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与人类生活的美好需求和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四川省剑阁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共计47种(66个(份)),隶属于28科36属.乔木36种,占76.60%;灌木9种,占19.15%;木质藤本2种,占4.25%.(2)从垂直分布来看,剑阁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800~1600m之间的低山至中低中山区,占全部种类的62.12%.其中海拔1000~1500m的低中山区分布有23种野生林木种质,为第一大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区.(3)从水平分布来看,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至北部区域,占全部野生林木种质的69.70%.西南部的一些乡镇几乎没有野生林木种质分布.同时针对剑阁县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为提高川中丘陵区大量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的生态、经济功能,开展不同强度抚育间伐试验,探讨适宜间伐强度和林分密度,为该区域的低效防护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选取35~40年,郁闭度≥0.8,林下灌木盖度≤20%,草本盖度≤30%的人工柏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3种间伐强度(10%~15%,16%~25%,26%~35%)和对照(不间伐).对间伐12年后的林分按不同强度各设置大小为20m×20m的样地5个,共计20个.分别调查、测定林分乔木生长因子
研究不同C/N比对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元素释放动态的影响,为杉木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分解袋法对杉木凋落叶进行了为期300天的观测,凋落物设置4种C/N比:C/N比60.86(CK)、C/N比40.57(N1)、C/N比30.45(N2)、C/N比20.25(N3),测定林下植被去除和保留的杉木林内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含量并进行分析.(1)在杉木凋落叶分解期间,其C/N、C/P比值均比初始值低,而N/P比值则大于初始值;(2)N、P、Ca和Mn浓度以CK处理较高,不同处理的P、Ca和Mn浓度
2019年至2021年,对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开展调查,分别在土城、虎牙和泗耳各调查了1条垂直样带,总计下铗10729铗次,布设陷阱3530桶日,采集标本1556号.确认保护区有小型兽类4目14科38属56种.和以往名录对比,发现原来列出的52种小型兽类有21种需修订,其中12种为鉴定错误或资料来源有误,9种属于分类地位变化,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变更了以前名录中10个种的拉丁学名.调查新发现小型兽类16种,对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更新,对加强保护区内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通过将古树名木划分为经济果木型、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4个存活类型,分析了增城区不同存活类型古树名木的树种、数量、分布特征和衰弱情况,针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出3点对策:完善古树名木认定,细化古树名木分级分类系统;分级分类施策,细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细化管护及复壮措施,建立一树一策管护体系.
林业碳汇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功能,对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和项目实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管理、实施、成效和影响四个评价维度,构建了由4个准则层、12个方案层和40个评价要素组成的林业碳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更好服务于林业碳汇项目发展,为林业碳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借鉴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