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cDNA克隆及其核昔酸顺序分析

来源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血吸虫成虫26kD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成虫代谢过程中一个关键酶。为研究制备日本血吸虫重组疫苗,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成虫Sj26kDGST完整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26kDGSTmRNA模板,采用逆转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了其26kDGST完整编码区cDNA将cDNA重组于pBluescriptSK质粒上,转化大肠杆菌,重组体经限制酶解图谱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受染3d后,即有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受染30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50、150及
在体个美洲钩虫成虫接触药物后活动性明显下降,体表皱缩,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蠕动缓慢,咽收缩无力并且不规律,体态膨胀不均匀,48小时虫体趋于不动。药行对体内蛔虫和体外钩虫作用的超微
目的分析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 SSU rDNA多变区序列差异。方法 n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SSU r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pGEMR-T Easy Vector上,采用通用引物
目的比较四川省长丘山区血吸虫病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对长丘山区7个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进行调查,找出长丘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并以长丘山区的眉山、蒲江、丹棱3个县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3kD分子基因中扩增出其大亲水肽段的DNA序列,将此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GEX-5X-1中进行表达,经IPTG诱导产生分子量约33.5kD的融合蛋白(GS
为探讨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中46-58KD抗原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用该纯化原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300条攻击感染,感染后第7天计数小鼠肠道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ICR雄性小鼠32只,分成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各16只,免疫组小鼠经rSjc26GST免疫。免疫结束后第5天两组小鼠均由 尾静脉注射新鲜日本血吸虫虫卵悬液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5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和安慰剂5mg/kg顿服,治后5个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组5项测量指标中
目的寻找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分别以粪检、询检、间接血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