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膜瘤术后高压氧舱治疗并发中耳乳突炎1例

来源 :包头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神经外科,高压氧舱治疗并发中耳乳突炎容易被忽视.颅脑手术后,患者脑组织处于低氧状态,恢复较慢.为得到更好治疗,在高压氧评估合格后,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大部分成年患者可以较好的配合治疗,或发现异常后能及时反馈并接受及时治疗.基于儿童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对疾病反馈的延时性,导致疾病易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患儿听力丧失和终身后遗症,如发育迟缓或学习困难等.本文对儿童脑膜瘤术后高压氧舱治疗并发中耳乳突炎进行探讨,避免中耳乳突炎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胱抑素C(Cys-C)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CHD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检测患者D-D、Cys-C水平并分析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86例CHD患者中,28例归为SA组,占32.56%;32例归为UA组,占37.21%;26例归为AMI组,占30.23%.AMI组D-D、Cys-C水平高于SA组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进行动脉瘤栓塞术时,由于弹簧圈栓塞效果不佳,因此常用支架辅助进行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替罗非班是目前常用药物,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该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2].为加强治疗效果,需要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本次我院5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应用替罗非班, 1例患者术后24 h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轻微脑缺血并发症.现针对本例患者的护理问题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九医院皮肤科治疗的60例斑块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来院诊治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在局麻情况下,用外科手术法切取躯干或四肢4 mm×4 mm大小的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同时以同样方式选取健康患者组织,检测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和正常皮肤组织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25+的原位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表皮和真皮CD4+、CD8+、CD25+细
近年来,骨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损伤后,骨骼失去强度和刚度,从而丧失骨骼在机体机械支撑和运动过程中的杠杆作用[1].在众多骨骼损伤中,颅骨损伤占比较大,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是导致儿童残疾和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2].随着神经外科早期手术减压和护理手段的进步,儿童颅骨损伤后生存率有较大提高,但常遗留颅骨缺损症状.颅骨缺损后,颅骨完整性遭到破坏,原有密封性和保护功能丧失.
期刊
目的:探析基于思维导图的分期康复对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实施基于思维导图分期康复锻炼,评测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评估,研究组患者JOA、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分期康复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同心管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效果.方法:筛选出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PCI术后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第6个月末冠心病认知水平、血脂水平及生活习惯;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接受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管
1 临床资料rn50岁男患者,因反复头痛1年加重3月,于2021年01月21日就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头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查体:左侧颅顶约4 cm凹陷,颅骨缺失,神经病理征阴性.患者既往2000年10月因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治疗.头颅核磁共振显示:左颅中窝底鞍旁、蝶骨嵴内侧团块状T1WI等低/T2WI等高混杂信号影,边界清,内可见多发囊变,T2WI序列可见边缘迂曲小血管影;于FLAIR序列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41 mm ×49 m
期刊
目的:观察五神针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0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神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能力量表(FMFM)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DS)评分、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度(Vs)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GMFM、FMFM、GDS评分、
颅骨缺损是创伤、肿瘤、手术等引起的常见临床问题.颅骨缺损导致颅内压变化等临床症状,因此修复颅骨缺损十分必要.目前临床治疗颅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为自体骨、异体骨、钛网等材料修补.如果缺损范围较大,涉及自体骨采集过多,则会导致供体部位功能障碍;异体骨以及钛网等材料存在免疫排斥的风险,目前缺乏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大面积颅骨缺损.颅骨缺损直径3 cm的缺损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基于干细胞的骨再生和骨组织工程技术是颅骨修复和重建领域的一种尖端技术.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