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的陷阱:品德活动教学的再思考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听过了,就忘了;见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做”乃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家一致公认,活动应该成为教与学的共同中介。于是,活动越有效,课堂教学也就越有效。反观当下的品德课堂,形式各异、缤纷多彩的活动看得人眼花缭乱,相比之下,课堂的实效性却远未正比例地提高。我们不禁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此时此刻,“形式主义”的影子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在活动教学倍受青睐、愈加繁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警惕“形式主义”,避免落入其陷阱中。
  一、活动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
  当前,在某些品德课堂中,有老师为了体现“活动性”,追求课堂的“活跃性”,一节课中设计的活动是一个接一个,形式一套又一套,令人目不暇接。可是,深入反思后便会发现,教师对活动的目标与有效性却未曾细细思考。这就导致了许多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
  【案例回放】《问号之歌》教学片断:
  课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听《图图问号之歌》。
  师:你小时候是不是和图图一样爱问问题?
  生:是的。
  师:到现在还没解决的问题,有吗?
  生:有。
  师:好,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贴到黑板上。
  四十多个孩子上上下下,整个场面热热闹闹。老师把写有孩子们问题的小卡片排成了一首曲谱,很是漂亮,也紧扣课题——《问号之歌》。
  但随后,30多分钟过去了,却未见老师将贴上的“小问号”运用到课堂的某一环节中,这一“资源”就被一直晾在一边。直到临下课前5分钟,“小问号”终于得到问津了。
  师:来,让我们取回“小问号”。
  四十多个学生又热热闹闹地上台取回“小问号”,回到座位上跟同桌窸窸窣窣了一通,下课铃就响了。
  【反思】
  在上边案例中,老师为了引出课题,煞费苦心地设计了“贴问号”的活动,还为我们呈现了富有创造性的“课题板书”。不可否认,这的确很有趣,很新奇,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然而,这样的开头与结尾,花去了一堂课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却与本课的目标关联甚少。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体现了学生自主,但这些“小问号”到底让孩子们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贡献了多少?
  【对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品德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对比案例】《集体处处有规则》教学片断:
  课一开始,老师就以一位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孩子们一个个热情高涨。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下,老师都赢了。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总是比学生出得慢。被识破后,老师又开始耍赖了。在学生齐声喊“耍赖”的情境下,老师追问:那你们觉得现在该怎么办呢?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要遵守规则。就这样,一个非常抽象的“规则”概念通过一个极其简单的游戏诠释了。
  这一简简单单的活动,花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便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体验中明白了规则的重要。
  由此可见,在展开品德活动教学时,教师不要只关注活动是否开展得轰轰烈烈,不要只重视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实现了多少。
  二、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经济实效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游戏和竞赛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尤其在集体的活动中,孩子们相互浸染,陶冶情感,形成共鸣。在当前的课堂中,老师们的确都在努力用心思考,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这就导致了我们可以选择的形式越来越多了。于是,一个问题随之产生:何种形式的活动更经济、更有效呢?
  【案例回放】《失败怕什么》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老师就让大家来玩一个《夹弹子》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
  于是,课堂内每四人一个小组,拿桶接水、分配工作、推荐裁判。总之,孩子们都积极投入到了这个“比赛”中。伴随着闹钟的滴答声,夹弹子的比赛紧张地进行着。
  师:好!时间到!第一组几个?第二组几个……最终第六组赢得了这场比赛。
  师:你们组好厉害。是怎么赢得的?
  生:可能是我们合作得好吧,也可能是运气。
  师:会不会是你以前家里练过啊?
  生:好像练过。
  师:对啊,成功肯定不是偶然的,这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反思】
  在这一课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一道理,花费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不可否认,这一游戏活动的设计的确遵循了“活动性”的要求,也达到了所要的目标。然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代价太大了。难道就没有更为经济的活动可以取代了?
  【对策】
  在目标的引领下,游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教师,我们要尽量选择经济实用的游戏,既能达成目标又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让学生玩得快乐,学得轻松,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
  【对比案例】《失败怕什么》教学片断:
  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让孩子们选择“成功”和“失败”愿意跟谁交朋友的简单谈话后,紧接着设计了“树立信心”这一环节,开展了最为简单,也最为普通的“金鸡独立”游戏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现身说法,战胜了所有学生。紧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成功是花了三天时间换来的。意在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并渗透了成功是需要努力的这一道理。这一简单的活动设计,不仅内容与主题相符,同时也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体验中明白了“失败不用怕”的道理。
  这样的活动无需什么财力,时间耗费也不多,两分钟就可以完成了,却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个个体验的活动教育目标。   三、活动的形式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毋庸置疑,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在生成。对此,老师们往往会在无意中倾向于选择采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形式的活动。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常常会被忽略。
  【案例回放】《问号之歌》教学片段
  当课进行到“勤学版块”时,教师设置了“直面张衡”这一环节。
  师:孩子们,既然你们有那么多的问号,老师今天就为你们请上一位神秘人物。
  随着音乐的响起,一位大概五六年级的女生身着古装,站到了讲台桌前。
  “张衡”:大家好,我是东汉伟人张衡……
  师:张衡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现场,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吧?
  生:“张衡”,你发明了哪些东西啊?
  “张衡”:……
  生:张衡,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张衡:……
  生:张衡,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张衡”:……
  师:好,让我们欢送“张衡”。
  【反思】
  在案例中,教师花了很多心思,设计了这样一个“穿越”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通过这样途径来获得知识,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训练呢?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呢?何不让学生自主动手来搜集、整理和展示这些知识呢?
  【策略】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学习权交回给学生,让他们回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当中去,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和发现来建构新的知识。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训练,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
  【对比案例】《科技造福人类》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科技造福人类的资料,从气象卫星等人造卫星到我国航天科学的发展再到太阳能技术、克隆技术等,资料详尽具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精选了“奥运会开幕式背后故事——科技消雨”“医疗机器人”“远程手术”等视频材料,挖掘得深,拓展得广,丰富并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我们在重视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需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切活动教学都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然而,“形式主义”的陷阱总会存在。形式化的活动教学只会产生浮躁、肤浅、低效的课堂现象。在当前这个浮躁之风盛行的时代,我们的教师更应警惕“形式主义”,努力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导向性、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教学活动,同时重视活动的经济实效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真正高效、绿色、和谐的品德课堂才可能出现。
  (作者单位:奉化市居敬小学浙江宁波 3155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用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对研究,系统地描写了庄重与幽默两种言语风格在修辞特征上的具体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推衍出了庄重风格和幽默风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不仅以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拥有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致力于使学生拥有健全的身心和美好的人生——懂得爱、懂得责任、懂得同情和怜悯、心存敬畏正义善良;坦然自信、能说会道、有思考、会撰写。语文教学应该是为学生人生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抓住学科教学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他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悲欢,也有爱和被爱;引导学生懂
介绍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培训考察团赴美国培训考察情况,分别就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美国近期重要的科技政策,美国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美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
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是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实践证明,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打好“心理战”,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接受教育,这样,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秀的成绩(或者进步)绝不是什么难事。  一、承认差异,正确对待分数
【案例】  新学期开始了,高三学子们的学业负担加重了。我班的同学也陷入了迷茫之中,班里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心浮气躁的气息。作为班主任,我很着急,苍白空洞的说教不能打动人心,该怎么办呢?  周日晚上,一如既往,开完班主任例会后,我在班里巡视晚自习。这时,级长告诉我,上周五中午饭堂发生的一起打架事件与我班有关。原来,那天同学们在排队打饭时,隔壁班的小贤当众打了高二年级的男生小德,小德的手机和眼镜都摔坏了。
通过对文县杨的生长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及不同立地条件下3种杨树的生长比较,表明:文县杨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认为其轮伐期缩短是可行的。提出了缩短轮伐期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