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之境:“世纪末”主体想象的空间隐喻——以霍夫曼斯塔尔的早期作品为例

来源 :德语人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夫曼斯塔尔早期作品体现的颓废美学是以世纪末的现代性反思为重要背景的。这些作品中与自我相连的空间隐喻是其重要表征之一。本文通过重建这些空间形象在世纪末的思想关联,指出霍夫曼斯塔尔是在尼采和马赫为代表的现代自我的危机话语语境中来表达新的主体意识的。另一方面,本文也强调霍夫曼斯塔尔以自我的空无本质为出发点进行的美学创造展示出了新的存在思考和体验诗学。霍夫曼斯塔尔因而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主体想象和文学理解。 The decadent aesthetics embodied by Hoffmansthal’s early works is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ity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works is their own metaphor of space. By reconstructing these spatial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Huffmansthal points out the new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context of crisis discourse of modern self represented by Nietzsche and Mach. On the other hand, this article also emphasizes that Huffmansthal’s aesthetic creation based on the empty nature of the ego shows new existential thinking and experiential poetics. Thus, Hofmansthal did not fall into nihilism but offered a new kind of subjective imagination and literary understanding.
其他文献
引入竞争,增加活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垄断管理的观念受到挑战.最大限度地在电力系统引进竞争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中国,电力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课外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矛盾和冲突正制约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为此 ,政府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稳妥地处理各方利益是政府主导的制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其专业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