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拥有心灵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将与以往有所不同,人类将携手其创造的计算机技术共同解决由来已久的需求问题,并且能改变后生物时代未来的死亡率。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等待我们的所有美好事物呢?
  现如今,计算机在很多方面的智能都超越了人类智能,但这种优势仅限于个别领域,比如下棋、诊断某些身体状况、购买并销售股票、为巡航导弹导向等。整体来看,人类智能更为灵活。计算机仍然无法描述厨房餐桌上的各种物件,不能撰写电影总结,不会系鞋带,无法辨别猫和狗的差异(不过我相信,有了当代神经网络——计算机模仿人类神经元建立的模型,电脑将很快具备这一技能),无法领会幽默,也无法完成人类擅长的精工细活。
  存在这种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比人类大脑简单——就复杂性而言,目前后者是前者的百万倍(若采用的假设不同,可以增减一两个数量级)。但到21世纪初,这种能力差异将越来越小。20世纪伊始,计算机的速度每三年就增加一倍,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两年就增加一倍,现在每一年就增加一倍。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20年,届时,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计算速度便可与人脑一较高低。
  但即便计算机的复杂性和容量与人脑相当,也仍然无法与人类智能的灵活性相媲美。模仿大脑软件的方法之一是使用逆向工程法——扫描人类的大脑(这项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并在一种内存充足的神经计算机(这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计算机可以模拟数量庞大的人类神经元)当中复制大脑的神经电路。
  机器极有潜力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大量并行神经网络和其他计算模式对系统进行训练和演化,使其能理解语言和模型,包括阅读理解文字文件的能力。虽然如今的计算机从自然语言文件中汲取并学习知识的能力十分有限,但它们在这一领域的能力正迅速提升。到21世纪20年代时,计算机将能够自主阅读,能理解并模仿听见的话语。届时我们便可让电脑博览世界文学作品,包括书籍、杂志、科技期刊及其他各种可阅读的材料。最后,机器将大胆挺进物质世界,从各类媒体及资讯服务业中获取信息,并同其他计算机共享这些信息(机器要比制造它们的人类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而自主收集获取知识。
  然而人们对于计算机将同人类智能一决高下这一假设置若罔闻,因为人们对它们目前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毕竟,我自己用电脑时也发现,如果它真有什么智能的话,那这种智能似乎也是非常有限且不可靠的。很难想象某人的电脑有幽默感、有主见或者表现出其他人类思想具有的那种讨人喜欢的品质。
  但计算机技术目前的发展水平并非停滞不前。一二十年前,很难想象计算机会有今天的能力。在下一个十年中,我们将看到翻译电话,实现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实时翻译,计算机化的智能个人助手可以迅速搜索并理解全球知识库中的内容,我们还会见识许多其他具备更多智能的机器。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把进化视为一出有着10亿年历史的戏剧,剧情发展的最后结局和最高形式就是人类智能。21世纪初地球上出现的新型智能将会与人类智能相抗衡,最终会大大超过人类智能,并将成为塑造人类历史的所有事件中意义重大的一件,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智能的产生,也会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工作性质、人类学习、政府、战争、艺术以及人类的自我认知等方面。
  目前这样的功能还没有实现。但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其复杂性的确可以与人脑媲美,甚至胜出一筹,机器一定会具备相应的能力来理解那些抽象和微妙的含义并对此做出回应。
  与此同时,很多哲学问题也随之出现。计算机究竟是在思考还是在做计算而已?反过来看,人类到底是在思考还是在做计算?人脑遵循的大概是各项物理法则,因此肯定也是台机器,不过是比较复杂的机器而已。人类思考和机器思考之间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或者可以换个问法,一旦计算机和人脑一样复杂,可以像人脑一样捕捉到微妙复杂的想法,是否可以认为它们有意识?
  我们经常读到有关未来几十年预言的书籍,这些预言探讨了各种人口趋势、经济走向和政治潮流,却忽略了那些有自我观点和议事日程的机器将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我们还是需要仔细思考能够全方位同人类思想相匹敌的力量出现,它们的出现是缓慢的,却势不可当,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理解未来世界。
  《机器之心》,(美)雷·库兹韦尔著,吴纯洁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4月。本文摘自该书前言,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的拆迁政策,其本质就是政府与拆迁户一起分割社会发展大蛋糕的一场博弈。这样的拆迁政策除了激化社会矛盾,对于城市发展也影响深远  拆迁是城市升级改造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城市拆迁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乱象,其实质是拆迁土地的增值在政府和拆迁户之间的分配问题。在中国目前以稳定为导向的政策基本面下,加上具体的拆迁补偿政策又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谁的哭声大谁的糖果就多”就成了一个选择。土地增值从何
期刊
朴槿惠政府不断加强在经济上和国际上进一步孤立朝鲜,这种做法能否达到目的,韩国政府和学界可能“过于乐观”。同时为应对短期威胁,她将不断加强韩国的军事部署。  6月4日,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参加加勒比国家联盟首脑会议,成为访问古巴的最高层级韩国官员。更引人注目的是尹炳世在5日与古巴外长举行会谈时,表达了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  尹炳世在2015年2月就宣布将韩古关系正常化列为韩国的优先政策。为撼动朝
期刊
尽管IMF的经济学家有可能会将未来只有三次的危机预测成十次,但完全因为他们过去的失误而全盘否定他们的担忧也非明智之举  如果你通过谷歌搜索“IMF2006年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谷歌会很贴心地询问你要找的是否是2016年4月的版本。我估计IMF的公关官员会很高兴让尽可能少的人看到2006版的报告,因为这份报告实在算不上IMF有预见性的得意之作。  2006年4月的金融稳定报告发行,正逢美国次贷
期刊
当地时间7月14日晚间,一辆白色卡车驶入法国尼斯最著名的大街英国人大道,冲向正在观看国庆烟火的人群。袭击造成了84人遇难,仍有18人重伤。  袭击者是家住尼斯、现年31岁的穆罕默德·布莱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随后宣称,尼斯袭击是该组织的“战士”所为。但是初步调查显示,除有一些不重的犯罪记录,布莱勒与恐怖或极端组织没有关联,先前也没有极端言行,不在法国情报部门的监控名单上。  在2015年接连发生
期刊
手机用户是因为孤独而大量修图、晒图,还是因为大量修图、晒图,导致了孤独,目前还无法确定  研究表明:孤独者使用美图软件更频繁  现在的你,可以自查:是不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手机,经常使用美图软件修图,然后发到社交网络上?几乎很少拨打、接听电话,也不怎么发短信,经常关注一些健康类的APP,却很少拿手机拍照?  有上述行为的手机用户,可要注意了,其中有第一类行为的人目前可能比较孤独,明显有第二类行为的人
期刊
踏入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人,大多会情不自禁地搜寻19世纪那场旨在宗教与社会改革的牛津运动的痕迹的同时,回想起学院与诗歌的渊源,回想起学院格言“朴素生活、高尚思考”的作者,“大自然的歌手”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是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享誉不列颠内外的“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能够享有如此的殊誉,这毋庸置疑首先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英国的湖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创作并发表了诸多开掘人的内心世界、
期刊
2016年6月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
期刊
读完《我脑袋里的怪东西》,顿觉一切浮彩黯然褪去,只留下纪录片的黑白两色。黑白两色是《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所渲染的底色,令人震惊,更让人难以释怀。在帕慕克笔下,黑白两色乃是两道魔咒,他用它们唤醒了故乡忧郁的灵魂,激活了东西古今文化之间的冲突,呼召出人类灵魂的新型象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他的执着与梦想。出生于1957年,他属鸡,生性怯懦,品格柔和,一辈子害怕野
期刊
中国的城市化与农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关于农村的发展,出路无非是大量农民进城。只有进城的农民多,最后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年收入才会慢慢变得和进城的差不多,这样城乡之间的流动大致就会稳定下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年过年候鸟般地迁徙。  农民往城里流动,有很多障碍。首先是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障碍,例如户籍制度的限制。与户籍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往往是农民进了城但没有办法享受到,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成本极大提升,没法在
期刊
2016年7月8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官方主页宣布,芝大历史系世界史与欧洲文明研究专家、畅销书《西方的兴起》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教授在康涅狄格州的寓所逝世,享年98岁。  威廉·麦克尼尔属于典型的由某部著作声誉鹊起,终身受益的历史学家。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兴起》,被公认为西方史学路径转移,开辟全球史写作的开创之作,博得包括汤因比在内的一系列学者激赏和公众赞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