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乾时期圆明园造办处初探

来源 :历史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通常所说“造办处”,一般是指代位于紫禁城中的养心殿造办处,清人又称之为“京内造办处”.造办处在宫廷外还有诸多分支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即雍正二年(1724)于圆明园增设的“圆明园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属京内造办处管辖,机构建制、分布格局与京内遥相对应,主要匠役人员和物料银钱均来自京内,在实际造办活动中同京内造办处交往密切,互为补充,最终形成清代宫廷制作“宫苑一体”的造办格局,其本质是宏观层面紫禁城与圆明园两大政治中心对应关系在微观领域的客观产物和具体反映.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元宇宙概念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出发,提出元宇宙将有可能重构数字化虚拟时空、开启交互式叙事新语境以及以虚拟人替代真实演员.影视受众的角色也将经历从观看者到体验者、从观众到玩家、从受众到创作者的转变.此外,元宇宙构建的虚拟世界可能会因创作自由无度引发伦理风险,驯化影视受众成为新型“容器人”,助长用户形成脱实向虚的价值取向,也对数字虚拟空间中影视内容审核机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该文作者以传统陶瓷仿生器物造型为研究对象,归纳传统陶瓷造型的发展脉络,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陶瓷动物仿生造型,总结传统仿生陶瓷动物造型的审美特点,体会其带给人们的审美情感.人类对工艺美术品的认知来源于自然,陶瓷仿生动物造型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该文探索陶瓷仿生动物造型的社会功能,阐述陶瓷仿生动物造型的设计原则,以期为今后的陶瓷创意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典范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地铁站出入口是城市中的重要节点,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公园城市”的提出和发展,城市居民追求更舒适、更宜人的生活.该文梳理“公园城市”理念的要点,分析地铁出入口整体设计,探讨当前城市发展中地铁站出入口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地铁站出入口设计提供参考.
明代以卫所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军有定额的军事体制,然而随着军户世袭制的废弛,军人大量逃亡,卫所士卒出现了严重缺额.明代中后期在九边兴募兵制,招募对象中有一类为土人.土兵具有天然的作战优势,又有保护家园的迫切愿望,其招募最先盛于陕西一带,后扩展到辽东.土兵可享有一定的经济待遇.然而由于明廷往往选其精锐编入卫所,原来为土民者被迫脱离土地,甚至远赴别卫,背井离乡,由此引起土人不满,自愿应募者减少.加之训练无素,导致土兵战斗力下降,未能形成一支规模庞大的职业化军队,最终“辽人守辽土”“土人守边”的设想落空.
对前人已有的工作进行转述与概括,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看法.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可以抑制信道特性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从提高无线光通信信道容量与频谱利用率出发,详细叙述了无线光MIMO在国内外的演进与发展.分类介绍了空时编码的原理.最后归纳了无线光MIMO系统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回望总结艺委会四十载的奋斗历程,奋发有为做好新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首先,我代表广电总局党组,向艺委会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期刊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性质、教材编写建议等板块中多次强调的内容.对接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安排了相应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革命传统诗歌.其中既有旧体诗词,如《潼关》《沁园春·雪》等,又有自由体、民歌体的新诗,如《我爱这土地》《回延安》等.对于这样的革命传统诗歌,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立足于教材编写特点,从文体入手,在学习知识、品读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彰显文化魅力.其中对部编教材中民间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注意根植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而教,引领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其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结合生活体验挖掘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获得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和性格的培养.
何谓细读?通俗地说,就是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毕竟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之前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之前教学注重背诵积累,而高中古诗词教学更多在于感悟,在于与作者进行多元对话,以期达到情感共鸣.借助细读,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逐字逐句理解,加深情感对话,继而在深入理解古诗词意境的基础上,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康熙朝是齐齐哈尔驻防八旗创建与调整的关键时期.达呼尔、锡伯、满洲、汉军、巴尔虎相继编入驻防八旗,历经多次调整,康熙四十五年(1706)最终形成满洲、汉军、达呼尔、巴尔虎多民族共存的驻防八旗格局.齐齐哈尔驻防机构中,军事长官级别逐渐升高,协领由每二旗一员变为每旗一员,其他属官由本民族官员管理本民族兵丁事务向满洲官员管理各民族兵丁事务转变.学术界对齐齐哈尔驻防八旗的研究多集中在民族角度,尚未涉及八旗组织内部沿革.本文拟以此切入,系统考述康熙一朝齐齐哈尔驻防八旗机构设置及兵丁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