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邂逅中国韵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界风”遇上“中国韵”,东西方文明在這里交汇;当古老非遗走进生活,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当传统元素融入文创产品,非遗技艺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跨界与混搭,成了本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关键词。
   “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展演项目,展示了非遗技艺的传统之美,也彰显着非遗传承者求新求变的勇气和智慧。
   明快活泼的羌族沙朗舞、激越雄健的兰州太平鼓、气势恢弘的泸州雨坛彩龙……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10月22日落下帷幕。
   本届非遗节上,来自8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同台展示,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世界风”遇上“中国韵”,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古老非遗走进生活,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拉弦、弹拨、吹奏、打击等多民族传统乐器轮番登场,奏响了和谐动听的华美乐章……
  艺术交流汇聚东西方的文化元素
   剪纸艺术传递着历史与人情、生活与审美、抒情与娱乐,非遗节上,剪纸成为来自不同国家艺术家的共同语言。一组丹麦剪纸与中国剪纸形成对比,北欧神话与中国传说交相辉映,丹麦技艺与中国手工相得益彰。
   其中,丹麦艺术家比特·维乐的作品《七个龙蛋》有着繁复的“剪辑”和精密的构图,生命之树、飞鸟、鱼、猫头鹰等意象点缀其间;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创作的《八仙过海》,则将传统手工艺和数字化体验相结合,令神话人物呈现新样态。“‘龙’是将中国和丹麦联结起来的神话形象,对中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艺术和手工艺都有重要影响。”比特·维乐认为,交流对话是关键,能够让双方发现并欣赏彼此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彼此的差异。
   另一展区,一场名为“新山海经——中法传统手工艺合作项目”的国际手工艺展颇为吸睛。法国的玻璃吹制师、蜡艺师、高定刺绣师和中国的蜀绣、漆器、竹编非遗传承人共同完成艺术作品,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为了完成合作,法国艺术家埃瑞克费了不少功夫。今年9月,他带着在法国征集的半成品作品来到成都,访遍漆艺、银花丝制作技艺等9个非遗项目,与11位非遗传承人切磋交流。
   “看到中国的工艺大师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到本次项目中来,将自己的非遗技艺进行不断尝试,并完美地融入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埃瑞克说,最让他感到开心的就是看到中法两国的艺术家充满活力,为了创造美的事物,即使遇到困难,也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融合,最终创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每个作品都是一式两套,一套留在中国,一套带回法国。”
  效益转化文创产品获得市场青睐
   熊猫造型的“萌萌哒”飘逸杯,以彭州白瓷为原料展现国宝形象。非遗节现场,这款文创产品前人头攒动。
   将象征古蜀文明的太阳神鸟金饰和黄金面具融合形成文创产品——金沙面具杯和芙蓉品茗杯一经亮相,很快被抢购一空。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两款以彝族经典羊角纹为灵感进行设计、寓意吉祥如意的卫衣成了非遗节上的潮流单品……
   加快非遗成果转化,展现非遗“跨界”新场景。如今,越来越多基于非遗的文化符号通过创意设计与艺术授权,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激励着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
   攀枝花“新山傈僳族织绣”展区的相关负责人认为,非遗传承与发展不仅使得大批留守乡村的妇女实现了就业、创业,而且也让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致富梦。“指尖经济”和“闲暇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非遗实现了自身价值,使得非遗技艺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赏玩结合演出之外还有互动项目
   本届非遗节除了在成都设立的18个主题分会场外,还将分会场开到四川其他城市。作为南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自然不能缺席。
   “今年是我们首次在家乡参加非遗节的演出,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可以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加了解川北大木偶。”10月17日上午,刚刚完成南充分会场的演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紧锣密鼓地安排起接下来进校园、社区的演出计划。他自豪地说,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演出的“北京八分钟”上,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一登台便惊艳全场,也由此走向了世界。一年多来,他们平均每个月都要出国演出两三次。
   不止有演出,旁边的展位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中型木偶,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神情形态可爱萌趣。“这儿的木偶不仅好看,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一边玩,一边就能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市民唐婷带着3岁多的女儿看完演出,还没离开就被展位上的木偶吸引,摆弄了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本届非遗节上,既有非遗技艺的传统之美,也展现了非遗传承人们不断求新、创享美好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守护并传承非遗,留住这些民族的记忆。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皓渊 10月22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发展瓶颈问题探讨”分论坛现场,山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张秀荣提出:“新能源装机的不断提升,为山西省能源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山西的能源革命。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颈和挑战……”   张秀荣认为,当今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侯变化这些问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见习记者李军 10月22日,在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寇伟出席高峰论坛并发表题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助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电网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处于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这种重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比如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7.3%,用电量仅占3.2%,需要通过电网进行远距离输电和大范围配置。二是风电
期刊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曾经的平遥县横坡村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靠天吃饭的贫困小山村,道路不畅、供水不足、用电受限。近年来,横坡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绿水青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张娜 10月23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分论坛——“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应用”论坛在太原举行。论坛上,晋煤集团副总经理、山西燃气集团总经理王保玉以《煤与煤层气共采的实践》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阐释了晋煤是如何走出了一条煤炭、煤层气两种资源清洁、安全、高效共采的创新之路。   煤层气俗称瓦斯,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同时又是制约煤炭生产的关键因素,风排瓦斯产生的污染也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见习记者李军 10月23日,在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分论坛——“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的报告备受关注,他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是革煤炭的命!”引爆会场。   谢克昌表示,能源革命的目标就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四个方面。在清洁方面,主要强调能源开发利用的结果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化;在低碳方面,强调的是能源开发利用的结果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小化;高效方面
期刊
你知道机器人是如何代替人工检测的吗?你知道火车是如何开动起来的吗?你知道机器人是如何带电配网作业的吗?10月22日,以“能源革命 国际合作”为主题的2019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隆重启幕。同日,2019能源革命展也精彩登场,众多新能源产品亮相展会,让参观的市民“零距离”感受了一番“硬核科技”的力量。   为列车安检把关的机器人   “妈妈,你看这个机器人长得好特别呀,它是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洋 10月22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分论坛——“能源互联网的创新与发展”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能源互联网领域重大前沿技术问题,共同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运洲认为,应该按照“平台+生态”的思路,实现对山西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引流+赋能”。以分布式光伏服务、综合能效服务、电动汽车服务、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张娜 见习记者李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对于核能行业有了全新的思考,生态核电的理念应运而生……”在10月22日下午举办的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核能安全利用与行业发展展望”分论坛上,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郝坚以《生态核电》为题的报告发言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关注,他认为:生态核电当与生态火、气、风、太阳能电共同推进。   核电是当今世界上大规模可持续供应
期刊
乡村振兴,是一幅怎样的发展图景?具体变化在哪里?关键靠什么?对于“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热词,榆次区张庆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   张庆乡位于榆次区城西南3.5公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南10公里处,南依潇河,北傍太原,西南与清徐接壤,西北与太原高校毗临,东部与工业园区相连,处于大太原都市圈战略“一核一圈三群”规划核心。全乡辖21个村,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403人。   近年来,在
期刊
人心齐,泰山移。古有愚公移山,今有脫贫攻坚。近年来,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党委、镇政府在安泽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助脱贫、抓作风保脱贫。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该镇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确保全镇党建水平、队伍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相互提档,共同升级。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