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题,创意最重要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林文化作为出版图画书的专业出版社,于两岸出版社而言,是特殊且富有创意的。
  格林文化的主编徐意筑介绍说,格林文化出版的图画书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类:“第一类是自主选题,是格林文化自己的创意发想,再找画家合作,第二类是画家投稿,第三类是买国外已出版的版权书。”格林文化早前广受好评的《一片披萨一块钱》便是创始人郝广才与意大利画家朱瑞安诺合作的作品。
  因为台湾图画书市场不大,所以格林文化从早年成立便将目光投放到国际市场。而作品,也多是同国外插画家合作,因为国外画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其画法和技法也比较符合格林文化的出版方向。“比如说意大利画家蒙塔娜(Eva Montanari),是比较偏向艺术类的,我们希望小朋友也能接触《谁来晚餐?》、《寻找黄金印象》这样的作品。比如安嘉拉茉(Roberta Angaramo),她创作的角色很受小朋友欢迎。近来又因为日系的画家蛮受欢迎,所以也尝试跟日本画家合作。比如去年3月的《下一站红气球》,是跟日本山田和明合作的,比较受到日系市场的欢迎。”也有跟台湾画家的合作,像是《游行到哪里?》和《不老骑士》,都是近年与台湾画家的合作作品,但是总体数量并不多。这或许跟徐意筑对本土原创画家的观察不无关系:“台湾很多年轻画家在国外接受教育,与国外出版社合作机会比较多,画风、题材的区别性反倒越来越小。”因此格林文化更多的出版,是与国外画家合作的作品。
  2月的新书《妈咪有多好?》就是与擅长以明亮色彩表现童趣角色的安嘉拉茉合作的作品,是格林文化的自主选题。所谓自主选题,即通过自己的创意发想,寻找到合适的画家合作,出版作品。这或许是格林文化所出版的作品与两岸其他出版社很大的不同之处。诚然,一本自主选题的图画书,从发想到成书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年不等的时间,比引进一本图画书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徐意筑说,一般来讲,格林文化主动发想故事之后,会寻找适合的作者,提供给作者故事、开本、页数,以及画出layout(动画专用名词,接近“构图”之意)做图文配置。“因为绘本是用一组图画在说故事,画面不只要处理每一个镜头想传达的内容,还要考虑镜头和镜头衔接时的韵律。韵律安排得当,就算只用很平凡的镜头,也能使整本书的影像效果更加动人。图文配置就像电影的分镜表,每一段落该用什么样的图,图和图之间如何连贯,如何转折,如何制造高潮,都看图文配置。强调动感的可用漫画格呈现;强调张力的可用跨页呈现。接着再和画家互相沟通激荡,产生更多想法。”2012年10月出版的《不老骑士》便有这样的处理。“其中有一位老人,平衡感不是很好,如何强调这个动感,我们就用了漫画格的形式呈现,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接下来可能会跌倒。”除了这一漫画分镜构图,作品中还用到平视对角线、仰视对角线、俯视全景等多种构图形式来展现不同故事情节。
  自主选题占了格林文化出版的很大比重。“我们跟其他出版社相比,编辑去想故事的比重比较大,其他出版社不一定会做创意的发想。”徐意筑说,对于格林文化的图画书来说,创意最重要。
  “一个创意几乎决定一本书的走向。创意是需要磨合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刺激你新的想法,所以创意的部分会一直改变,即使到跟画家的沟通阶段,也可能因为新的想法而再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自主选题比较花时间的原因。”
  而近年,格林文化的另一个转向是电子书的创作。自2006年开始,格林文化开发了Telly Bear数字阅读器,并且从一代发展成附有wifi功能和触摸屏的第二代,供小朋友更好操作。而技术和载体的改变也使得编辑内容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个过程并非是将纸本图画书转换成动画片那么简单,“小朋友不可能对动画片专注太长时间,所以如何把纸本书做成动画片也是一门学问。请动画公司制作,后续的测试等等都有许多新的挑战和突破。”而《妈咪有多好?》也是纸本与科技的创意结合的一例。
  《妈咪有多好?》是亲情主题的图画书。这本由安嘉拉茉绘制的书色彩明亮且富有童趣,最特别的是书中每一页会先问“妈咪有多好?”比如兔子妈咪会煮好吃的东西给小兔子吃、买温暖的衣服给小兔子穿……然后小兔子便会想我以后怎么对妈咪好?这个想象便可透过最新科技——AR扩增实境技术(Augmented Reality)来实现:“在书封上会有一个QR code(矩阵二维码符号),下载之后,可以利用手机放在内页呈现小兔子怎么对妈咪好。比如小兔子说我长大之后要做最好的菜给妈咪,画面中会是一个盘子,屏幕上会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菜色;翻到下一页,小兔子说长大之后我要买最漂亮的衣服给妈咪,画面中会是一个镜子,你把手机放上去之后,妈咪就会变换不同的衣服。就是以这样的模式走完这本书。”就这样,每一页都有相对应的动画,读者每翻到一页,除了纸本的文字阅读之外,也可以利用手机在指定位置,自动感应出动画版本独有的故事内容,达到另类的亲子互动。
  这个技术是植根在iOS系统的,但撇开这一功能,《妈咪有多好?》依然保持了纸本图画书的完整性。而这一新颖形式,无疑使得这本书在创意上胜过市面上其他亲情主题的图画书。
其他文献
龙应台上任台湾文化主管部门,立刻开办了一系列的文化相关论坛,论坛第二场的主题是“独立书店的发展策略”,因为有特色的独立书店是城市中极重要的文化风景。  我参加了这一场论坛,也不意外地听到独立书店的朋友把独立书店的经营问题差不多都怪罪到折扣战上面去了。站在出版社角度,我对定价销售制没有特别主张,推不推出版社都有对应之道。但愿经营书店的问题可以这么明确。不过我还是把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
期刊
《脱节的国度》,韩寒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韩寒的新作《脱节的国度》,在今年书展引起抢购。有媒体报道说,《脱节的国度》7月20日下午宣告缺货,书展会场已无库存只留最后一本样书在架上,许多书迷不愿放弃,还有购买样书的打算,当出版社指出样书不予出售,让许多读者大叹失望。败兴而回的书迷,无奈只能等到21日新书补货上架。《脱节的国度》是韩寒近年博客文章的结集,主要卖点是收录了韩寒去年在网上“被和谐”的不少文
期刊
2012年12月7日,第三届“信谊图画书奖”在厦门揭晓。作为一项已成功举办过两届的国内原创图画书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所受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甚往届,共收到作品388件,包括文字创作组参赛作品241件,图画书创作组参赛作品147件。从创作题材上来看,有来自亲身体验的生活小品、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取材民间的神话传说以及讲述自然生态的科普作品。而且图画书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趋势,除各具面貌的
期刊
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松居直曾说:“绘本里有非常出色的文章,非常出色的图画。”从图书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绘本里有文字和图(无字书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但是绘本不同于一般有文字、有图画的书;绘本里的图画、文字和图文关系是有特定要求的。这里,绘本单指适用于儿童阅读的偏向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国内越来越重视绘本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市面上引自各国的优秀绘本越来越多。纵观诸出色代表作,就文稿本身而言,通过图文搭配
期刊
我以绘画的形式,代替文字,画出诗句。  ——《梦二画集-春の巻》作者序  回顾日本近代美术与文学发展史,大抵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来自西方(欧美国家)源源不绝的文化新思潮和各种风格流派如潮水般涌入、渗透,早期洋画家如藤岛武二、青木繁等皆不遗余力积极推介欧洲新艺术观念,许多作品也往往散发着一种多情的忧郁、青涩的怅惘,他们漫延开来,且同时极其脆弱、敏感而多变,这时候正是日本现代艺术开始萌芽并茁壮的“青
期刊
走进书城,琳琅满目的绘本图书映入眼帘,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如饥似渴地寻找自己喜爱的绘本,爱不释手地品味其中的心灵“鸡汤”,好一幅人间美丽的画卷。  的确,这几年绘本在两岸(特别是大陆)悄然兴起,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但也让人不由得担忧,因为充斥市场的绘本绝大部分是舶来品,本土作品不到20%,台湾市场尤为突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文化传承主要对象是儿童,绘本是他们索求文化的启蒙老师,所以优质的原创本土
期刊
早在日据时期,一些客家文学“大佬”,即开始推崇以母语汉化的书写,其中最早开先锋是“铁血诗人”吴浊流和钟理和,他们都是在日据时期就开始以汉语写作,铺陈出客语之美的前辈作家。其中最令人瞩目是在台湾第一位用客语写作的女诗人,与铁血诗人吴浊流同乡的杜潘芳格 。  杜潘芳格出生日据时期,新竹新埔士绅潘姓人家,母亲是虔诚基督徒,童年曾随留日攻读法律的父亲在日本居住,直到上小学年纪回到台湾。11岁时,读诗读到形
期刊
2002年,熊亮把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画成故事,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绘本。也是在那年,因为人父,他开始关注儿童绘本。彼时不似现在有许多引进的绘本,儿童绘本市场一片空白,于是动念自己做儿童绘本。  在选择题材时,遇到的一个契机,是因工作机会去福建泉州拍摄木偶戏的动画片。在戏团的大厅,熊亮认真观察每一只木偶的表情,木刻的脸上有一种古旧的艺术感,让他想起来自己当时很喜欢西方哥特式艺术。“我从小学的是古典
期刊
翻开淡绿色调的封面,所见尽是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恬淡景色,河水、屋瓦、石阶、木柱、门板,色彩斑斓的水粉画细致描绘出熙熙攘攘的水乡集市,热闹的场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而画面上自始至终弥漫的一层淡淡的绿色,更给人一种怀旧的情怀。  这便是周翔的图画书作品《荷花镇的早市》所呈现给我们的意境。故事讲的是城里的小男孩阳阳跟随爸爸妈妈回水乡给奶奶祝寿,清晨,他跟着姑姑去水乡集市买东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就在周翔
期刊
于1949年成立的《光明日报》,一直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揽得一批读者的青睐。尤其是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从曾经受人唾弃的“臭老九”,重新成为为人所尊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光明日报》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宣扬积极的价值观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报内容每天更新,消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只在报纸上发表,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为了更方便地将有深度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