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质控样配制及稳定性探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制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质控样配制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进行均匀性、稳定性研究测定。结果发现,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质控样制备趋势稳定,分散均一;F值为1.189,小于F临界值,该质控样品的瓶间和瓶内分装是均一的。在18个月7个时段和6个月5个时段进行加速稳定性实验的条件下,测定结果与理论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配制的质控样较稳定。配制的质控样具有稳定好、样品均匀、保存期长、配制简单等优点。
其他文献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的安全受到了重点关注。加强对检验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本文立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探讨检验的方法以及对质量控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想要更好地控制食品质量,一定要加强食品的检验和检测,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
当前人们注重健康饮食,尤其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亚健康状态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保健食品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了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了木耳的保健功能,结合木耳食品加工现状,对于木耳营养保健品展开阐述。
随着我国对食品质量的不断重视,食用油作为人们餐桌生活中的必需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对食用油进行质量检测十分必要,而传统的经验检测以及感官检测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需要。针对当前食用油中出现的各种勾兑技术以及影响食用油质量的因素和相关检测指标,本文就当前食用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色谱法、光谱法、电导法和质谱法等现代技术的运用方法,为食用油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饮料中总酸的测定按照《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T 12456—2008)采用普通滴定法检测,普通滴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如终点判断因人而异,数值的重现性差等。电位滴定法是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和直接电位法相比,不需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交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本文通过比较手工和自动两种滴定形式,验证自动电位滴定仪用于总酸测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本文建立以邻苯二甲醛作为柱前衍生试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牛磺酸含量。色谱柱为C 18(250 mm×4.6 mm,5μm),乙酸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室温,回收率在96.8%~103.6%,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该方法可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牛磺酸的检测。
粮油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的粮油生产科学化水平不断深化,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在粮油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背景,粮油质量检测部门对相关的研究技术进行改善与发展,确保粮油质量检测的科学、有效、准确,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本文就关于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行分析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