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和作品简介及其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李本和,字沙江。1954年10月生于开封。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学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国画书法院副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书法副主任,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顾问。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四十余年临池不辍。书法以隶书、草、篆、行、魏碑为主。秉承了武中奇的书法风格和影响。成为当代实力派书法家。在创作上不随时流、恪守法度、深入学古,追求古雅天然,平淡高华的艺术境界,其书法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30多次入展并获奖,书法作品曾入选国际书展、全国书展、中国自咏诗书法交流展等重要展览并获奖。《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均作过专题介绍,其书法作品曾被中南海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个人所收藏。
  画室电话:13156160812
其他文献
晃眼。像日生于空。和黄莺  对视了长长的一秒钟,一眨眼,一片白云急转  而去。伸手摸摸,二胡还在,空气还在  没有人。场院轻如一只柔掌  不停地擦拭着太阳、月亮、镜子和乳名  肉脚接着了地气,暖和起来了  试探着,朝墙外的风中扔了块石头  听不见回音,直到一对燕子带着亮光返回了旧巢  门始终为谁敞着。雨伞依旧斜靠在风里
期刊
内蒙古著名作家贺政民先生曾在一部长篇小说开篇写到:“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名胜,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景致。”后来有人套用此话,将地方改为城市,就成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名胜,小城市有小城市的景致。只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设计者已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城市的风格。于是,中国大地在20年间涌现出了以高楼大厦为主体的座座城市,只是这些城市从外表看如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言。当然,区别
期刊
岁月的风呼啸而去  冰封的人生失却灵动的印迹  春光和蔼中的鸟鸣啾啾  轻易打动的是人性的复活  光与影长久的对舞  演绎几出婀娜的剧幕  在时间的深处  在寂寞的深处  是我  受冻的灵魂  捡拾一路的泪珠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香港著名诗人、作家蔡丽双博士是近些年才开始涉笔歌词创作的。记得,当我第一次从有关报刊上看到她的歌词作品时,真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激动——须知,自将平生主要精力投注于歌词以来的漫长岁月里,我对于诗人、作家们介入歌词领域的期望,始终异常殷切而又始终如一。自然,面对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丽双博士的歌词作品,我更加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我在想,一位文坛名家能够对歌词给以关注,这无疑是歌词艺术的一件
期刊
茶起源于何时?从《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原名荼)而解之”。由此可知,茶的发现和利用迄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据《诗经》、《尔雅》、陆羽《茶经》等记载:茶,古称为“荼”,后称“茶”,亦称“桢”、“莪”、“茗”和“荈”。此外,还有“葭荼”、“苦荼”、“酪奴”等称呼。  《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樗
期刊
我是在2011年12月份认识陈力先生的。  2011年12月3日从江苏省苏州市回家的。那天下午,我还在旅途的车厢里接到了文友潘保根打来的电话,说是人民日报社有位姓陈的记者找我。人民日报社记者找我?找我有何事啊?我并不认识那位姓陈的记者啊。我搜刮着脑海的全部记忆,就是理不出这个人来。是谁?我想起安徽省日报社时评部的陈铁军,不对,陈铁军我们也没有打过交道,只是偶尔给他投稿一些小稿而已并无往来联系,更何
期刊
(一)  2011年12月2日清晨,北京迎来今年第一场瑞雪。我住在北京西山脚下,满山红叶尚未凋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窗外的树枝上有几只小鸟啁啾、跳跃,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嘹亮的鸽哨……北京近些年天时、地利、人和,风景这边独好。  我有早起读书、写作的习惯。双手捧起蔡丽双博士从香港快件递来的诗文新作《鱼水情深》,犹如故交重逢,倍感亲切。这是一部足有古长城砖一般厚
期刊
认识陈烁,基于对文字共同的喜爱,读懂陈烁,则缘于她2010年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你是我的青鸟》。独具匠心的构思,巧妙的包袱铺垫,细致细腻的语言描述,独特传神的人物刻画,无疑把《你是我的青鸟》书写的极具大家风范。陈烁直达读者心灵的语言叙述,不得不令人产生深入骨髓的痛感。我是个对文字情有独钟也极其挑剔的人,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在某一个人的文字中悲欣交集的情状了,而陈烁的文字却深深地震撼了我。
期刊
[个人简介]  张本成,号玉泉居士,男,1965年生,山东费县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费县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院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县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费县书画艺友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记者。书法从晋唐入手,先学二王,后习欧体小楷,行草书,涉猎赵孟頫、米芾、王殉等诸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国画长于写意花鸟。  在“书堂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品
期刊
2012年2月22日晚,左起朗诵艺术家向垒、孙琴安教授、蔡丽双博士和李师贞女士合影于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会所。  很久没有读到像蔡丽双《鱼水情深》中的一些作品了,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所谓熟悉者,是这些表达军民关系的爱国诗篇,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然四十余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如今这些诗篇早已销声匿迹,却在香港女诗人蔡丽双的笔下重现,自然会产生一种熟悉而又有几分亲切的感受;所谓陌生感,则由于与这类作品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