料博览会自1999年开始举办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的盛会。15年来,展出面积由最初的80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近4万平方米,展位数由原来的5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个,参展商由100多家发展到如今的4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回顾15年的发展历程,江苏国际服装节通过品牌展示、经贸交流和时尚引领,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
期刊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处在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如何发掘人才,尤其是如何培养人才是关系到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青年企业家们既是未来中国服装界的新一代掌门人与领导者,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青年企业家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未来中国服装业调整转型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尤其是青年一代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决定了整个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强调,青年
期刊
6月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通用要求》行业标准审定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品牌工作办公室主任张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以及来自20个单位的22位代表和专家出席会议,并由17位专家组成了审定组。  王天凯指出,积极推动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四大战略,是构
期刊
“看完湖北美术学院在中国大学生时装周上的毕业作品发布秀之后,观众们普遍觉得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压抑感。如同秀的主题‘缝隙’一样,当代服饰艺术的生存状态是令人感到压抑的,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着文化的缺失,设计部门在企业中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然而,人们仍能感受到穿透缝隙的一缕阳光,那是学生们对文化的坚守,对艺术的捍卫。”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教授杨阳说。毕业生们把自己情绪和灵魂通过服饰语言准确地传递给了现场的
期刊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儿童用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监督司在组织开展儿童用品国家监督抽查中,共对5类663家儿童用品企业生产的674批次产品开展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3%。  据悉,此次专项监督检查至2013年4月底结束,为期半年时间,重点产品是童装、童鞋、童车、玩具、婴幼儿纸尿裤、儿童安全座椅等与儿童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重点企业是消费者投诉、媒体曝光、抽查不合格、国内外通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