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溶液外用治疗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紫杉醇溶液外用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治疗作用.方法5%普萘洛尔软膏外涂豚鼠耳部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然后分别以200μg/mL和500μg/mL的紫杉醇溶液外涂造模部位进行治疗,光镜下观察局部皮肤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的组织病理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一核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Baker评分为6.37±0.99.外涂200μg/mL和500μg/mL紫杉醇溶液治疗后,造模处皮损的组织病理明显改善,Baker评分分别下降至3.13±1.13及2.13±0.81.治疗组与造模组及基质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紫杉醇溶液外涂引起的局部毒副作用.结论紫杉醇溶液对普萘洛尔诱发的豚鼠耳部上皮增殖及炎症现象具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破伤风毒素C片段进行基因克隆、重组表达、蛋白纯化和免疫原性分析. 方法应用PCR技术直接从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质粒DNA中扩增出1370bp的破伤风毒素C片段(简称TTC)基因,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2b(+)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方法进行蛋白纯化后,参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免疫攻击实验方法测定其效价.
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原缺氧 ,所以在高原缺氧的治疗中 ,纠正氧供需失衡非常重要。氨茶碱在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中虽然已是常规用药 ,但其对急性缺氧患者的氧动力学的影响少
目的 评估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54例胃癌和 54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及 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将予以依地酸(EDTA)处理后的血浆,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 TumorM2-PK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 Tumor M2-PK平均值:胃癌组为 26.937 U/ml,结直肠癌组为
2002年8月15日,我科收治1例剑脐联体儿,外观剑突、腹部相连;内部肝脏、心包相连;合并脐膨出联体女婴,同时长女患先天性肥厚性心肌病.经近8个月的精心护理治疗,于2003年3月8日行分离手术,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得当.次女术后17 d治愈出院(住院226 d),长女术后16 d死亡(住院225 d)。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对吲哚青绿(ICG)的摄取和代谢规律以及ICG在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方法将RPE细胞与0.25 mg/m1 ICG在37℃暗箱中共同孵育1、4、24 h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浆内ICG颗粒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PE细胞与ICG共同孵育1、2、4、8、12、24、48 h后细胞浆内ICG的自发荧光.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梯度稀释
目的 微囊包裹猪原代肝细胞并进行普通培养,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在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光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肝细胞形态变化,检测不同时期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及尿素含量.结果微囊肝细胞可较长期存活,微囊肝细胞组与游离肝细胞组上清蛋白分泌在前3d差异无显著性(P>0.05),4d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上清尿素合成在前2d差异无显著性(P>0.05),3d后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 揭示咪达普利 (imidapril)抑制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多柔比星制备家兔DCM模型 ,咪达普利 1.2 5mg·kg- 1·d- 1po ,连续 8周进行干预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4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道蛔虫病临床资料。结果  7例蛔虫嵌顿于乳头者 ,取虫成功率 10 0 % ;在 97例疑为
目的应用感染曼氏血吸虫(利比里亚株)的小鼠观察蒿甲醚单剂量与效应的关系,虫体肝移及蒿甲醚所引起的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感染21 d童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