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外国戏的想象与审美转型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出现了一系列外国题材的新剧,这类新剧所塑造的新形象是编创者在原有外国作品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聚焦时代需求加工改造而成,是想象中的形象.受上海工商社会的经济、文化影响,外国题材戏的想象聚焦点趋向于思想的现代性和题材的现实性,体现了现代审美文化的转型.深入分析外国题材戏的想象聚焦点,对于深化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再思考亦具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7月18日,当我乘车前往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宣传部长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时,一路上内心充满期待,期待着一次收获满满的培训……  这次培训是精准专业的。“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发布工作实践分享”“从微信新媒体运营谈起:如何让师生凝神聚气”“浅谈短视频发展及河南教育短视频现状、趋势”“教育舆情工作实践分享”四个主题讲座,以及“新闻发布厅”实战演练,极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填补了我在一线工作中危机处
期刊
7月下旬,新乡市遭受大范围强降雨袭击,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汛情,河南工学院党委坚持生命至上,把师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抗灾情,倾情帮助来校安置的3000余名受灾群众安全度汛,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助力帮扶村重建家园,构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同心堤”.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之时,学校党委将此次灾情作为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将灾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引导广大师生把灾难当教材
期刊
“水位上涨太快,顾不上那么多,我必须为家乡做点事。”2021年7月,河南遭到了特大暴雨的侵袭。7月16日起,周口川汇蓝天救援队启动緊急备灾动员令,迅速集结展开救援,中原科技学院2019级学生张帅民就是其中一员。暑期抗洪救灾期间,他参与执行了水上搜救任务,连续作战72小时;疫情防控期间,他完成了100万平方米的消杀工作,累计收到了来自郑州市应急管理局、新乡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发来的
期刊
张小勇,2002年起在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职,从事学校后勤行政工作.汛情期间,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守护学校.rn作为从事多年后勤工作的同志,张小勇深知,恶劣天气就是警钟.7月20日早上7点,张小勇就赶到了学校象湖校区.因地势较高,象湖校区当天灾情并不严重,张小勇带领后勤处的3名同志冒雨查看建筑楼顶,及时疏通下水管道.为确保地下配电室安全,他带领大家清理地下室渗透的积水直至凌晨.其他人都去休息后,他一直坚守到凌晨2点,每隔1小时对校内巡查一次.
期刊
推广绿色产品认证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手段.作为全国唯一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湖州的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过程和效果具有代表性.对湖州绿色产品认证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推广绿色产品认证提供参考依据.
近代以降,在上海开埠和国际市场对生丝进口需求成几何级数增长的拉动、作用下,江南小镇南浔得风气之先,因应着上海独特的城市影响力,在时代风势的移形换步间也发生了富于时代色彩的变化.南浔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贸易环境,成为近代颇具专业化的外贸型蚕丝业生产区,成为海派文化浸淫下的典型地区.
1931年至1945年日本野蛮血腥大肆侵华,国土丧失,同胞罹难,民族灾难深重.作为北新书局的总编辑、作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赵景深,以笔为剑,奋起抗敌,编写了凝聚抗敌精神与意志的文学读物,创作了彰显抗敌英雄的纪实文学等,与许多爱国文人志士一道,践行了中国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治理赤字的挑战.居于全球治理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崇的是“新自由主义”理念,信奉的是“修昔底德陷阱”和“文明冲突论”的宿命.这些国家力图以“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文明偏见”的思维模式认定世界秩序,从而导致国际社会无法摆脱全球治理的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包容互鉴”的全球治理理念超越西方全球治理思维模式,并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以“原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对教学中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化学史为教学情境和线索,设计四阶段的模型建构过程,搭建“问题链、活动链、素养链”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实践反思后提出三个观点:史料选择要合理化;建模评价要多样化;素养生长要具身化.
儿童哲学与学科课程融合发展成为儿童哲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它依托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儿童哲学的理念、价值和方法渗透至学科课程以实现育人目标.其融合凸显出深刻的教育价值,既观照了儿童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教师的复合发展,更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样态.儿童哲学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实现面临着对融合的价值体认肤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融合实施中出现偏差等挑战.要促进儿童哲学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不断深化,还需从单学科融合走向多学科融合以构建融合型课程观,从单向传递转向群体探究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内生动力和加强外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