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值评价理念的微课教学评价设计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值评价以动态的方式丈量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的微课中,把握学生学习效果,检验课程质量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析增值评价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微课的内涵与微课评价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将增值评价用于微课评价的建议。
其他文献
今年七月,我回国探亲时,听老同学讲王仁先生已经去世了。回想起多年来从先生那里获得的教益,近两年却未能见先生一面,深感遗憾。现特此回忆导师王仁先生与我的一次谈话,以表敬意。记得在我临近硕士学位答辩时(1983年春),我将对他人在同一领域工作的思路及模型的看法与先生谈了。那时年轻,未免其中夹带了一些门户之见。先生耐心地听完
会议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我国中央银行沟通行为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确实存在且影响方向和力度与央行沟通方式以及股票市场背景有关。具体而言:(1)书面沟通影响显著,口头沟通则无明显作用;(2)宽松性政策信息沟通产生了正向影响,紧缩性信息沟通影响为负;(3)沟通事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种短期作用,并伴随着即时效应、预知效应和滞后效应;(4)在熊市或牛市的不同市场背景下,央行沟通对股价的影响存在
增值评价是目前较为科学准确的衡量学校效能的方法。采用简洁的田纳西多因变量模型对广州市299所学校进行施测和增值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增值评价方法能反映学校的增值情况,学生层面变量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影响大于学校层面变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造成学生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实证研究的启示是:注重诊断,将增值评价引入学校评估;审慎问责,将增值评价引入政府决策参考;科学有效地提高增值评价方案选择的适切性
信息时代,互联网渗入各行各业,使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变得越来越便捷。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也为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带来新契机。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提升课程效果、实现育人目的是近几年高职人文基础课程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人文基础课程存在教师单一、课时紧张、教学资源不足、网络冲击等教学困境,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资源,实施搭建即时通讯学习系统、选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大数据管理下的过
“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增效成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增值性评价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苏教版五年级“异分母加减法练习”为例说明其运用策略,包括:课始评价,给兴趣增值,课中评价,强调给经验增值,课尾评价,凸显给自省增值,让练习课具有新的样态。
目的对近21年疟疾监测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为国内外疟疾监测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检索Webof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疟疾监测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性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结果2000—2020年经筛选纳入的文献共13847篇,其中WoS核心集11295篇,CNKI数据库2552篇。国内
审美教育是熔铸灵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文基础课程是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目前,人文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时代感等多种因素,难以发挥美育主阵地的作用。本文旨在更新人文基础学科教育观念,将审美教育融入公共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人文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优势力量,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对中兽药的使用已有近千年的时间,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药的治疗、防治、健体等作用维护和保障了动物的健康、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中兽药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就中兽药行业还处于发展中的传统行业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中兽药发展现状,分为新兽药研发、中药提取工艺和饲料添加工业三个方向进行举例介绍;接着对中兽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比如中药成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因此这需要我们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探索增值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以提升地理复习的效益。增值评价指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学业成绩,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学业成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注意剥离学生性别、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和教师学历、班级规模、班级条件等短
期刊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实践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院校过于注重专业课,使公共基础课陷入目标刚性、设置不齐、内容统一、方式陈旧以及评价单一的困境。因群制宜,跨越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壁垒,从课程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共基础课改革,以课程建设各要素提出改革走向:目标延展,打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链;顶层设计,变革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因材施教,实行内容的分级分类;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