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诗文美丽的爱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1年12月2日清晨,北京迎来今年第一场瑞雪。我住在北京西山脚下,满山红叶尚未凋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窗外的树枝上有几只小鸟啁啾、跳跃,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嘹亮的鸽哨……北京近些年天时、地利、人和,风景这边独好。
  我有早起读书、写作的习惯。双手捧起蔡丽双博士从香港快件递来的诗文新作《鱼水情深》,犹如故交重逢,倍感亲切。这是一部足有古长城砖一般厚重的书稿,封面背景是香港政府大楼的一角,一面紫荆花旗帜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仪仗兵昂首肃立;书名由蔡博士亲笔题写,字体潇洒俊秀。中国地域辽阔,我想此时香港还是满园春色、百花盛开吧!
  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著名诗人、作家蔡丽双的名字逐渐在大陆叫响。特别是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后,不断地到各地赞助、支持了不少很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引起了广泛影响。今年8月,我有幸被聘为终评委主任,到呼和浩特市参加了“《蔡丽双杯草原颂》内蒙古风情全球歌词大奖赛”颁奖典礼和研讨活动。在几天的接触中,近距离领略了这位当代文坛奇女的风采。她既秀丽又端庄,既睿智又朴实,和她相处有安全感。我赠她一条幅,上写“爱国诗人,巾帼书家”,表示对她的敬重。1996年我曾受邀到深圳训练基地,为正在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部队谱写军歌。所以,读这部著作,如身临其境,心领神会。我作为在人民军队从戎四五十年的一位文艺老兵,见蔡博士写出了我早就想写而没有写出来的作品,不由得读着读着就拍案叫绝,忘情地吟唱起来。
  (二)
  《鱼水情深》,是一部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英雄史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驻扎香港的英国军队全部撤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成为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标志和象征,肩负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人民子弟兵驻港十几年来,事事处处践行着庄严承诺,熔铸着军民鱼水深情。正如歌词《进驻香港使命重》中的所唱的:“一月桃花开/三月紫荆秀/香港风光分外美/香江山水装水头/进驻香港使命比山重/千丝万缕情意浓似酒/港人笑容甜蜜蜜/幸福生活美悠悠。”新诗《美愿》中写道:“穿上军装的夙愿/终于在昂船洲军营践现/在灯火辉煌的夜晚/我依然眷恋故乡月光。”散文诗《钢铁团队》这样描述:“铁肩勇挑社稷重任,妙手高擎历史使命。从容的步履,睿智的思绪,缔结出胸有成竹的理性。携西子湖的秀色,融入维多利亚港的波光。在香江重大转机的关键时刻,驻军狮子山下,为青史谱写首章、演奏辉煌。”首首篇篇,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鱼水情深》,一幅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画卷。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中华民族之魂。散文《子弟兵救灾》,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汶川地震那年,北川房倒屋塌,一片废墟……战士们心如刀绞,团长号令全团指战员紧急集合,下达党中央最高指示:‘全军官兵全力抢救,进入作战状态。’最后宣布党委命令:‘所有独生子出列,向前三步走!’全场鸦雀无声,队列丝毫未有改变,全团官兵岿然不动。团长接着高声命令:‘所有非独生子出列,向前三步走!’‘刷刷刷’在场的官兵一致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个个昂首挺胸。‘全体立正!各单位立即奔赴指定现场,出发!’团长一声号令,指战员箭一般奔向救灾第一线……”寥寥数语,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勾勒出为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悲壮画面。中华诗词《寄茶到军营》:“绿涨清溪桃李馨,新茶瓣瓣恋人心。军营雀舌轮流品,都说清芬心上腾。”该书收入歌词68首,新诗100首,散文诗64章,散文46篇,中华诗词164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侧面、多层次的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
  作诗重在做人。蔡丽双原藉福建,定居香港。她知道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诗文新作集《鱼水情深》,艺术地再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等重要思想的复兴之光。
  爱国,是这部著作的一条主线,一个主题。“染黄我皮肤的是黄土地/我爱中华,我爱我的家;熏黑我头发的是方块字/我爱中华,我爱我的家。”(歌词《子弟兵爱中华》)“我有一颗长着翅膀的心/怀着伟烈的希望/飞翔宇宙/叩问千古,/滚滚黄河/沐浴我纯洁之身/巍巍昆仑/注我浩然正气/在澎湃中升华。”(新诗《心笛》)一颗爱国心、满腔爱国情,铸造成这些爱国诗文。
  创新,是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必由之路。诗人往往用第一人称,以自己充满爱的情怀去拥抱大千世界,讴歌人间的真、善、美。歌词《女兵之歌》《军人妻子情义稠》、新诗《蒙古族女兵》《女兵剑舞》、散文《写诗的女兵》等,显然有新的女性、诗人自己的心绪和身影。这部诗文新作,在选材的角度,开掘的深度,艺术的高度诸方面,都努力追求一个“新”字,新的构思,新的语言,新的韵味,新的境界,使其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包容,是中华儿女的宽阔胸怀和人文品格。《鱼水情深》诗文新作集,不仅写了驻港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而是藉此打造了一个文艺创作平台,重点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海纳百川,诗容天下。新诗《演绎和谐》:“一幕幕崇高的言行/发自内心的敬意/跳荡着文人的丽句/奉上感恩的赤子情/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新诗《我们热爱和平》:“作为共和国的军人/虽然天天与枪炮为伴/我们都热爱和平/我们都热爱自由。”散文诗《情系西藏》、中华诗词《欢呼“神舟七号”升空》等,绘声绘色地描写出全人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构想”的自由、平等、文明、民主、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景。
  厚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是一种风范,也是一股力量。新诗《美丽的乳房》题记中写道:“2008年5月16日,四川江油县一位女民警,在汶川大地震灾民庇护所里给一名孤儿喂奶。”诗的最后一节升华到“第三境界”:“年轻的妈妈/崇高的爱/那圣洁的乳房/定格为母亲的骄傲/铸成为永恒的美丽。”这部诗文新作集里,其它一些怀古励今、寄情山水、缅怀英烈,呼唤和平的力作,文以载道,处处闪烁着道德的光芒。正如诗人在《新诗》一辑首页上新笔题写的:“磊落胸襟怀布衣/耕耘茹苦作春犁/心萦邦国施才德/浚智人生一首诗。”
  写罢此稿雪已停。“西山晴雪”是燕京八大景之一。瑞雪兆丰年,心潮逐浪高。此刻,我遥望心仪已久而至今尚未去过的香港,不禁纵情唱起了《东方之珠》。歌声背景中,蔡丽双博士从霞光中走来,和我亲切握手。这位爱穿乳白色时装的文人天使,正应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句:“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蔡丽双至今已创作、出版了八十多部文学著作,身兼十几个文学社团要职,荣获很多国家级、世界级金杯等大奖。我更看重的是她的口碑,凡与她打过交道的人,都感到她是一个好人、善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蔡丽双博士的诗文是美丽的,爱也是美丽的。
  [作者简介]石祥,1939年1月生于河北省清河县,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将军级,职称为文字创作一级,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历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长等职。代表作有20世纪60年代的诗集《兵之歌》,70年代的配乐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曾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国内外;80年代有歌词《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这两首歌曲家喻户晓,久唱不衰;90年代有主创的《军人道德组歌》,全军将士广为传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1世纪以来,有歌曲《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及《春风颂》《永远的丰碑》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三届城运会写过会歌。是一位从战士出身成长起来的著名军旅诗人和歌词作家。
其他文献
嘎嘎作响的老水车  摇醒了林间的静寂  大雁扑棱着翅膀飞回来了  飞回来  北大荒的春天就来了  荒原深处的稗草  几十年了  黄黄绿绿站立成一面旗帜  攒动的身影  沼泽中的篝火  白桦林的帐棚  幔帐下的情爱  是噼啪啪生命的节拍  这个季节不再宁静  一畦畦蛙鸣  是黑土地匍匐的歌人  那粗糙的手虔诚地  拨动荒原喧嚣的旋律  远远地  像跳动的音符  清晰地勾勒出最原始的清明上河图  谛造
期刊
编者按:大学扩招后,除了确有80年代“千军万马冲过独木桥”实力的优秀学子们,许多所谓的大学生没有珍惜国家普及大学教育的大好时机去圆父辈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梦,以“天子骄子”自居,由父母承担着一切费用在大学里“小学而大玩”,不少人不但素质没有提高反而道德滑坡。如下三个片段绝对没有以偏概全之嫌,却足以提醒全国大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图书室占座VS图舒适占桌?  大学图书馆期刊室早有“请勿占座”、
期刊
本文记载的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教训,至今重温仍感敲心击腹。它所揭示的真理,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是一笔极为罕得的宝贵财富。  公元30年4月4日,耶稣进入了耶路撒冷。在举办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当着众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出卖我了。”随之,耶稣拿起一个饼掰开,送给旁边的人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他又端起杯来,递给在桌的人说:“这是我身上的血,为多数人流出来的。”  晚餐
期刊
薄雾浅尘涂天,  春雷隆隆,  细雨滴滴点点。  白桃羞,  青枣闪,  层林排山归南雁。  凝眉问鼓蛙,  何日虹龙穹庐转?  孤月单影深院。  暗香难解千千结,  天地一线顾鹊牵。  举杯荡愁云,  沉吟醉碧潭。  晓风依依,  吹落一帘珍珠泪。  阿里山,  今夜幽梦欢!  美丽新开封  看那龙亭湖黄叶上悬舞的蜻蜓  看那禹王台樱枝间双飞的蝶蛾  看那铁塔旁落日下接天的莲叶  看那包公祠青天
期刊
晃眼。像日生于空。和黄莺  对视了长长的一秒钟,一眨眼,一片白云急转  而去。伸手摸摸,二胡还在,空气还在  没有人。场院轻如一只柔掌  不停地擦拭着太阳、月亮、镜子和乳名  肉脚接着了地气,暖和起来了  试探着,朝墙外的风中扔了块石头  听不见回音,直到一对燕子带着亮光返回了旧巢  门始终为谁敞着。雨伞依旧斜靠在风里
期刊
内蒙古著名作家贺政民先生曾在一部长篇小说开篇写到:“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名胜,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景致。”后来有人套用此话,将地方改为城市,就成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名胜,小城市有小城市的景致。只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设计者已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城市的风格。于是,中国大地在20年间涌现出了以高楼大厦为主体的座座城市,只是这些城市从外表看如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言。当然,区别
期刊
岁月的风呼啸而去  冰封的人生失却灵动的印迹  春光和蔼中的鸟鸣啾啾  轻易打动的是人性的复活  光与影长久的对舞  演绎几出婀娜的剧幕  在时间的深处  在寂寞的深处  是我  受冻的灵魂  捡拾一路的泪珠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香港著名诗人、作家蔡丽双博士是近些年才开始涉笔歌词创作的。记得,当我第一次从有关报刊上看到她的歌词作品时,真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激动——须知,自将平生主要精力投注于歌词以来的漫长岁月里,我对于诗人、作家们介入歌词领域的期望,始终异常殷切而又始终如一。自然,面对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丽双博士的歌词作品,我更加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我在想,一位文坛名家能够对歌词给以关注,这无疑是歌词艺术的一件
期刊
茶起源于何时?从《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原名荼)而解之”。由此可知,茶的发现和利用迄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据《诗经》、《尔雅》、陆羽《茶经》等记载:茶,古称为“荼”,后称“茶”,亦称“桢”、“莪”、“茗”和“荈”。此外,还有“葭荼”、“苦荼”、“酪奴”等称呼。  《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樗
期刊
我是在2011年12月份认识陈力先生的。  2011年12月3日从江苏省苏州市回家的。那天下午,我还在旅途的车厢里接到了文友潘保根打来的电话,说是人民日报社有位姓陈的记者找我。人民日报社记者找我?找我有何事啊?我并不认识那位姓陈的记者啊。我搜刮着脑海的全部记忆,就是理不出这个人来。是谁?我想起安徽省日报社时评部的陈铁军,不对,陈铁军我们也没有打过交道,只是偶尔给他投稿一些小稿而已并无往来联系,更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