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客观评价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作为一种新颖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被誉为白内障领域近几年的最大进展。然而,越来越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显示,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在一般白内障人群中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相比,并无显著优越性,而在晶状体脱位、悬韧带松弛、外伤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病变、角膜散光大等特殊的复杂白内障病例中具有较大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期待飞秒激光系统能与超声乳化系统实现一体化,且设备费用成本能有所降低,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16,52:81-84)

其他文献
期刊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近1/3病例与遗传有关。随着分子遗传学尤其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实参与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过程。目前已报道的基因主要有晶状体蛋白质基因、膜蛋白质基因、细胞骨架蛋白质基因及调节蛋白质基因等,其中晶状体蛋白质基因在其中占很大比例,其所翻译的晶状体蛋白质又是晶状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现已发现在晶状体蛋白质基因中有近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这些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及诊断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由此衍生的精准医疗成为新的主题词,并引发了医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未来眼科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个体化医疗成为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眼科生物样本信息库构建和分析为基础,进行全数字化眼科建设,结合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寻找新的干预方案或靶点,是推进新时代个体化医疗的重
期刊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机体处于免疫功能恢复时期出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已有疾病恶化或出现新发疾病,甚至引起死亡。眼IRIS是AIDS患者在接受HAART后全身免疫功能重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时出现的一系列眼部炎症反应,多由于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所致,表现为合并CMV视网膜炎。随着近年来HAA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修饰的IOL在预防兔眼后发性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研究。45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右眼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A组植入普通PMMA IOL,B组植入仅加载1%PLGA和氯仿混悬液的PLGA-IOL,C组植入CsA涂层IOL(CsA-PLGA-IOL)。所有实验眼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以及眼内压检查,观察并计数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小梁切除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就诊,至少3个月前因PACG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明显需要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全部患者,共47例(47只眼)。记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术前和术后2年降眼
目的评价国产A1-UV型可折叠一片式非球面IOL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119例(119只眼)白内障患者,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IWRS)分配至试验组(58例)或对照组(61例),分别植入由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非球面IOL(型号:A1-UV)或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非球面IOL(型号:SN60WF)。于术后1~ 2 d、1周、1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4月至11月在厦门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33例(314只眼),将其分为飞秒激光组(153只眼)及传统超声乳化组(161只眼),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CDE)、有效超声时间(EPT)、角膜内皮丢失量、房水闪光值及术后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交互列表的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