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看电视选秀类节目的发展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受众心理 选秀节目 《中国好声音》
  电视选秀类节目从2003年被引入到国内以来,曾经一度火爆电视荧屏,继而走过暗淡之后,现如今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又大放异彩。对其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揭开电视选秀节目受众心理的面纱,从而进一步研究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的影响。
  结合对《中国好声音》及以往选秀节目的研究,笔者认为电视选秀节目主要满足了受众以下方面的心理需求:
  1、以娱乐性满足受众消遣心理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众对媒体的需求,娱乐消遣已经排在第一位。尤其在当今社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受众内心常常会感到抑失落,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渠道。《中国好声音》按照娱乐文化和电视传播的规律,充分展示了选秀节目选手的表演与导师的互动,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与其他娱乐节目相比,“好声音”选手表演的高水平,车轮战的残酷性与导师、媒体代表共同决定选手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心理,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
  2、满足受众的参与心理
  就《中国好声音》而言,与其他选秀节目一样,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受者,更是节目的参与者,他们的参与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好声音”通过“低门槛”吸引众多阶层的人参赛,它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表演参与的机会。而观众通过这些普通人产生一种真实感,消除了观看专业演出时那种距离感,觉得自己有了评价的权利。在参与互动方面,“好声音”虽然不像《超级女声》一样采取短信投票的互动方式,而是采取第一、二环节导师决定与第三环节导师与媒体代表共同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互动方式来实现受众的参与,同时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手段形成全方位的报道,为参与互动提供更多渠道。
  3、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与窥视欲
  人的潜意识中有希望了解别人秘密的心理,选秀节目是一种“真人秀”节目。节目比赛形式比较透明,其原生态的展示给人以真实感,可以满足观众猎奇、窥视的心理。登上“好声音”舞台的选手们大都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或关于爱情、或关于亲情、或关于奋斗等等;而且伴随着“好声音”而火爆起来的选手们,也相继被爆料出生活的种种隐私,例如徐海星的不雅照,吉秀隽逸的昂贵行头与奢侈生活等。
  当然,我们分析受众心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求电视人曲意迎合受众,而是为了更好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制作出更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在当代,受众的心理需求变化对电选秀节目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其承载了娱乐节目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满足了新时期受众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高的审美价值。从中我们也可以探索出受众心理的变化对选秀节目发展的主要影响。
  1、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实力造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马斯洛指出: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中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
  《中国好声音》为受众提供了自我实现的平台。《中国好声音》的准确定位,不以貌取人,只用声音打动人,而明星导师们选取学员也以“好声音”为评判标准。比如节目第一阶段“导师盲选”的新意在于:在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有导师在学员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学员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当有多位导师同时选择同一学员时,选择权便握在了学员自己手中,此时导师间的“你争我夺”是非常有趣的看点。当然,即便在这一阶段没有被导师选中也不用着急,学员可以继续在训练营继续接受培训,等待下一次机遇。
  可以说这是一个以实力为唯一标准的选秀节目,它为那些怀揣音乐梦想的大众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来展示自己,靠自己的实力取胜。同时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赢得几位导师的争夺,这对每个人来说是对自我实现的极大肯定。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参加比赛的选手能切身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挑战和对自己的肯定,同时,作为观众在享受音乐娱乐,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中国好声音》充分尊重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从而能够在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
  2、受众的尊重需求:尊重选手、尊重受众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在以往的电视选秀类节目中,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忽视了对选手的尊重,更忽视了对受众的尊重。《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大放异彩,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选手的尊重,也满足了受众内心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从第一期开始,采取导师背对选手的形式,就表现出对选手实力的尊重,不再以貌取人,而是以真正的“好声音”取胜。在之后的导师争夺选手的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导师对选手才华的肯定。正是节目表现出来对人的这种尊重,使得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往选秀节目的庸俗,表现出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3、受众对“真”的追求:去“假”存“真”,去浮存“朴”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他认为受众倾向于有选择的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讯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这一现象。克拉伯还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等三个方面。观看电视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实是观众被电视节目激发起的求知欲望、理解作品并作出评价的过程。受众具有主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总是让自己的感知、想象和情感循着对象的指引,获得审美愉悦,蕴含着对于对象所具有的社会理性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要把握不同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唯有把握受众最基本的审美倾向,《中国好声音》把握的基本价值标准便是“真”。改变以往一些选秀节目以“恶俗、毒舌、冷酷、拜金、富二代、造假”等为卖点,给观众提供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更贴近生活、朴实无华的感动。国内一些选秀节目出现了同质化与故事煽情的现象,甚至为了吸引观众不惜造假。在网上更是爆出“唱得好不如哭得惨”的言论。而《中国好声音》则摒弃浮华,追求朴实,追求真实。电视选秀节目应以“真”为生命,真实才是真人秀节目的卖点。同时《中国好声音》在注重故事化的同时,并不刻意追求故事化,没有好故事,只要有好声音也能赢得胜利。《中国好声音》把握住受众最基本的审美价值标准,为受众提供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真实的舞台。
  结语
  受众主体思想下,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受众的需要是传播发展的原动力,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只有满足受众心理的电视选秀节目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从《中国好声音》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电视选秀节目都不能逃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义,一味恶俗的娱乐也不会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②李颖仪,《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③彭璐,《电视选秀节目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④刘洋,《电视受众心理需求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
  (作者单位:史江泓,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金娟,河北省鹿泉市广播电视局)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的不断细分,使得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应用不断产生。K歌类移动应用是众多细分应用中的一个,而唱吧又是此类应用的代表。本文主要分析了唱吧的用户行为,根据用户行为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歌唱类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唱吧 用户行为 使用与满足  一、K歌类移动应用的兴起及流行  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社交工具逐渐成为被争相抢夺的资源。移动社
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课程相应的新的作业观,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具体来说,在作业的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而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相应地,作业的功能应定位于这样三个层次:一是巩固和检查功能,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营造,但老师所起的作用无疑会更大一些。现实中的师生关系状态如何?理想的师生关系在哪里?面对教育现实中的种种压力,老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如何循循善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期《特别关注》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并给出解答。    记者专访  理想的师生关系在哪里  ■本刊记
编者按  小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局限,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都很薄弱。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打好学习基础,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此编发一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文章,虽是初步尝试、简单评析,但却能够开启思路,激发心智。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初探  ■孟州市教研室 武艳敏    考试是检测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取得多大成绩、得到多少收获的一种重要手段。现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政治课教学尤应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成为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方面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目标和价值,端正人生态度,明确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分析、处理有关人生问题、价值问题,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 要】随着网络视频《江南style》的走红,“使用与满足”理论又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如今,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确实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它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媒介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江南style》走红为例,对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作一初步探析。  【关键词】网络媒介 使用与满足 《江南style》  “使用与满足”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它是把受
主持人语  开办一个常设栏目,向读者普及一些教育科学的基本常识,介绍一些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影响力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今天实现了。  选择本文作为《教育科学讲堂》的开栏选题,首先是因为师生美系问题、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前所未有的师生矛盾和冲突。迫使我们对许多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重新掂量。并作出与时代要求一致的调整和改变。作为北京师范
【摘 要】河池电视台是桂西北欠发达地区电视台品牌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河池电视台能够迅速崛起和持续发展既缘于对电视台先驱办台理念的传承,更在于其对本土电视收视环境和广告创收途径的研究,其发展路径主要归结于三点:一是坚持本土文化定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台;二是强化纪录片制作,夯实民族文化传播;三是扩展广告创收途径,实现媒体与产品双赢。  【关键词】河池电视台;民族文化;市场化;发展途径  【
绿城的深秋,树叶飘舞,秋风送爽。这是一个金黄的季节,一个从年轻走向成熟、从积累走向收获的季节。  灿烂的秋阳下,纬三路小学的孩子们正像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陆续飞出校园。带着孩子们笑脸所给予的愉快心情,我采访了刘娟老师。她穿一件黑色上衣,显得很苗条,披肩长发,弯弯的眉,眼睛明亮有神。  2000年,年仅24岁的她被列为河南省中小学“百、千、万园丁工程”百名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是全省最年轻的一个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媒体”,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为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本文以深圳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作为研究案例,对其新闻报道作实证研究,寻求传统媒体提升影响力的对策。  【关键词】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媒体影响力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观评价与量化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影响力测评。测评的指标体系共包括7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