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的平静依赖于我的平静》为例论莫扎特的音乐气质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扎特的音乐与他本人性格和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短暂的人生历程却留下了海量的音乐作品,无论经历多少坎坷,他的音乐始终充满着平静祥和安抚人心的力量.想要在演唱莫扎特音乐作品时准确表达出作品的音乐风格,就必须了解莫扎特本人的性格和人生观及其对生活的态度.意大利歌剧《唐璜》《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其中歌剧《唐璜》中的一段咏叹调选段《你的平静依赖于我的平静》(《dalla sua pace》)中的旋律线条和技术特点都比较能反映出作者的时代环境、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本文就是从作品和时代出发去找寻莫扎特的伟大,挖掘只属于莫扎特专属气质的美好.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的新媒体行业正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对民族打击乐传播的影响,从而为广西民族打击乐的广泛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钢琴优雅而又独特的魅力,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大家更多的专注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普遍忽视了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导致音乐感知与情感表达能力的薄弱.本文从着重从钢琴演奏中音乐感知力的定义、音乐感知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音乐感知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罗伯特·舒曼一生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是创作风格趋向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诗意风格.对于其钢琴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探讨总结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技法特色(如和声特征、调性色彩、曲式结构等),更能够追寻他在创立自己独特而具有标签意义的作品风格道路上坚定向前的脚步,学习其深刻的精神世界内涵.
20世纪50—70年代,音乐界曾掀起一股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热潮.50—80年代,贺绿汀创作了三首毛泽东诗词歌曲,这是他创作中晚期为数不多的佳作.三首歌曲旋律中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丰富的调式调性发展手法、和声中附加音、四六和弦的使用,均体现出歌曲中的“民族化”创作特征.
《天山风情》是王建民先生于1993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的二胡独奏作品.这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丝绸之路”,描绘了新疆地区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乐曲最显著的特色是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节拍,采用了不常见的7/8复合拍舞蹈性节奏;多次出现增二度的音程,演奏时需要运用不同的变化音;运弓重心的变化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有很大影响,快板段落中,2/4拍的节奏型具有强烈的舞蹈节奏感,两拍一个重音使运弓具有跳跃感,演奏者在演奏时要精准表达乐曲的内在情感及内涵.
人类是具有独立意识形态的有机体,所有有意识的活动都由思想控制.人们进行小号演奏也不例外,由心而发并通过对心理的调节使自身达到最高的演奏水平.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影响小号演奏者对小号演奏的正常发挥,演奏者有着良好的心态也将会对其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反之会破坏整场演出效果.所以说演奏者在进行小号练习之时,不仅仅是对小号技巧的练习,还需要使自己的全部状态适应于舞台演奏中,让自己有一个全面良好的状态使自己的演奏正常发挥,并创造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小号演奏.
钢琴演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美学范畴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尝试从美学角度分析钢琴演奏的艺术形式,以便构成钢琴演奏形式与艺术的协调统一,带给人以精神享受.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红船”这一特殊意象俨然具有了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和研究意义.本文试图在精神图像的建构讨论中避免理论堆砌,将理论联合实践,梳理了历年红船题材的相关作品,并以颜文樑油画作品《南湖》作为主要案例分析,结合史料、画家生平、艺术语言、理论著述,寻求在艺术创作中理论、精神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提出该作品在艺术语言和立意表达上为艺术家创作中国主题性绘画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
歌曲《春来沙家浜》是由著名词作家闫肃和曲作家徐沛东创作而成,作品巧妙地借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脍炙人口的唱段《智斗》一出的音乐体裁,有效融合了戏曲风与民歌风,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极强,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各类文艺晚会和高校声乐教学的常用曲目,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翎是北美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至今已有多部优秀作品诞生,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在小说《余震》中,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是在伤难过后,不是每个人都能重新站起来,也有人被苦难打倒永不能重新站立.作者近乎完美地塑造了处在心灵创伤中难以治愈的小登这一角色.前人对其的研究大多是在分析小登形象的生动饱满,少有人分析这一人物设定的欠妥之处.而本文旨在分析在张翎小说《余震》中作家“为伤痛而伤痛”的主观意图造成了小登这一伤痛人物在形象塑造上的缺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