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奇峰,江门市新会区葵城中学教师,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门市首批名班主任、新会区初中物理第三批学科带头人、新会区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广东省第三批骨干教师,新会区初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张编辑: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谢老师:17年前毕业来到新会一中,从站稳讲台,到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学校同事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初中化学科李丽琨老师、物理科谭云老师和梁勇卫科长,他们是我在教育教学成长路上的启迪者、老师。
李丽琨老师曾是初中化学科科组长,我们在同一年级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对我专业成长的启蒙有着很大影响。记得刚工作的第一年的某一天,她在办公室里见到我说:“谢老师,我能不能去听听你的物理课?看看不同的学科教学有何不同……”作为资深教师的她没有任何架子,她的谦虚和微笑至今历历在目。那天上完《长度》这节课,李老师从她的专业素养角度详细点评了我上这节课的各个环节,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李老师最后提出让我也去听她一节化学实验课,作为“回礼”。一节课下来,让自己真正感受到学科虽不同,但课堂设计和提出问题的巧妙,课堂语言的高超艺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课堂教学那种美妙,从此在心中播下了一颗专业成长的种子。
谭云师老师曾是我校初中物理科的物理能手,博学多才。他经常指点我如何备好、上好一节课,他鼓励我在3年内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努力在10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然后往更高的层次钻研和发展。正因为他对我的点拨和促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想法,近年来承担了校本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研究,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有了较大的帮助。
梁勇卫科长是我专业成长道路的指引者和陪伴者。梁科长言传身教,用他过硬的专业水平激励我潜心钻研教学,指导我磨课、备课、上课,是他的悉心教导让我能尽快站稳讲台,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张编辑:在您看来,理想的教师生活是怎样的?您现在的状况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谢老师:教育、教学让教师的生命更精彩,让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成就,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教师应该做好各种角色,做到让家人放心、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和学生放心、让朋友放心。教师除了职业生活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我会抽空去游泳,听音乐,周末、节假日约上好朋友一起远行和摄影,以便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满满的正能量。
张编辑:在您看来,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哪些?
谢老师: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自我力量,著名的主持人杨澜说过一句话:“你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成长。”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只要自己选择成长,把成长作为自己的“自觉文化”,就能走在成长的路上。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师的成长密码——读、研、学、写,并把它们作为成长路上的“引路者”。
“读”是一个很好的拜师方式,可以弥补自己无法近距离听专家、名师讲座的缺憾,可以在精神上与专家对话,可以海量吸纳专家、名师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对当下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进行理性的诊断和思考。
“研”是提升自身课堂“含金量”的必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主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艺术就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把學生、备课、上课、作业和测试评价等纳入研究的范畴,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执教多年来,我感觉课堂教学并没有日复一日的重复感,反而是时刻感受到新的东西,让课堂成为自己终身摸索和学习的“主阵地”。
“学”就是充分寻找和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多听同事的课,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讨论活动,积极参与各级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积极响应各种级别教学技能比赛活动,甚至跳出本学科进行跨学科听课。这些年,我听过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在课堂中去感受、学习课堂的艺术,去感受授课者设计课堂的思想,去学习他们管理和驾驭课堂的智慧。还积极参与全校各类的公开课或学校承担的各种教研活动,善于吸收培训和专家讲座中的精华,主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写”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影响力,可以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在实践的基础上锤炼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修炼,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张编辑: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谢老师:17年前毕业来到新会一中,从站稳讲台,到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学校同事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初中化学科李丽琨老师、物理科谭云老师和梁勇卫科长,他们是我在教育教学成长路上的启迪者、老师。
李丽琨老师曾是初中化学科科组长,我们在同一年级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对我专业成长的启蒙有着很大影响。记得刚工作的第一年的某一天,她在办公室里见到我说:“谢老师,我能不能去听听你的物理课?看看不同的学科教学有何不同……”作为资深教师的她没有任何架子,她的谦虚和微笑至今历历在目。那天上完《长度》这节课,李老师从她的专业素养角度详细点评了我上这节课的各个环节,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李老师最后提出让我也去听她一节化学实验课,作为“回礼”。一节课下来,让自己真正感受到学科虽不同,但课堂设计和提出问题的巧妙,课堂语言的高超艺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课堂教学那种美妙,从此在心中播下了一颗专业成长的种子。
谭云师老师曾是我校初中物理科的物理能手,博学多才。他经常指点我如何备好、上好一节课,他鼓励我在3年内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努力在10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然后往更高的层次钻研和发展。正因为他对我的点拨和促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想法,近年来承担了校本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研究,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有了较大的帮助。
梁勇卫科长是我专业成长道路的指引者和陪伴者。梁科长言传身教,用他过硬的专业水平激励我潜心钻研教学,指导我磨课、备课、上课,是他的悉心教导让我能尽快站稳讲台,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张编辑:在您看来,理想的教师生活是怎样的?您现在的状况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谢老师:教育、教学让教师的生命更精彩,让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成就,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教师应该做好各种角色,做到让家人放心、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和学生放心、让朋友放心。教师除了职业生活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我会抽空去游泳,听音乐,周末、节假日约上好朋友一起远行和摄影,以便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满满的正能量。
张编辑:在您看来,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哪些?
谢老师: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自我力量,著名的主持人杨澜说过一句话:“你唯一有把握的就是成长。”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只要自己选择成长,把成长作为自己的“自觉文化”,就能走在成长的路上。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师的成长密码——读、研、学、写,并把它们作为成长路上的“引路者”。
“读”是一个很好的拜师方式,可以弥补自己无法近距离听专家、名师讲座的缺憾,可以在精神上与专家对话,可以海量吸纳专家、名师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对当下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进行理性的诊断和思考。
“研”是提升自身课堂“含金量”的必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主旋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艺术就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把學生、备课、上课、作业和测试评价等纳入研究的范畴,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执教多年来,我感觉课堂教学并没有日复一日的重复感,反而是时刻感受到新的东西,让课堂成为自己终身摸索和学习的“主阵地”。
“学”就是充分寻找和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多听同事的课,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讨论活动,积极参与各级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积极响应各种级别教学技能比赛活动,甚至跳出本学科进行跨学科听课。这些年,我听过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在课堂中去感受、学习课堂的艺术,去感受授课者设计课堂的思想,去学习他们管理和驾驭课堂的智慧。还积极参与全校各类的公开课或学校承担的各种教研活动,善于吸收培训和专家讲座中的精华,主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写”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影响力,可以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在实践的基础上锤炼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修炼,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