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研究综述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31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国的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养老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尤以关于家庭养老的为最。经过近30年的探索研究,学者们已经达成基本的共识——研究我国养老问题不能不研究家庭养老。本文主要从家庭养老的概念、功能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总体看来,目前对于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呈现了共识与分歧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家庭养老;概念研究;功能研究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养老问题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纷繁复杂的同时也体现了某些共性,主要的学术研究集中在家庭养老的概念、功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面。
  一、 家庭养老的概念研究
  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总是从这一事物或现象的概念界定开始的,只有把研究对象从纷繁交错的社会事实中分离出来,才能进行专门化的学术探索。关于什么是家庭养老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亲情观。该观点认为,家庭养老就是由亲情决定的养老。如,“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①还有郑玮斌的“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养老模式”②以及“由子女、配偶等亲属提供衣、食、住、医等照顾和服务的亲情养老方式”③。
  2、 家庭观。该观点认为,家庭养老就是由家庭成员支持的养老。姚远认为“所谓家庭养老是指‘养老支持力’主要来源于子女、老伴或亲属的养老方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要求,“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3、 方式观。该观点认为,家庭养老是一种赡养老年人的运作方式。如,“家庭养老是养老模式所决定的养老机制的实际运作形式”⑤“如何认识家庭养老,并对其他养老方式进行选择,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课题”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⑦。
  4、 模式观。该观点认为,家庭养老是一种养老的制度性模式。如,“人类采取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⑧“我国的养老模式虽然种类较多,但是目前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⑨,与方式相比较模式更具宏观特点是一种标准的样式是一种可以普遍照做的样式,在模式的框架下还有比较具体可以操作的不同方式。
  5、 综合观。该观点认为家庭养老包含了养老的模式与方式两方面的内容。姚远在《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在认识》中对前期学者对家庭养老的概念界进行了在认识,提出“提出应将家庭养老概念区分为家庭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方式两个层次。家庭养老模式是文化模式,具有稳定性和血缘道义的特征。家庭养老方式是行为方式,具有可变性的特征。”⑩
  这五种定义各自有自己的原则,展示了家庭养老不同的层次内涵。既有从有谁来养进行定义的,也有家庭养老存在基础方面进行界定的。这种种不同的定义在丰富了人们关于“家庭养老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想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诸多的研究者之间缺乏共识,无法就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交流,严重的阻碍了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以上几种观点也拥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家庭养老的基本特征——血缘关系、家庭成员、养老责任——是五种观点都赞同的。正是以上几种观点奠定了关于家庭养老研究的基调,为我们全面的认识中国家庭养老制度拓宽了视野。
  二、 家庭养老的功能研究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我国家庭养老的三个传统功能,学者的研究也主要是立足于这几方面进行的。
  1.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比较侧重与经济的供养。如,“ 农村家庭对老年居民的经济供养是家庭养老的核心部分”B11“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B12“,经济供养仍是老年人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B13。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经济供养是家庭养老中最重要的一层,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能够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2. 空巢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比较注重精神慰藉这一方面。如,“空巢老人的家庭关系, 特别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内容”B14“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巨大的伤害”B15。精神慰藉是在解决了经济供养后的有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目前来看,主要是针对城市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而言的。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加剧,这一问题将会不断地家中,正如谭琳所说“随着中国城市空巢家庭的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B16。
  3. 关于高龄老年人和残障老年人的研究比较强调家庭养老的生活照料功能。如,“高龄老人具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B17“一个不辩的事实是,增龄和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是高龄往往机体越是退化,健康状况也越是下降,这也意味着,进入21世纪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量将会逐渐增加”B18。
  无论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还是精神慰藉都是老年人从家庭成员那里取得以享受幸福晚年的需要,也就是家庭养老主要养些什么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老年人养老的真正需要,才能确保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对于家庭养老功能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家庭养老功能的研究已经基本达成了以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的共识。同时也存在思想束缚的问题,很少有学者在这三方面之外研究家庭养老的功能。是不是在这三项之外,家庭养老的功能是不是就不需要研究了?潘光旦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我国的家庭养老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家庭养老不仅有利于培养同情心,而且有利于提高人口素养”B19的观点。这几种功能都是站在老年人生活的角度上来说的,在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家庭养老对于社会进步具有的功能却很少有人研究。   三、 家庭养老未来的发展研究
  关于家庭养老发展的前景问题,主要有三种基本的观点:
  1. 家庭养老逐渐消亡论。即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个人主义更加泛滥等,而逐渐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家庭将不在具有养老的功能。如张洪玲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传统的家庭养老正逐步被制度化的社会养老所取代”B20李文也认为家庭养老必然会向社会养老转化,但这一转化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短期内家庭养老还有存在的基础。徐勤认为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生活照料时间不足的条件下,传统的家庭养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社会养老能够接替家庭养老的责任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晚年生活。樊海林。刘更长和王义才等也持相同的观点。
  2. 家庭养老继续存在论。在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是必然趋势的同时,仍有一部分研究者赞同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观点。如,周皓在《谈家庭养老存在的长期性》中指出,家庭养老这种方式必然会在中国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关于农村养老问题上,有更多的学者赞同长期存在的观点“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不可或缺的模式,将会长期作为农村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B21姚远在总结家庭养老机制的六种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亲价值论”认为由于血缘动力和伦理交换标准的不变性,家庭养老能够在生产方式变化后继续存在。从文化的角度论证家庭养老继续存在下去的基础。姜向群认为“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 新形势下仍然有巨大的生命力”B22。
  3. 功能弱化论。该理论认为,家庭养老在当代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的养老功能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如,穆光宗认为“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本身就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一种表现”B23“王义才认为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实行计划生育后, 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在保障能力和保障的可靠性上都发生了变化, 其中,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土地养老风险较大。”B24许照红、郭旺、陈树玉等也认为社会变迁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动是的家庭对老年人的保障功能迅速弱化。
  家庭养老将何去何从,家庭养老是继续存在下去还是被社会养老所取代是学者们讨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在家庭养老和社会支持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正不断增长反映了一种新兴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崛起。为了家庭养老更好地延续,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四、 结论
  从以上围绕家庭养老的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有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主要的研究既包含了理论层面又切合实际,从真实情况出发,贴近我国现阶段人口的真实情况。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全面认识家庭养老的基础和巨大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的养老安排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在家庭养老方面的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主要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家庭养老的研究范围过于狭小,大多只涉及到了国内,对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世界各国中很多都存在家庭养老的情况,我们对此缺乏研究;特别是与我们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日本和韩国比我国在经济上发展比较早,也较早的对家庭养老的传统产生了冲击;两国的老龄化进程也比我国早,对于老龄化条件下的养老研究也在我国之前开始。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成果很值得我国研究借鉴,两国的家庭养老现状也很有可能帮助预测我国家庭养老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研究角度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我国家庭养老的传统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历经古代、近代持续到现代,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仅仅使用经济的方法是不能全面揭示家庭养老存在全部基础这一问题的;社会学的角度对家庭养老的研究有所拓宽,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乾隆说:“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直接把对于父母的孝和对国家的忠心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政治考虑。对家庭养老的研究不仅要从关注对老年人的保障到对人同情心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还要从单纯的社会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发展到政治文化民族团结的角度。
  第三,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型研究比较多,理论研究不足。在理论研究中除了姚远的“血亲价值论”外很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阐述,由此造成的应用型研究也很浅层次,很难符合家庭养老真实的发展情况,不能很好地做出预测,无法为家庭养老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发展建议。理论研究不足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时代局限性太强,不具有跨越时代的经典性,既不能全面解释以前的家庭养老传承的原因更不能为以后关于家庭养老的研究留下可供参考的经典著作。
  注解:
  ①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居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见:中国的养老之路.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2.
  ②郑玮斌.社会变迁对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地位和供养模式的影响.见:中国的养老之路.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248.
  ③梁瑞敏.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挑战与出路[ J].改革与开放,2010,(10).
  ④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 J].中州学刊,1999,(1).
  ⑤台恩普.宏观政策:框架性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见:中国的养老之路.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27.
  ⑥童欣.中国家庭养老方式的演变与选择 [ D].吉林大学,2006.
  ⑦张敏杰.中外家庭养老方式比较和中国养老方式的完善[ J].社会学研究.1994,(4).
  ⑧于秋华.中国家庭养老模式解析[ 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3).
  ⑨龙方.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的完善[ J].农村经济.2007,(5).
  ⑩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 J].人口研究.2000,(5).
  B11区晶莹等.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力与养老方式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3,(5).
  B12梅军.土家族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
  B13王华菊,李朝.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困境和出路[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B14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B15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 J].人口与经济.2005,(2).
  B16谭琳等.新时期中国的家庭与人口问题[ J].中国人口科学,1997,(1).
  B17曾毅等.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状况[ J].中国人口科学,2004,(12).
  B18施德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上海老年人社会护理照料体系.
  B19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综述[ J].人口与经济.2001,(1).
  B20张洪玲.家庭养老的文化透视[ J].理论探索.2007,(2).
  B21徐拯.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当今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分析[ 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1).
  B22姜向群.家庭养老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J].人口学刊.1997,(2).
  B23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 J].中州学刊,1999,(1).
  B24宋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J].人口研究,2001,(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工程制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三维CAD的实体模型辅助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平面和三维模型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图形结合的空间想象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三维CAD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作用,并就三维CAD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三维CAD;工程制图;教学方法  工程制图是大学工科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为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但是与统一相比,分离的时间是短暂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F062. 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府补助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政府补助的动机、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企业和政府产生的效果,以期能增进对政府补助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政府补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政府补助;动机;影响因素;效果  引言  政府补助是近年来国内外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那么政府对企业进行补助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企业为什么会获得政府补助?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广告是现代传媒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其本身有独特的语体要求,言简意赅的措辞,精准传神的修辞。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告英语的翻译兴旺发达,了解其特点,注重文化差异性,掌握翻译方法,是广告英语翻译中值得研究的艺术。  关键词:广告;翻译;语言文化差异  一、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  广告不同于一般的大众传媒或者传统的宣传方式,它是一种传播工具,有目的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新目标,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因此2013年要加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员干部犯错误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将“三清”这一论断上升到全党新的战略高度。  关键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腐败问题历来是全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城市民族区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解决城市民族问题的特殊行政建制,是一种保障城市聚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政治形式。完善城市民族区的民族政策,对城市民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民族问题的解决、以及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民族区;法律地位;民族政策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社会参与是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水平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城市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基本情况与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城市空巢老人社会参与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参与;问题;对策  空巢老人,即空巢家庭中的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由于各国对老人的界定并不一致,我们这里采取我国通行的标准,为此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梦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梦,要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就要扫除在实现道路上可能碰到的障碍,而腐败现象便是其一。本文主要从腐败现象着手,分析导致它的四个因素:制度不完善、利益驱使、缺乏有效的监管以及思想观念认识不足。另外需要从突出监督重点、公开权力运行、形成监督合力、开展专项治理等四个方面来防治腐败现象。  关键词:中国梦;腐败;实现;防治  中国梦是民族
期刊
中图分类号:F306 .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着重从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宣传力度、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强化监督保障机制、健全相关法制等方面探讨了“新农合”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思路。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对策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从
期刊
中图分类号:D422.6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传统社会中,宗族作为国家政权统治的工具和载体在乡村社会的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动格局中宗族功能的复兴的历史变迁。这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了积极引导宗族势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重新正确认识农村宗族的双重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