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入池酒醅回复性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酿酒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池酒醅的回复性是衡量酒醅在受到外界压力后恢复变形的能力,也是酒醅骨力和手感揉实性的表现,对整个发酵过程影响很大.传统方法是靠经验以手试醅,主观性较强,后采用质构仪检测,为了能实现大批量定量检测,我公司创新采用步琦公司NIRmaster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并结合近红外分析软件NIRCal5.2,建立了入池酒醅性状中回复性的定量模型.该模型的建模集的相关系数r为0.8549,验证集的相关系数r为0.8328;建模集标准差(SEC)与验证集标准差(SEP)的比值为1.026.随机选取40组样品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质构仪检测方法对比,平均相对误差为3.11%,RMSEP为0.263,说明近红外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入池酒醅回复性的预测.
其他文献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比分析两个地区(盘州、凯里)发酵糯米酒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凯里糯米酒(W1、W2)共鉴定出61种风味物质,醇类10种、酯类24种、醛类5种、酮及呋喃各3种、酸类5种、酚类1种、芳香族6种、烯类1种、烷烃6种;盘州糯米酒(S1、S2)中鉴定出58种风味物质,醇类12种、酯类24种、醛类5种、酮2种、呋喃3
治水兴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代表着广东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系统治水兴水的新方向.为全面介绍和展现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丰富理念内涵,本刊编辑部以“万里碧道”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9位专家学者就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作为10年前广东绿道和现在万里碧道总体规划的项目总负责,马向明认为绿道作为广东将生态修复与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大型网络连接工程,开启了广东线性开敞空间的建设;碧道以流域为单元,将治水与治岸结合,营建功能复合的河流廊道,促进沿线社
为了探究不同玻璃瓶的透光性及其对酒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玻璃瓶,对不同酒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以及不同玻璃对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进行研究,并在光照条件下考察光瓶酒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颜色浅的酒体对波长为400~641 nm可见光的吸光度较低,而颜色深的酒体吸光度高;各酒体对200~400 nm波长的紫外光均有较强的吸收,说明主要是紫外光影响酒体的质量稳定性;透明玻璃瓶对紫外光透光率较高,而磨砂玻璃、有色玻璃对紫外光透光率较低;在光照条件下磨砂玻璃和有色玻璃能有效的保护光瓶酒的质量稳定性.光瓶酒更适合使用磨
节能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燃料乙醇生产过程涉及到多个工艺单元,包括生化反应、乙醇分离、以及联产品DDGS饲料生产等,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相应的也会产生大量余热.通过热耦合技术将余热综合利用,能够显著降低热能消耗,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燃料乙醇典型生产工艺的热耦合形式,分析对比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土质、菌种等主要原材料对人工窖泥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各种培养技术、挂泥技术、养护技术对浓香酒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本公司的人工窖泥质量,并简述了生产应用效果.
了解近几年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市售白酒中甜蜜素及糖精钠的使用情况,为居民选购安全放心食品和行政部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2017年—2020年从重庆市渝东南地区4个区县共采集1776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糖精钠及甜蜜素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776批次白酒样品中,共检出甜蜜素及糖精钠样品58批次,不合格率为3.26%;其中甜蜜素不合格样品55批次,不合格率为3.10%;糖精钠不合格样品3批次,不合格率为0.17%;甜蜜素检出最高含量为0.661 g/kg;2017
碳源和氮源是红曲米工业生产必须考虑的一环,本研究在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条件下,对色素红曲培养中的碳源和氮源做了探索.研究发现,种子液色价和固态发酵最终色价具有正相关性,玉米淀粉、硝酸钠为最优碳氮源,其中当玉米淀粉和硝酸钠配比3:0.2~0.4时效果最佳.
为改善高温季节所制大曲的质量问题,研究了高温季节冷却水拌料对曲块挂衣占比和成品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32℃之间,利用冷却水拌料曲块挂衣占比由原来13%提高到97%,放门曲温度整体上提高1℃,出房曲糖化力提高46.25 mg/g·48 h,优等曲占比由原来25%提高到65%,出房曲综合质量显著提升.
以浓香型酿酒车间的酒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水分、酸度、残淀和残糖等指标在发酵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窖内发酵过程中,窖池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酒醅水分含量和酸度随着发酵过程逐渐升高,而残淀和残糖含量则逐渐降低,不同层次、不同位置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了解发酵过程中酒醅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优化白酒发酵过程控制、指导工艺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的解析对于明晰清香型汾酒的风味特征和健康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联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及正相色谱分离技术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对清香型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种类特征进行了系统解析.基于多级鉴定策略和白酒挥发性数据库比对分析,在典型清香型汾酒样品中鉴定出挥发性组分1224种,表明了清香型汾酒中挥发性组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通过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清香型汾酒中确认出具有潜在香气活性的香气化合物358种和潜在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化合物24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