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状问题探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逐渐显现。本文就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仍存在教师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等问题。就此,本文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全面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状问题;高中数学;改进策略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阶段一项重要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合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困境分析
  (一) 教学“主客体”顺序颠倒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革新较慢,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公。使得教学主体与客体顺序颠倒,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二)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目前,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导致许多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热情,自主学习意识严重不足。在数学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讲解。并且,随高考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学生课业压力较大,使其只能按照教师思路进行学习。长久以往,高中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严重下滑。
  (三) 师生之间互动机会不足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课堂讲解中,与学生互动交流机会极少,难以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充分了解,因而无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抑制作用。
  二、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一)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难度。并且,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多要求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反复计算,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聊,学生在此中学习环境下,缺失学习兴趣,极易产生疲倦感,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导參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着力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不集中这一问题。在此,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具有充分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进行数学学习,在此,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讲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感知现实生活,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大学生之间交流机会,使学生通过交流获得更简单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使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最佳。
  (二) 借助多媒体信息教学
  随我国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化教学已逐渐普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此,教师应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知识教学时,由于几何图形难以凭借教师讲述完全描述清楚,通过板书形式又具有费时费力的缺点,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此,教师可将复杂的立体几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静态与动态演绎,帮助学生深层次对其进行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使其“喧宾夺主”,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只有科学有效的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才能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完善教学质量。
  (三) 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机会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平等、自主的教学氛围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有效体现。在此,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信念,通过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与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探讨,以缓解原本紧张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对于教师具有充分的喜爱与尊敬,学习热情提高,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四) 及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这一特点,因此成为许多高中生阶段学习难点,并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与动力,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在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有关“数列”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不同小组分别布置教学任务。如第一小组分析研究“等差数列”,第二小组研究“等比数列”。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时间,让其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小组内进行数列知识探讨。教师可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让每一组的组长进行知识讲解,其他小组针对不理解之处进行提问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列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足和错误之处进行指点、补充与总结。通过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在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并锻炼其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正视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增加师生互动机会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进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婧.高中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31):63,65.
  [2]杨志明.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互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1):14.
  [3]董彦甫.基于现状问题探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178.
  [4]赵德铃.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3(15):32-33,35.
  作者简介:
  何水波,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樟村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表现童心,引导孩子们自由想象,带领学生多体验美术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充满童心的美术创作。  关键词:新课标;回归童心;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學美术教育也要与时俱
磁耦合谐振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在面对需要穿透金属障碍物的传输环境时,由于产生涡流效应,导致传输能量的损失以及产生大量热量造成系统的破坏。超声耦合无线传能是利用超声波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一种方式,有望在水下金属环境中应用。为研究不同金属传输介质在这种方式下的传输性能,设计一个在金属介质下的超声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系统,包括信号产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以及发射端和接收端阻抗匹配模块等部分。超声波的发射和接
环境系统是各项指标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因此,综合环境质量评估应考虑到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以获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结果。集对分析(SPA)考虑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的确定性和
对语文文本的有效性解读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新世纪时期的语文文本解读形态梳理中,找到现今的语文文本解读形态。再具体分析,从
阐明了臭氧及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作用,以及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将臭氧,活性炭及臭氧-活性炭应用到水处理中,臭氧对水中的UV254、COD、TOC去除率分别为14.3%、12.5%、17%,活性炭对uV
摘 要: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现代学科,生物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我国医学、动植物学等国民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成为生物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内涵与特点,论述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效果,并结合教育实践,对生物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翻转课堂应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拥有相对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标的要求中对初中英语教学方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经研究证明,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与《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并且,边疆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这就导致写作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写作课堂的创建,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为学生创建多样的课堂,从而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写出高分英语作文。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教师就应该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课堂气氛枯燥无味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带动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也应是如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及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物
摘 要:随着全球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小学学科教育中也不断引入了创客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寓教于乐。创客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变为知识的运营者和创造者,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客教育;变革;创新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