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布氏杆菌病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氏杆菌病是人接触了病畜(牛,羊,猪)及其分泌物或食用染菌饮食(生乳,乳酪,牛羊肉)经皮肤或消化道而感染。典型症状:起病急缓不定,发热,全身不适,畏寒,乏力,游走性关节疼痛,出汗,神经痛,并可伴有斑疹及睾丸炎,肝脾肿大等。进入慢性期时可有缠绵不断的肌肉骨关节疼痛及全身疲软等症状。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其中240例为急性,60例为慢性。男 200例,女100例,年龄12-81岁。
  1.2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属中医的“湿温”,“痹症”范畴。《金匮翼.热痹》说:“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化热,”湿温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该书将其隶属于伤寒之中,至金元时治疗湿温仍局限在伤寒范围,直至清代,薛生白《温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辩》对湿温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作了系统的论述。于是该病急性期一般以“湿温”法论治,慢性期以“痹症”论治。
  邪从皮毛而入:皮毛主一身之表,它在卫气作用下防御外邪的侵袭。一旦皮毛受损,外表不固,外邪即可乘虚而入,遂成正邪交争之势,而出现一系列皮毛开合失司的卫表证候;邪从口鼻而入:口鼻通于胃,故邪入口者大多因饮食不洁致邪毒随其侵入人体,这也与该病的现代医学传染途径相吻合。
  湿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犯太阴经,气机痹阻,于是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因湿性粘腻呆滞,侵入人体后多滞着难化,不若寒邪之汗之可解,湿热之气一清可除。病机演变虽有卫气营血之变化,但主要滞留于气分,随着病程日长,湿热的转化随中气的虚实而异。中阳较虚者则病变偏于太阴脾,中阳偏旺时,则病变偏于阳明胃。前者多表现为湿偏盛证,后者多表现为热偏盛证。如湿邪化热则热象可逐渐明显,甚则化燥化火伤阴,最后损肾及骨。如湿困日久,伤及阳气而产生阳气衰微的变化。
  2 治疗
  2.1 中医辨证治疗。
  急性期治疗:本证为湿热之邪居气分为主的证候,在辨证方面,要根据湿热的偏盛情况,合理安排清热与祛湿之剂的比例,一定不能“徒清热则湿不化,徒祛湿则热愈炽”,也不能因身体疼痛明显而过量用辛温发汗药,因那会使湿随发散药蒸腾上逆而会蒙蔽清窍,还不能因积滞而妄用攻下,则损伤脾胃之阳,而至脾气下陷,若见午后潮热,误以为阴虚而施以滋润,结果使湿邪滞着不化,病情更缠绵难愈,所以吴鞠通曾指出:“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暝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即指出了湿温初起治疗的三大禁忌。方用自拟扫布1号方:川连、茵陈、连翘、竹叶、石膏、薏米、半夏、萆薢、白寇、厚朴、白茅根、芦根、威灵仙、忍冬藤,方以黄连苦寒燥湿泄里热,石膏辛寒清热散邪,连翘清热透邪,茵陈利湿泄热,竹叶,薏米淡渗利湿,薏米,萆薢还能解毒通络,半夏,白寇,厚朴芳香化浊燥湿理气,威灵仙,忍冬藤解毒通络止疼,白茅根,芦根清热生津,淡渗利湿。如湿郁卫分之表证明显,肺主气而属卫,卫受湿郁则肺气失于宣发,腠理开合失于正常,故见恶寒而少汗,则加藿香,杏仁,淡豆豉,以宣肺舒表,肺气宣化则湿随气化,如有肝脾肿大,则加牡蛎,三棱,莪术,丹参,如睾丸肿大,则加黄柏,昆布,桔核,荔枝核,如有斑疹则为湿热化燥入营血,应以凉血解毒,活血止血治疗。
  慢性期治疗:病程迁延,热势已去,正气已虚,风湿余邪,留而不去,或为湿困日久,损伤中阳成脾痹,脾痹者四肢懈怠。或为日久伤肾耗阴,会出现骨疼难支,如肾痹,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故治疗应以健脾益气,祛湿通络,或补肾养血,通络止疼,以扶正驱邪,因病久入络,故在方中应加入虫类搜风通络药,以增强疗效。为此自拟扫布2号和3号方。2号方: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薏米、砂仁、半夏、厚朴、苍术、鸡血藤、木瓜、威灵仙、黄芪、 伸筋草、防风、乌稍蛇。3号方:当归、黄精、山药、神曲、巴戟天、杜仲、川断、千年健、穿山龙、石楠藤、陈皮、鸡血藤、炒白芍、威灵仙、乌稍蛇。
  2.2西医治疗
  静脉点滴:利福霉素 0.5 g; 左氧氟沙星0.4g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3.0g; 联合用药,日一次,共用15日。再以口服药:利福喷0.3g每日一次,多西环素 0.1g每日两次,连续服40天。
  3 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0例中,急性120例中,痊愈80例(66.7%)有效40例(33.3%),总有效率100%。慢性30例中,痊愈10例(33.3%),有效15例(50%),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为83.3%。单用西药对照组150例中,急性120例中痊愈50例(41.67%),有效45例(37.5%)无效25例(20.73%),总有效率为79.27%。慢性30例中,痊愈15例(50%),有效6例(20%),无效9例(30%),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停药半年后复发情况,中西结合治疗痊愈90例中,复发9例(10%),單用西药治疗组,痊愈45例中,复发15例(33.3%),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病,为较顽固的传染病,在单纯用西药抗生素杀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大,故正气不能很好祛邪,即不能很好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消灭细菌,甚至有些患者难以忍受用西药后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全面调动人体的脏腑功能,去祛邪扶正,使阴阳平衡,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去协调抗生素共同发挥杀菌作用,又很好地清除了有害的病理产物。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所谓邪去正安,慢性期以扶正为主,所谓扶正祛邪。这样既增强疗效,减短治疗时间,又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所接收的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10mg/d的咪唑斯汀缓释片与中药制剂荨麻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10mg/d的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
期刊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rn《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rn《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被中文科技期刊
期刊
【摘要】 目的 觀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术后镇痛作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组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不用布比卡因。记录术中(麻醉后1h),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评估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到术后VAS>3分的时间),并注意各种不
期刊
目的:探究胃镜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
肌肉减少症是以肌肉体积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肌肉减少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其在肿瘤患者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48例(A组),稳定期患者45例(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
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与开腹手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依据治疗
目的 了解温州市苍南县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甲状腺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1日-2017年9月30日纳入苍南县新发甲状腺癌病例组3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