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三位“布衣”及其乐律学理论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布衣”为纽带,将宋代与三位著名布衣有关的乐律学理论问题提出讨论,认为“累黍定律”法本身科学性不强,而宋代屡屡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律高的制定;姜白石强调的“同住字相犯”是南宋流行的一种犯调方法,常在词调歌曲中使用;蔡元定《雅乐》中关于燕乐音阶的一段话中的“闰”与“变”同义.某些问题至今无解,无须强解.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开展幼儿德育的精神宝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是作为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使命所在。
本文是笔者在编纂国家集成志书及其他民间音乐践行活动中积聚的一些思考,主要围绕音阶、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曲体结构、旋律变异等音乐形态进行探讨,涉及的现象多为现有音乐
目的了解麻醉专业本科生对“临床麻醉学”慕课的切身体验与看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慕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疫情后新建的“临床麻醉学”慕课网路课程平台,以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2017级有过慕课学习经历的麻醉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慕课学习体验的反馈意见。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对慕课网络平台流畅度、思政与人文因素的融合及内容设置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认可开展慕课教学的必要性,且对今后开展慕课教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结论学生对“临床麻醉学”慕课学习总体体验较佳,需求度大。然而,当前慕课教学模式仍存在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为了能够科学地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际,从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角度入手展开研究,并得出具有价值的方法策略。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评价逐渐成为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应试教育影响,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从而极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这会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造成消极影响。
一位充满教学智慧的老师,常以精彩、灵动、智慧、幽默的评价语言,使孩子有了“重新出发”的决心和毅力。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评价的重要性。本文从阅读过程评价、课后作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做了尝试,展现评价的魅力,真有一种“一语天然万古新”的快感。
黄翔鹏先生讲:“'均'就是七律在'五度圈'中的位置.”根据这个定义,对五度圈上律的数量和宫的数量从数理逻辑方面进行了分析.因为在五度圈上任选四个相邻的律,不能产生大三度
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以便于强化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事实上,历史是敞开自身的;同样,周代“诗乐”之历史存在亦在述说自身.本文从“诗乐”存在的历史状况切入考察其历史的面貌.通过梳理发现,周代“诗乐”随着周代社会变化和制度
明代朱载堉制成的“均准”是中国第一台平均律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基于文献对“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