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的3类股民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年初在2200点附近,如今跌破了2100点,指数来了趟过山车,不少股民损失惨重。就连一些有多年在资本市场征战经验的私募基金,面对市场的剧烈震荡,也束手无策。面对因净值下跌而不断讨说法的客户,这些私募基金可谓焦头烂额,直言撑不下去。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在熊市赔得一塌糊涂,也有部分股民不仅成功规避掉了熊市的巨大杀伤力,还因提前布局牛股而获得了正收益。
  经验不足,亏损一塌糊涂型
  姚先生今年38岁,在地产投资上顺风顺水,股市投资却乏善可陈,演绎出一部辛酸血泪史。“我前几天把股票账号和密码全部告诉一个操作还不错的亲戚了,只要让我把亏损补回来,或者少亏损一些,就谢天谢地了!”姚先生说。从2002年开始,在地产行业打拼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房地产的繁荣期来了。自此以后,姚先生除了在地产公司工作以外,其余时间一心扑在炒房上面。在2006~2007年房价飙涨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意识到,在深圳所有的片区中,只有布吉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于是他立马起床,开车到布吉,3个小时内作出决定,投资了一套房产。自此,深圳关内关外每一个片区中,姚先生都有了自己的房产。
  看着身边不少朋友投资股票,姚先生上年2月份也开了个股票账户。起初,姚先生天真地认为,炒股赚钱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前一天买进一只股票,第二天收盘前卖出,然后再买进一只股票,如此一进一出,赚了就跑,亏了就卖,如果赚的几率大于亏的,或者说赚的钱比亏的多,这样不就赚钱了么?”但操作几个来回之后,姚先生觉得赚钱还真不是当初想得那么容易。1周左右的频繁交易,让姚先生亏掉了12%,虽然投入的60万元对他来说不算特别大的数字,但如此的亏损比例,确实让他反思自己的操作了。
  姚先生认为,要赚大钱,一定要集中持股,分散投资同一天总有股票涨,也有股票跌,这样就会影响收益。与其如此,还不如看准了之后在一只股票上下重手。上年8月份,一位在券商做分析师的朋友推荐了一只地处浙江、主营为塑料薄膜的股票。朋友看好这只股票的理由是该公司大股东此前获土地补偿1个多亿,控股股东延长限售期,公司业绩很可能有惊喜。姚先生当时也根本听不进这些,确实也不懂,只是觉得在券商工作的这位朋友做投资多年,至少不会害自己。
  怀着在这只股票上大赚一笔的雄心,姚先生在11元买进,投资约500万元。这只股票最高冲至14元附近,姚先生一度还对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只股票此后就掉头向下,其间姚先生想割肉离场,但券商的朋友信誓旦旦,说这只股票未来一定会大涨,不要倒在黎明前。
  面对重仓股票的不断下跌,割肉舍不得,加仓又不敢,作为新手,他悲催的心情可想而知。如今,这只股票已经跌至6元附近,牛市的时候,越胆大者越赚钱,有“撑死胆大的”这一说,而在熊市里,“饿死胆大的”是不是也成立呢?
  “希望这次亲戚能够帮我赚回来一些。”对券商朋友的操作水平彻底绝望的姚先生,这次会不会因为相信亲戚而迎来好运呢?
  善于研判,稳健赚钱型
  老陈今年55岁,是一位职业股民,毕业于上海一所师范院校古代汉语专业。20世纪90年底初开始在一所学校任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股票。老陈说,他最疯狂的时候,用麻袋装了5万元现金,跑到上海炒原始股,这也让老陈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上年四季度末开始,老陈就表示,2012年上半年地产股值得高度关注。他的投资逻辑是:国家在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政策力度空前,导致地产股狂跌和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地产行业不像新能源行业,非得要经过一轮优胜劣汰、死掉一批企业才有大的机会。按照老陈的看法,中国城市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城市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非常大,在经济转型没有真正成功前,房地产及其相关的几十个产业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股票因为政策压力调整的时候,就是投资人需要高度关注超跌反弹机会的时机,只不过投资者需要冷静分析,把握好地产股反弹的时点。
  老陈认为,房地产领域的宏观调控,政府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房价降下来,但至少不能让房价继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总是买涨不买跌,一旦房价大跌,成交量不一定会放大,反而会误伤中国经济。从这一逻辑出发,地产调控不大可能继续加码,当调控风声稍微缓和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就会上升,地产股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开始上涨。当大家都意识到地产股的机会时,出货的时机也到了。
  老陈从年初就开始买入深圳的一只地产股,同时他还重仓了一只二线地产股。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地产股在今年的弱市中成为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不少地产股的涨幅都超过50%,老陈重仓的两只地产股,最高峰时一只股价涨幅47%,另外一只涨幅近80%。5月20日,老陈告诉笔者,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意识到了地产股的投资价值,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在媒体上大谈特谈地产股,经验告诉他,当市场上的大部分人都意识到某一类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时,行情也就基本上到头了。
  接下来,老陈根据自己的逻辑果断地卖出了地产股,然后逐步买入医药股和电力股。他买入的理由是:医药股上半年都未动,不少股票跌幅巨大,估值逐渐合理,而且医药股业绩不错,在下跌市中医药等防御类资产最抗跌,甚至逆市上扬。此外,煤炭价格今年处于下降通道,火电企业明显受益;夏季来水情况不错,水电股的机会也来临。这些潜在的投资机会,一定要提前布局,如果和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一样人云亦云,就只有亏钱的命。
  这一次提前布局又让老陈收获了近期医药股和电力股的上涨行情。浸淫资本市场多年,老陈当然也误判过多次,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误判市场和反思中,老陈成为了一名通过股市实现财务自由的职业投资者。他告诉笔者最深的两点感悟:第一,一定要勤奋,要多学习,比如国外著名投资家的著作,各种优秀的投资理念,以及对具体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在证券市场赚钱的投资者,没有一个不是非常刻苦努力的。第二,一定要有独立的判断,千万不能人云亦云、投机取巧。很多时候,必须和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的操作反着来,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这意味着要不断改变自己性格方面的缺陷。   追逐热点,苦苦煎熬型
  刚过不惑之年的向先生是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老总。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向先生从广西一家高中停薪留职,去了海口,炒过房、炒过期货、睡过桥洞、也吃过人参燕窝。1995年,向先生来到深圳一家证券公司,从内刊编辑干起,后来做到研究员、部门老总。2009年,向先生跳进了私募江湖,拿他的话说:“此生最大目标,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
  向先生喜欢追逐热点,但他追逐热点的功力,自认为远远超过一般散户,也注重基本面研究。上年10月份,笔者走访向先生时,他还颇为自信地说:“我管的产品还赚1角钱呢,前几天还给客户分了红。对于我们重仓的品种,都是经过深入研究的,即使是追热点,我们也要比很多投资者提前一步。”向先生还反问说:“重仓的公司我们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怎么会亏钱呢?”
  向先生告诉笔者,彼时,他主要重仓一只园林绿化股和一只医药类股票,这两只股票都一度涨势不错,也让向先生获利不菲。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只医药股后来发生了黑天鹅事件。一时间,媒体关于这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该股股价也连续几个跌停,一下子让向先生空欢喜一场,产品净值也跌破面值。
  由于是第一只产品,向先生做好业绩的动力非常强。今年以来,向先生制定的策略就是追热点,“在这种震荡市中,我们一时半会找不到值得中长期拿的好股票,就只好采取波段操作的手法,重仓热点行业和热点个股。”向先生在年初时表示。
  追热点的策略让向先生在水泥股上赚了一波,而且向先生撤退也较为及时,这更让他坚信了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追热点策略的有效性。从3月中旬开始,向先生就预判,接下来消费促进月应该能撬动消费板块。在经过反复研究后,向先生几乎全仓进入两只医药类股票和一只食品股。他的逻辑是:消费促进月是国家层面的,又符合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的政策导向,消费股应该会迎来一波行情。
  对于今年以来牛股辈出的白酒板块,向先生当时并不看好,他认为白酒已经过了春节的销售高峰期,政策上严打三公消费,白酒行业的景气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向先生对白酒股并不感冒。
  而事实证明,向先生这一次确实是赌错了。整个4月份,消费股并不突出,向先生重仓的医药股,一只下跌10%左右,一只跌幅更是高达20%左右,这让向先生的产品净值一度逼近0.7元的清盘线。
  是割肉转战其他品种,还是等待着医药股和食品股的春天?4月底至5月初,向先生陷入了极度郁闷和迷茫期,客户的询问电话一个接一个,重仓的股票又始终未见起色,向先生终于熬不住了。4月上旬,他在痛苦中清掉了所有的股票,随即买入两只深圳前海概念股。
  向先生说,当时已经是“杀红了眼”,与其被动等待产品净值下跌清盘,还不如拼死一搏。他的投资逻辑是:温州金融改革概念股行情彼时正在如火如荼上演,但向先生已经错过了这波行情。接下来的前海金融改革应该会出台重大利好政策,媒体和市场也会重点关注,相关个股想不表现都难,在前海土地储备较多的地产股成为向先生的首选目标。
  幸运的是,这一次向先生赌对了,他重仓的深圳本地股近期涨势如虹,尽管4月初割掉的医药股近期涨幅惊人,但他的重仓股也毫不逊色,弱市逞强,让向先生的产品净值涨到了0.8元附近。
  尽管如此,向先生说,他的产品规模只有3000万元,今年公司靠管理费是无法盈亏平衡了,毕竟公司的办公室租金、研究员工资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眼下看来,今年产品净值超过面值似乎希望不大了,向先生也在反思近1年来的激进操作,“我们以后将重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资金配置的效率。”向先生说,辛辛苦苦下来,上年和今年也许颗粒无收,接下来,只有苦苦支撑,等待行情的转暖。
其他文献
语音隐喻是隐喻在语音层面的一种表现,它和隐喻一样,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本质上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语音隐喻的构成主要是基于本体和喻体语音的相似或相同。对语音隐喻的研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国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里都明确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其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张振玉翻译的版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并且是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版本。   张振玉曾为台湾大学外语系的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日语动词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学习者想要对日语多义动词运用自如,首先需要全面的理解、掌握日语
我出生在二朗山脚下的泸定县,沐浴家乡的秀丽山水,迷上了摄影。摄影是通过技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能够真正通过思想表达艺术的人,才是艺术家。我难成为艺术家,但我会用手中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近代以来英美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活跃在文学爱好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视野中。她的著作不仅仅为英美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给之后的社会平权运动,女性史和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的修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使用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来分析小说《奥兰多》。《奥兰多》这部讽刺自传体小说中主人公奥兰多的男性气质的构成与变化是本文分析重点。这部小说讲述了他作
学位
面对金融危机中电子装备制造业市场萎缩的状况,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市场开拓,抢抓危机之中的机遇,有效地应对复杂和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性贸易的蓬勃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文化差异会对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和美国这两大世界贸易大国更是如此。中美都有自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