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讲作家的社会使命感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人民日报》88年4月22日发表李泽厚与刘再复的长篇文学对话《文学与艺术的情思》,其中谈到作家的社会使命感问题。摘要如下: 李:我认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作家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卡夫卡,他们都是深刻地关怀社会的作家,都是把自己的作品与时代最根本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社会最焦虑的问题也是他们最焦虑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作家是有很好的传统的。躲到“象牙塔”里,历来为中国作家所不齿。刘:我赞成你的观点。在中国,作家是应当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在美国,一个作家或一个知识
其他文献
在物理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物理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理念仔细地研究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素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积极
<正> 尹在勤在《评论与打分及其它》(《现代作家》90年8期)一文中指出:一篇好的评论文,应该是一篇好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有如那以“文人相轻,自古皆然”开篇的陆机的《文赋》,有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的刘勰的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直至明、清有如宋濂、王世贞、李东阳、章学诚、黄宗羲、方苞、袁枚、姚鼐、刘师培、龚自珍、梁启超、黄遵宪、严复、康有为、王国维等的诸多文论,岂不都是散文?它们言其义,议其理,章法、文笔、辞藻、实在都十分考究,不仅可以观之,而且可以诵之吟之。在外国文论中,也不乏散文式的优
在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中,抽取出的实体表述往往存在多种歧义,需要对这些歧义进行消解,主要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多名聚合。由于构建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具有多样性,大部分数据都是
采购管理工作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的整体工作规划、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作用。因此,必须要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采
<正> 中国古代公孙尼子的《乐记》(《乐记》的作者,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此处依郭沫若的考证定为公孙尼子)和古希腊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可以说是两部对中西美学和艺术分别发生了重大影响的美学著作。关于《乐记》,我国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美学专著”(董
<正> 坚持文艺的民族化,是我们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方针性的重要问题,文艺界有不少同志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是努力贯彻的,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取得了成绩的。这在文艺创作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比较而言,我们文艺理论的民族化,似乎比文艺创作要略逊一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其一是认识问题,有相当部分搞文艺理论工作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族化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而裹足不前;其二是方法问题,有些同志虽然赞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民族化,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
<正> 李昕在《批评方法的互补与优化》(《人民日报》87年7月21日)一文中指出:方法是探究作品奥秘的钥匙,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因而一种方法通常只能代表一种研究角
面对中职学生讨厌学英语这一现象,对其展开原因调查,针对学生厌学主要原因。从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事可做出发,进行中职英语快乐教学的探索。
<正> 张韧在《文学的新思维与新格局》(《人民日报》1988年12月17日)一文中,提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轨机制”的新观点。作者认为:当今活跃于文坛的创作方法究竟是二派分立,还是一家之天下?现代主义并未濒临绝境,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