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李约瑟博士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夜半电话1995年的3月24日,上海阳光灿烂,剑桥却是一片愁雾.这一天,伟人李约瑟与世长辞,他的生命凝止在英国时间晚上8时55分,北京时间25日早上4时55分.1900年12月9日生起计,按中国人的算法,李约瑟博士享年95岁.我先是接到李约瑟研究所副所长黄兴宗博士的越洋电话,他告知我这一噩耗.他要我尽快转告当时中国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席泽宗院士。

其他文献
1872年10月23日,香港政府电告英国驻沪代领事查尔·阿尔巴斯特尔:“企业号轮在港时船员中发现1例天花,可能尚有其他病例在船”。10月27日,企业号由香港抵达上海,海关委派医官詹梅逊(R·Alex·Jaimieson)会同港务长登轮检疫查验。自此拉开了中国港口卫生检验的序幕。1873年,上海海关税务司拟定4条检疫章程呈报北京税务司,在全国率先正式实施卫生检疫。
期刊
2013年6月22-23日,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将与美国印第安那一普渡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第2届“西方医学在中国(1800--1950)”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利于中外学者交流中国西医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发展。本次会议的主题(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主题):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人与发展;医学档案、医学机构的历史研究;欧美、日本对中国西医学发展的影响;中外医学慈善研究;疾病史研究。请于2013年
期刊
《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本草发明》,所据影印版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残本.除此版本外,《本草发明》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及日本抄本,均为足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实为同一版本,仅书中“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位置不同.日本抄本当为据明刊本抄成。
2003年,笔者曾在《中华医史杂志》发表了"网络资源在医史文献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谈及网络中有关历史及中医资源的应用[1].时隔近10年,随着大量信息的扩展,网络中资源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仅就个人常用检索网页增加部分信息,并简要概括使用心得,愿与同道们分享,并为更多的医学史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期刊
据《明史》记载,金元时期医家李杲籍贯为河北省正定县.而在陕西省黄陵县阿党村有李杲墓和清道光八年(1828)立的李杲墓碑,碑文和阿党村民手中所藏《李氏閤族谱》,都记载李杲为当地李氏“四世祖”.民国之后的《黄陵县志》等文献中,都有李果为陕西黄陵人的记载.这些文物史料、口传史料、文献资料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李杲的籍贯值得进一步探讨。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朱德明教授撰写的4部专著相继出版:《浙江医药文物及遗址图谱》,2012年11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杭州医药文化图谱》,2013年5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自古迄北宋时期浙江医药史》,2013年2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钱塘江医药文化》,2013年1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这4部地方医学史专著,可供医学、医史文献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旅游管理学、社会学、目录版
期刊
本文通过整理研究明清山西史志中与疫病相关的史料记载,探讨明清时期山西疫病流行的自然和社会成因,以为当前疫病防治的资鉴.1.资料来源与统计本文的研究以山西省现代行政区域为准,略去现属河北省、明代为大同府所辖的蔚州州治及广昌县,以及现属内蒙古自治区的清代山西各厅,收集整理了明洪武元年(1368)至宣统三年(1911)的史书、地方志资料.选择其中有明确时间地域记载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统计疫病的流行次
期刊
在闽南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作用下,近代该区域疫病流行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空间性差异.其素来发达的海外交通,兴盛的东西方商贸活动,根深蒂固的海外移民传统,这些因素都成为研究该区域疫病流行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代该区域以防治疫病为契机,通过各类渠道,逐渐接纳西方医学的公共卫生理念、治疗方法及防疫措施,客观上推进地区医学水平的提高,在疫病防治上积累出珍贵的地方性经验。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朱德明教授撰写的《杭州医药文化》和《浙江医药曲折历程(1840—1949)》2书已出版。前者由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后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期刊
在现行中医基础理论类教材中,“肝主疏泄”涉及到对人体整体生理功能、消化功能、精神情志活动、血液循环、水液代谢、生殖功能多方面的功能调节.从此类教材来看,学术界对“肝主疏泄”理论的建构,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教材中基本未提及“肝主疏泄”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各版本教材中关于“肝主疏泄”的论述并不统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教材中对“肝主疏泄”的论述理论基本趋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