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心理健康 问题 根源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关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人民论坛》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以及心理不平衡。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者甚至自杀。而接连发生的领导干部自杀事件,更是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也暴露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及主要表现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在2006年7月中组部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已明确把心理素质的测评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考察范畴。目前,在北京、四川等地区,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都已经将心理测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
领导干部心理是否健康影响的不仅是个人,领导干部承担着谋划全局、决策拍板的职能,肩负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否顺利发展的重任。要想做好工作,领导干部除了具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能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他所在地区所在单位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作为公权人物,其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是私人问题,更是公共事件。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以及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更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我党历来就有关心爱护干部的好传统,关心其思想、政治、工作、生活,还要关心和呵护领导干部的心理,把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二、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也应该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焦虑、抑郁,甚至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目前我国领导干部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倦怠。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看到与自己差不多的人一个个提拔重用,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于是总感觉“怀才不遇”,常叹息命运不公。自认付出多,回报少,贡献大,评价低。感到提拔无望,工作便懒懒散散,被动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毫无进取之心,意志逐渐消沉。
二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有些领导工作上急功近利,表现欲强,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一旦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便显得心烦意乱。
三是恐惧。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领导干部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存在“能力恐慌”的现象;还有少数干部因为贪污腐败问题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四是抑郁。领导干部因为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一些信访、拆迁、纪检、司法等部门领导往往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碰到问题又很难找到合适对象倾诉。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反应迟钝或整日沉默不语,或者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自卑甚至绝望、厌世。
五是狂妄。有些领导干部长期担任领导职务,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或者自以为是,听不进同事及下属的合理意见,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
三、干部心理问题的根源
干部心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工作任务艰巨、过繁的原因,还包括主观方面个性修养、自我调适不够所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作压力增加。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复杂。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一方面肩负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双重责任,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使得许多干部精神紧张、思想焦虑、畏难情绪加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对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重视学习,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时,这些领导干部自然“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适,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焦躁、易激动,与人交往心存疑虑,对待工作顾虑重重,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2、竞争压力加剧。对于很多领导干部而言,自身价值往往是通过职务的晋升来体现的,很多人为了能够竞争到期望中的职位不断努力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但是我国干部队伍结构呈“金字塔形”,干部晋升的渠道越往上越窄,事业的成功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待完善,难以保证优秀人才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任用,因此,不少干部困惑于自己的各种能力都不错,为什么一直不能被提拔?此时容易出现自恋心理、过敏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等心理问题,而这种晋升的压力使干部长期处于焦虑中。
3、人际关系复杂。中国人历来重视人际关系的交往,领导干部尤其如此。几乎每位干部都重视各方面的沟通、平衡、协调和应酬,重视构建与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而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他们还要抵御随之而来的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舆论、社会反响、社会评价的无形压力。这种人际重负使部分干部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心理恐慌状态。
4、家庭生活矛盾。领导干部作为个体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无疑也要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待遇问题、子女入学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婚姻问题等等。而且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同样要孝顺父母、教育子女、爱护配偶。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应酬当中,陪伴家庭成员的时间自然减少,也忽视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和谐,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心理。轻者使领导心情烦躁或低落,工作效率下降;重则使领导心理出现扭曲,继而出现不健康的行为。
5、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干部认为患了心理疾病是“很丢人”的事,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担心影响自己的地位或者受到他人的另眼看待,往往不愿意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于是心里不舒服也只能自己闷在心里;部分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克制、忍耐,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能力欠缺造成的,不注意渲泄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少数干部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自我调节。由于心理压力不能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身体不适。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是维护干部心理健康的根本策略。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坚定、胸怀全局、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主任科员,硕士)
参考文献:
[1]沈泉涌.干部心理健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共产党人,2006,(6):37-39.
[2]王晋林.正确认识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黑龙江史志,2010,(21):210-211.
[3]万纪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和心理保健.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08):13-15.
[4]于慎之.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塑造与提升.红旗出版社,2011.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心理健康 问题 根源
中图分类号:D669.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关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人民论坛》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以及心理不平衡。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者甚至自杀。而接连发生的领导干部自杀事件,更是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也暴露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及主要表现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在2006年7月中组部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已明确把心理素质的测评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考察范畴。目前,在北京、四川等地区,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都已经将心理测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
领导干部心理是否健康影响的不仅是个人,领导干部承担着谋划全局、决策拍板的职能,肩负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否顺利发展的重任。要想做好工作,领导干部除了具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能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他所在地区所在单位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作为公权人物,其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是私人问题,更是公共事件。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以及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更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我党历来就有关心爱护干部的好传统,关心其思想、政治、工作、生活,还要关心和呵护领导干部的心理,把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二、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也应该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焦虑、抑郁,甚至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目前我国领导干部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倦怠。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看到与自己差不多的人一个个提拔重用,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于是总感觉“怀才不遇”,常叹息命运不公。自认付出多,回报少,贡献大,评价低。感到提拔无望,工作便懒懒散散,被动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毫无进取之心,意志逐渐消沉。
二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有些领导工作上急功近利,表现欲强,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一旦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便显得心烦意乱。
三是恐惧。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领导干部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存在“能力恐慌”的现象;还有少数干部因为贪污腐败问题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四是抑郁。领导干部因为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一些信访、拆迁、纪检、司法等部门领导往往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碰到问题又很难找到合适对象倾诉。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反应迟钝或整日沉默不语,或者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自卑甚至绝望、厌世。
五是狂妄。有些领导干部长期担任领导职务,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或者自以为是,听不进同事及下属的合理意见,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
三、干部心理问题的根源
干部心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工作任务艰巨、过繁的原因,还包括主观方面个性修养、自我调适不够所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作压力增加。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复杂。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一方面肩负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双重责任,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使得许多干部精神紧张、思想焦虑、畏难情绪加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对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重视学习,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时,这些领导干部自然“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适,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焦躁、易激动,与人交往心存疑虑,对待工作顾虑重重,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2、竞争压力加剧。对于很多领导干部而言,自身价值往往是通过职务的晋升来体现的,很多人为了能够竞争到期望中的职位不断努力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但是我国干部队伍结构呈“金字塔形”,干部晋升的渠道越往上越窄,事业的成功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待完善,难以保证优秀人才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任用,因此,不少干部困惑于自己的各种能力都不错,为什么一直不能被提拔?此时容易出现自恋心理、过敏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等心理问题,而这种晋升的压力使干部长期处于焦虑中。
3、人际关系复杂。中国人历来重视人际关系的交往,领导干部尤其如此。几乎每位干部都重视各方面的沟通、平衡、协调和应酬,重视构建与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而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他们还要抵御随之而来的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舆论、社会反响、社会评价的无形压力。这种人际重负使部分干部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心理恐慌状态。
4、家庭生活矛盾。领导干部作为个体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无疑也要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待遇问题、子女入学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婚姻问题等等。而且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同样要孝顺父母、教育子女、爱护配偶。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应酬当中,陪伴家庭成员的时间自然减少,也忽视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和谐,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心理。轻者使领导心情烦躁或低落,工作效率下降;重则使领导心理出现扭曲,继而出现不健康的行为。
5、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干部认为患了心理疾病是“很丢人”的事,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担心影响自己的地位或者受到他人的另眼看待,往往不愿意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于是心里不舒服也只能自己闷在心里;部分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克制、忍耐,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能力欠缺造成的,不注意渲泄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少数干部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自我调节。由于心理压力不能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身体不适。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是维护干部心理健康的根本策略。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坚定、胸怀全局、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主任科员,硕士)
参考文献:
[1]沈泉涌.干部心理健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共产党人,2006,(6):37-39.
[2]王晋林.正确认识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黑龙江史志,2010,(21):210-211.
[3]万纪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和心理保健.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08):13-15.
[4]于慎之.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塑造与提升.红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