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与“青春期性敏感症”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中学校医,每天要和许多12~18岁的青少年学生打交道,其中既有因病来要药的,也有外伤来包扎的,还有的是前来求医咨询“奇病怪症”的。如最近就碰到一个:
  她叫李小萍,今年15岁,是初三学生,她羞涩地说:“我初涉人生,年幼无知,对许多现象既想知道,又想不透、看不透。比如,为什么中学的男生对女生会表现出不同以前的态度,还因人而异。好者大献殷勤,不好者则话都少说。我的一个老邻居、小学时的同桌就是这样。在幼儿园、小学时,我们不分男女无拘无束,进中学后,这种纯情友谊没有了。同学们都说我长得乖,身材苗条,性格善良。尤其那同桌邻居热情,请我吃东西、看电影,经常借报刊给我看,偶尔还送我高级物品。我曹问他,你是不是对每一个同学都是这样?他说,那些丑八怪们不配!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女生,而他们却不配享受他的‘圣物’?还有,为什么总有那么些男人对我们女孩子,特别是样子俊一点、性格温顺点的女生那么感兴趣,眼睛直往你身上溜……在大街上也是这样,在游泳池也是如此,甚至进厕所解手,我也感到逃脱不了他们的‘千里眼’、‘穿山眼’或‘拐角眼’……一天上晚自习时,我和一女生同上厕所,透过昏黄微弱、布满蛛网的灯光,我总觉得墙外那大树上有一双似星星样闪动着的‘千里眼’,我心里一阵紧似一阵的害怕,慌乱中我站了起来,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啊!那树丫上分明有一个手持望远镜的男性青年!尽管那男生被我们吓跑了,但从此我却背上了一个。提防的包袱,整日里都提心吊胆,久久不能安静下来……现在我害怕见到任何男同学,总觉得他们的眼睛无时无刻都在不怀好意地盯住我身体的某一部分。为此,我的学习热情没有了,奋发精神消失了,我想退学,但又想学校;我每天都提防着那些注意盯我的男生,但又老想着他们,害怕他们……医生,您说我该怎么办?”
  从表面上看,季小萍患了“社交恐怖症”,实际上是由于性心理发展迟缓,造成“青春期性敏感症”。心理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从童年期到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早期性教育。有些父母常以自己的所谓“经验”和传统的、封建保守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进行半愚昧的管束。在学校,教师一方面对学生广开科学知识大门,另一方面则忌讳讲授人体生理知识(尤其是性知识),以致青少年对青春期知识的缺如。事实上,现今青少年的性成熟期已提前3~4年,而性心理水平的低下,“性盲”的增多,结果是青少年性犯罪率上升。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为人们所向往。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便往往陷入焦虑之中,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这就是青春期性敏感症发生的机理。
  生活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上的居民有一传统的风俗:即在孩子10岁左右,父母便教以有关的性知识,如女子的月经,男子的遗精,结婚生育,甚至胎儿的生成发育等等。孩子们长大后,并不把男女异性之事看得神秘,相反认为一切都十分自然。据考察,该岛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良好,极少性差错、性犯罪的意外或烦恼。看来他们是通过早期性教育,获得了性心理的“后天性免疫”。
  可见,与其让青少年在青春期煞费苦心地去探索、寻求或盲目模仿,以致在迷雾中变态、犯罪,不如早期正确地给以性教育,以顺利度过“难关”。
  正确地性教育时间,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一年级期间为好;内容应从性生理基本知识、青春期男女心理特征、性道德与社会意识三方面入手。家长应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生理发育,多和孩子交谈,理解孩子的心情,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并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方面的问题,鼓励孩子多参加必要的社会以及各类文体活动,以健全身心、锻炼体魄。
  患性敏感症的男女青少年,应积极到医院找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治疗,采用心理指导或药物疗法,以解除焦虑、紧张和恐惧反应,稳定情绪、舒缓精神、开阔视野。
其他文献
[江平32岁公务员]我是2003年结的婚,妻子是一家行政机关的干部。在别人眼里,我们工作单位好,物质条件优厚,生活应该是幸福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却一直十分痛苦,原因就是我们结婚5年了还没有孩子。起初,我怀疑是妻子的毛病,检查后才发现是我的问题:精子活力不足,数量不够。为了治病,我跑遍了市里和省城里的医院,可是没有治好。后来找到一位退休的泌尿科老专家,他让我做了一个前列腺液的化验,看了化验单后,他说
生在当今之世,一个人要是没点病,那简直不可思议——你是天外来客吗?你想想,当官的会有官场病,经商的会有贪财病,上学的会有高分低能病,还不说各种职业病,环境污染带来的一些疑难杂症。有没进过衙门的,有没进过法院的,有没进过商场的,有没进过学堂的,谁敢说他从未进过医院,谁又敢说他从未得过病,或身上没一点病。  没有疾病,你能没点毛病?  别以为有病就定然不好。古代的文人,最向往的一种生活,就是秋日里,得
我们知道,人有五脏六腑,其中大部分脏器(如肝、胆、胃)都位于腹腔内。腹腔内脏器众多,疾病种类也不少,表现出来的症状更是五花八门,诸如腹痛、腹胀、呕吐、便血、血尿等。  身体脏器有了疾患,大多需要到医院通过仪器检查诊断。不过,对一些小问题,我们也可以进行腹部自查,发现问题再与医生交流,为其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腹部自查的手段主要是摸,医学上称为“触诊”。要准确自查,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
澳大利亚历是一个美丽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12%,平均寿命男73岁,女78岁,实际老年人超过200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最近,我们有幸访问了澳大利亚的11个医疗卫生单位,较详细地了解了澳大利亚政府为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生活问题所作的种种努力。    大力发展老年医学事业    澳大利亚的老年医院遍布全国,仅维多利亚州就有17所,每所病床在100张左右。病人来源1/3由有关医院转来
在中国,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并称“三小球”,三小球运动的职业化搞了许多年,然而,当我们轻轻擦去乒超、羽超脸上的职业化胭脂,会发现,女网才是唯一跟世界主流价值全面接轨的体育项目。而接轨的过程,是30年。30年的起点,是1982年的“胡娜叛逃事件”。从当年“叛逃的胡娜”到如今“叛逆的李娜”, 女网折射出中国体育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中国女网在经历了30年的沧桑变迁后,也终于让中国体育触摸到了真正职业化的
2015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革命老城——南昌,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赛项中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比赛分两天进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强度很大。教材的陌生、时间的紧迫,对每位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次教学基本功和新媒体操作能力的考验。  决赛公平、公正,当场公布赛题,小学语文的赛题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的教材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语文课程标准是统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首疾之一,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改进,临床肿瘤治愈率虽呈日趋提高之势,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治疗机会。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有一种与传统化疗、放疗、免疫疗法和中医疗法相比更具高效、低毒和特异性强的抗肿瘤制剂问世。  长期以来。人们对病毒致癌已确信不疑,认为病毒的某些基因可导致细胞内原癌基因激活,终致细胞癌变,这是肿瘤发生的一种学说,并已在某些实验中得到证实。现代
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在《回忆爱因斯坦》一文中写道:“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生与死的区别,似乎仅仅在于能不能搞物理。”另一位物理学家波恩在《谈谈与爱因斯坦的私人交往》一文中,曾谈及他访问了重病刚愈的爱因斯坦。他写道,爱因斯坦心平气和地谈论死亡,我问他是否怕死,他说,“不怕,我觉得一切生灵十分和谐一致,个别的生灵开始和终了,生命之树上的叶子这片落下,那片长出,难道这值得忧惧?看不出有这种必要。”  由此使
杨跃进  受访专家  杨跃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會心血管病委员会和老年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等,曾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医疗成就奖和全国优秀论文奖8项。擅长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力衰竭的防治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技术等。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重
什么是“孤独感”呢?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感就是自己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确切地说,孤独感可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此外,中年不幸丧妻,遗孀凄凉度日,老处女的落寂心境,以及多年漂泊在异乡外地的天涯倦客,私生子的孤苦无靠,或某种原因被人类社会遗弃,与人类社会隔绝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属于外在孤独感。这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