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自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医药调节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相关文献,文献分别导入NoteExpress进行去重及筛选,将最终纳入文献发文量导入Excel中绘制发文趋势图。根据普莱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采用VOSviewer 1.6.
【机 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4416); 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0RC4050);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一流学科开放基金项目(2020ZXYJH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自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医药调节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相关文献,文献分别导入NoteExpress进行去重及筛选,将最终纳入文献发文量导入Excel中绘制发文趋势图。根据普莱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采用VOSviewer 1.6.17绘制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及高频关键词排序,运用CiteSpace 5.8.R3进行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时间线分布展示。最终纳入中文文献98篇,英文文献72篇。中医药调节坏死性凋亡发文量逐年增加,中国发文量位居世界前列,国内作者在该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中文文献以刘华发文最多,英文文献以陈秀萍发文最多,核心作者合作网络显示团队内部合作较多,团队间合作较缺乏。中、英文关键词分别形成了10个有意义的聚类,显示中医药调节坏死性凋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疾病、方药、相关因子、机制研究等。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疾病治疗方面,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研究较广泛;备受关注的中药是姜黄素、紫草素、丹参酮等;主要涉及的蛋白因子是Ripk1、Ripk3、Mlkl、TNF-α;主要信号通路为ripk1/ripk3/mlkl通路、p53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单味药及中药单体的研究。后续还需学者们扩大经典中药复方的研究,深入探索其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临床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因此这需要我们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探索增值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以提升地理复习的效益。增值评价指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学业成绩,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学业成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注意剥离学生性别、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和教师学历、班级规模、班级条件等短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实践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院校过于注重专业课,使公共基础课陷入目标刚性、设置不齐、内容统一、方式陈旧以及评价单一的困境。因群制宜,跨越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壁垒,从课程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共基础课改革,以课程建设各要素提出改革走向:目标延展,打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链;顶层设计,变革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因材施教,实行内容的分级分类;综
增值评价以动态的方式丈量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的微课中,把握学生学习效果,检验课程质量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析增值评价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微课的内涵与微课评价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将增值评价用于微课评价的建议。
高职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与社会对接的适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并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重担。为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融通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磨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对学生的7项主要职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在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有效提升我国教育领域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文章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融通的研究为切入点,阐述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融通的必要性,同时也探讨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融通的有效路径,对公共基础
以思政、语文、数学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结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现状,文章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探讨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以高职数学为例,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明确了以《高等数学》为代表的高职数学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考试激励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强化考试的激励功能为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方法,包括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考评与线下考评相结合、深度挖掘考试的激励功能、考试内容有效融入思政育人功能等。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系统科学、合理优化、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是确保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缺乏有效融通,严重妨碍了两类课程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通用性、工具性、人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每年招收的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难度。构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与许多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是研究原子与分子性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材料学和物理学等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国防军事的进步,在科学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分子光谱学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分子与辐射相互作用,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光谱学已有较长的历史,然而其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