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分析及培养建议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幽默感对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及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18名大班幼儿的幽默表现进行观察,用轶事记录法详细记录幽默表现发生时的情境,并对18名幼儿进行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再归纳出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分析归纳出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幽默经历、同伴关系、理解能力和积极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建议:丰富幽默经历、鼓励同伴互动、提高理解能力及给予积极回应。
  【关键词】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2-0034-04
  【作者简介】程小霞(1988-),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冯艳慧(1981-),女,河南安阳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幽默感对幼儿的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幽默理解需要幼儿具备理解幽默的能力,幽默创造需要幼儿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幽默行为发生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幽默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具有幽默感的幼儿更容易与他人自然地交流,易于与他人建立友谊,在同辈交流中更受欢迎。受到同辈朋友的肯定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此外,幽默感与笑、打趣等行为息息相关,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幼儿幽默感对幼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幽默感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认知能力、言语能力和创造力等能力的支持, 大班幼儿的这些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研究选取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本研究从安庆市某示范性幼儿园三个大班中随机选取18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男孩9名,女孩9名,每个班各观察10天,一共进行了为期30天的观察。在自然情境中,研究采用非参与式直接观察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采用轶事记录法客观地记录幼兒幽默行为发生时情境,收集了120条关于大班幼儿幽默表现的样本资料。接下来对样本资料进行编码,并逐级提炼、归纳。
  (二)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班幼儿进行访谈。
  本研究通过结构式访谈,了解18名研究对象幽默行为发生的原因;通过非结构式访谈,针对他们幽默行为发生时的情景进行灵活提问,了解他们以往的相关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将访谈结果与观察结果放在一起进行编码,并逐级提炼、归纳。
  三、研究结果
  (一)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记录大班幼儿幽默表现的案例,并记录有关案例的相关信息,再进行编码分析,总结提炼,得出的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幽默经历、同伴关系、理解能力和积极回应。
  1. 幽默经历
  幽默经历是指一个人见过或做过的与幽默相关的事。研究发现大班幼儿以往的幽默经历会影响其之后的幽默表现。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因此,让大班幼儿亲身经历幽默事件,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和感受笑点,有助于他们之后对类似幽默事件的理解。另外,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常常将自己见过的幽默事件传播出去,在传递类似幽默的过程中幼儿就成了幽默的创造者。
  案例1
  A幼儿回忆到,有一次,我爸爸从望江老家带回一只老鳖,放在卫生间。妈妈不知道卫生间里有一只老鳖,晚上她上卫生间的时候看见了,吓了一大跳,大叫我爸爸的名字“何华”。一只老鳖而已,为什么那么大惊小怪呢?我和我爸爸的肚子都笑痛了。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大家讲笑话,A幼儿讲了一个这样的笑话:“有一个小女孩走路的时候看见一条蛇,啊……大惊小怪地求救,这时,一名仙子说到‘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蛇在冬眠。”其他幼儿哈哈大笑。A幼儿的笑话还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案例2
  大班幼儿正在看动画片《沙拉和乖乖鸭》,主人翁沙拉手捧着沙子,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来,沙子被吹到沙拉的脸上去了,幼儿们大笑。这天下午在讲笑话的活动中,B幼儿讲了一个与这一幽默事件有关的笑话:“一天晚上,月光很亮,一个小孩准备去滑滑梯,结果大风把沙子吹得小孩一脸,他都看不见路了。”一些幼儿哈哈大笑。B幼儿把她的笑话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分析
  在案例1中,A幼儿因为她妈妈看到老鳖时的大惊小怪而感到好笑,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她在编笑话的时候,创造了类似的情景。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她总是因为别人的大惊小怪而感到好笑。可见,A幼儿妈妈的大惊小怪引发的幽默表现对她之后的幽默理解和幽默创造都产生了影响,A幼儿会在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感到好笑,也会创造类似的情景让他人感到幽默。
  在案例2中,B幼儿在动画片中看到沙子吹到沙拉脸上时感到好笑,便编了个类似的笑话,可见看动画片的幽默经历对B幼儿接下来的幽默创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A、B两位幼儿都是在有了相关幽默理解经历之后,做出了类似的幽默创造以引起他人发笑,增加幽默经历对大班幼儿幽默感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2.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当的儿童在一起活动并相互合作而形成的群体关系。大班幼儿常常用幽默表现吸引同伴注意,达到与同伴交流的目的,幽默感是大班幼儿的社交策略之一。为了与同伴进行良好的互动,大班幼儿常常需要理解同伴的幽默表现,并给予回应,同时也会创造幽默引同伴发笑。另外,观察发现,一些幼儿会与关系亲近的幼儿之间发生具有特色的幽默行为,若换成其他人,这位幼儿的类似幽默行为便不再发生。   案例3
  C、D、E三位幼儿的座位连在一起,这三位幼儿经常在一起互动,三位幼儿常常通过动作进行互动,并发出笑声。一次,C幼儿对着D幼儿,将两只手摆在嘴边,手指向前指向D幼儿,头一前一后地动起来,D幼儿学着C幼儿的动作照做了一遍,两人相视一笑。还有一次,E幼儿把五个手指放在桌上做吸桌子的动作,C幼儿也跟着做了同样的动作,两人露出了微笑的表情。
  分析
  在案例3中,C、D、E三位幼儿经常在一起良性互动,访谈中,他们都表示三个人是最好的朋友,说明这三位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三位幼儿经常用动作进行互动,通过模仿对方的动作,娱乐对方。三位幼儿之间已经形成了属于他们三个人的幽默方式,观察期间,他们从未用这种幽默方式与三人之外的幼儿进行互动。这三位幼儿相互影响,都学会了用动作及模仿动作的方式表达幽默,并且这类幽默行为经常发生。可见,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学习对方的幽默方式,也让自己的幽默方式影响对方,有助于幼儿幽默感的提高。
  3.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乃至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记忆能力[1]。本研究发现,理解能力的强弱影响大班幼儿幽默感的高低,理解能力强有助于幽默感的提高,理解能力弱不利于幽默感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幽默理解对象认知、了解的程度和进度。理解能力强的人很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快速地把握他人的想法,从而理解幽默事件。另外,大班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创造幽默,幽默创造能力是在幽默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了幽默事件的笑点及在何种情境中表现何种幽默,大班幼儿才能在在合适的情境中创造合理的幽默内容,达到令人愉悦的目的。
  案例4
  自由活动时间,F幼儿说:“我给你们说个笑话吧。有个小孩跟老师说‘我想拉粑粑’,老师说‘你不能说文明点吗’,小孩说‘老师,我的屁股想吐’,哈哈哈哈。”G幼儿听完立马哈哈大笑,并向其他同学转述。而旁边的H幼儿没有任何反应。我问H幼儿:“你觉得好笑吗?”H幼儿没有回答,我继续问:“你听懂了吗?”H幼儿摇摇头。
  案例5
  一名大班幼儿回忆到,有一次,我在奶奶家吃飯,奶奶包了饺子,做了肉圆。我吃了10个圆子和3个饺子。奶奶给我取了个名字叫10元3角,是钱的那个元和角,把我笑死了。
  分析
  在案例4中,F幼儿讲完笑话,G幼儿立即大笑,说明G幼儿理解了这个笑话,可见理解能力影响幼儿对幽默事件的理解。G幼儿笑完以后,马上找到其他幼儿并讲述自己刚刚理解的笑话,可见,理解能力进而影响了G幼儿的幽默创造行为。F幼儿同样的讲述,H幼儿毫无反应,经访谈得知,她没能理解笑话的意思。由G、H两名幼儿的不同回应可知,理解能力影响大班幼儿的幽默感。
  在案例5中,在此幽默事件中,这名幼儿的奶奶说出10元3角时,幼儿从10圆3饺想到了10元3角,把具有相似音的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瞬间理解了奶奶的意思让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对这两个相似事物的理解是这名幼儿产生幽默感的前提。另一方面,这种思维的跳跃是幼儿没有预料到的,让幼儿产生了惊喜的感觉。这类幽默事件发生的频率不高,说明大班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4. 积极回应
  积极回应是指对他人表现给予正面的、及时的和鼓励性的反馈[2]。本研究发现,积极回应有助于大班幼儿幽默感的提高。大班幼儿的幽默理解表现具有从众性,他人感到幽默,他们也常常感到幽默。如观察过程中发现,同一个幽默事件,幼儿本未感到幽默,但在教师认为幽默以后,幼儿慢慢感受到这一幽默事件的笑点。大班幼儿的幽默创造常常是从无意识转变成有意识,无意识的表现无意间引起他人的积极回应,幼儿便会重复该表现并在之后的类似情境中再次表现。大班幼儿年龄还小,需要外界的鼓励,他们做完每件事都希望得到肯定,这是他们的重要心理特征。积极回应是对大班幼儿幽默表现的认可和鼓励,大班幼儿得到肯定之后,他们会更乐于表现幽默。
  案例6
  室外自由活动时间,一名幼儿跑到教师的旁边,捏着嗓子说:“老师,可不可以陪我们一起玩呀?”老师听到他的声音,大概停顿了3秒没有发出声音,在忍着不笑,突然“噗嗤”笑出来。这名幼儿发现老师笑了,接下来不停地对着老师用同样的方法说这句话,老师笑得停不下来。幼儿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小朋友说:“某某某,可不可以陪我一起玩?”很多幼儿也跟着笑起来。
  分析
  在案例6中,教师听到这名幼儿的声音之后,忍不住笑出来,让这名幼儿发现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很幽默,于是立即重复他的幽默表现让更多的人笑起来。教师的积极回应让幼儿发现了这一幽默方式,同时也是对幼儿的认可和鼓励,幼儿接下来才会积极地把幽默传递出去。可见,积极回应有助于大班幼儿表现幽默,从而提高幽默感。
  (二)大班幼儿幽默感培养建议
  1. 丰富幽默经历
  (1)增强幽默理解体验
  体验是个体将自身融入事件之中,亲身经历并亲自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外部事物产生共鸣的过程。增强大班幼儿的幽默理解体验有助于其与幽默事件产生共鸣。为培养大班幼儿幽默感,成人可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记幽默事件,感受其中的笑点并体会幽默带来的快乐。成人还可以与幼儿多讨论幽默事件中的笑点,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幽默。
  (2)增强幽默创造经验
  成人应在生活中创造机会,增强大班幼儿的幽默创造经验。多为大班幼儿营造创造幽默的环境,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幽默的兴趣,提高他们创造幽默的信心。成人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大班幼儿将幽默事件传播出去,如幼儿听到了一个笑话,成人可以让他跟其他人说一说,看是否能将他人逗乐。
  2. 鼓励同伴互动
  (1)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为了能够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幫助、互相关心,在这样的过程中,同伴关系容易变得亲近,有利于幼儿表现幽默。教师还可以创造让幼儿互动的机会,如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经常变换座位,让幽默感强的幼儿与幽默感弱的幼儿坐在一起。
  (2)树立玩笑式互动的榜样
  父母和教师树立玩笑式的互动榜样能够帮助大班幼儿建立良性的同伴互动方式。父母和教师应提高幽默意识和幽默素养,在生活中多进行玩笑式互动,为幼儿做出与同伴进行幽默互动的示范。教师首先要打破师幼互动中的“成人中心”模式,能从儿童的视角体悟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关注师生交往过程中情感共鸣的重要性,让教师在幽默的言行中自然地透露出强大的亲和力和理解力,从而取得儿童的理解和支持[3]。
  3. 提高理解能力
  (1)引导大班幼儿扩大阅读量
  首先,成人需要为孩子制定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次,成人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贵在坚持。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需要建立在父母坚持的基础上。最后,成人应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大班幼儿的识字量有限且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成人可以与大班幼儿一起阅读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绘本。成人还可以引导他们多听,多看一些合适的幽默文字或图片。
  (2)引导大班幼儿勤于思考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很难自觉地进行深入思考。成人可以与他们进行讨论,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经常思考能帮助大班幼儿深入理解表象后面隐藏的内涵,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幽默事件,成人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其笑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让人感到好笑。
  4. 给予积极回应
  (1)及时回应大班幼儿的幽默表现
  大班幼儿幽默创造时的表现特点之一是偶发性,幼儿偶然间发现自己的表现会令他人发笑,他们便不断重复这一行为,所以,及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回应,有利于他们发现何种表现是幽默的并增强他们表现幽默的信心。另外,大班幼儿幽默理解时的表现特点之一是从众性,他人感到幽默的事情,他们也会感到幽默。成人是大班幼儿学习的榜样。成人对幽默事件的回应,更容易感染他们。成人应多从大班幼儿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们的幽默方式,及时地给予回应。
  (2)正面评价大班幼儿的幽默表现
  正面评价是指对他人的表现表示肯定并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成人对大班幼儿幽默表现的认可,可以增强他们对表现幽默的信心和兴趣。成人可以用鼓励的语言,认同的表情及肯定的动作对他们进行评价。如发现幼儿创造了幽默,可以让幼儿在教室前面再表演一遍,这样既是对这名幼儿的肯定,也能激励其他幼儿创造幽默。
  【参考文献】
  [1] [2] 张二凤,李春良.学前儿童幽默感的特点、价值及培养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4).
  [3] 黄翠萍.培养幼儿教师幽默感的价值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
  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教研项目“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构建”(项目编号:2018jyxm0983)、2018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利益博弈视角下幼儿园安全政策质性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8D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冯艳慧,409647791@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07年~2012年间的1144篇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元分析,以研究近6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并与刘晶波研究的1996年~2006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在近几年内仍然是学前教育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研究者的学历层次、研究选题有显著相关,但研究者对学前教育领域内各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200名4~6岁大宝的半结构式访谈,深入分析大宝对二孩的期待与担忧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宝在期待二孩的同时也担心自身独占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精神资源“被分享”;有无二孩、物资资源、照顾二孩的意愿是影响大宝“二孩观”的主要因素。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家庭指导策略:准备孕育二孩的家庭应及时与大宝沟通,关注大宝的变化;已经有二孩的家庭应重视资源的分配问题,
期刊
【摘要】饮食偏好不仅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对武汉市414名4~6岁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与饮食偏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的饮食偏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状况;在幼儿最喜爱的食物上,家长与幼儿的选择不一致,在幼儿最讨厌的食物上,家長与幼儿的选择比较一致;幼儿最喜爱的口味是甜;幼儿对食物是否喜爱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味道和是否易于吞咽;随年龄的增长,幼儿挑食偏食状况有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中发展检核表是一种观察记录表格,事先列出所要观察的表现指标及项目标准,为幼儿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框架。发展检核表的建构是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切合教师观察目标自行而定,建构时需建立幼儿发展指引,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并确定发展检核表的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发展指引;然后,结合不同情境定期观察;接下来,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状态;最后,把检核表作为家园共育的媒介,实现为观察聚焦,为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线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却常感困惑。从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视角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更加适宜、贴切的话语取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向,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幼儿园教师研究品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过程。为此,立足教育现场是幼儿园教师提升研究品质的起点,关注儿童即发现儿童、分
期刊
摘要 幼儿教师的频繁流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教师个体的发展,同时有碍于幼儿园师资的均衡。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N市部分幼儿园121名在职幼儿教师流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师;流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42-03  幼儿教师流动指幼儿教师资源在教育与其他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别、父母外出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照顾人类型等与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寻找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和教育策略,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不利情景。  【关键词】心理弹性;留守儿童;保护性因素;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6-001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幼兒文学的情感、韵律、形式特点与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之间的互通美感性入手,论述了运用兒童式阅读、共通式感受、叙事式铺陈、艺术式留白等方式为幼兒文学融入适宜的音乐,实施以文学为基础的音乐渗透实践研究。  关键词 幼兒文学;音乐渗透;欣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49-02  人类的生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生
期刊
摘要 本研究以甘肃省农村地区入职3年以内的119名幼儿园转岗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调查问卷》考察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入职初期整体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在职业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关系适应、职业心理适应、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环境适应。为提高转岗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应从完善转岗教师政策、改善转岗教师工作环境、提
期刊
摘要 为改善幼儿图像视知觉表层浅薄问题,本实验教学设计采用图像解构方法,分解美术作品中学科表现元素的教学设计方法,运用探索发现式学习方式实施教学,针对幼儿图像知觉引导展开实验研究,并将同样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幼儿及幼小衔接学生中进行教学比较,达成幼儿视知觉水平改善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 幼儿;视知觉;美术欣赏;图像解构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