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中国: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展品是一个怎样的搜集过程?
  根志优:这些文字、照片、影像和文物,是用20多年的时间陆陆续续收集的,还有一些是各个族群提供的。很多长辈知道我要参展,要把它们送给我,但我觉得不可以,还是需要付费的。很多展品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们是长辈手工制作的,只有一件。
  今日中国: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族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根志优:只能用两个字:无奈。他们很想要传承,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学者专家来到部落,有时却没有忠实地记录和呈现该民族的记忆和生活习俗,而是进行主观的诠释。要做文化保存,首先应该征询该民族的头目、长老、族人,商讨该民族的语言习俗、生活智慧,敞开心胸找出那些属于民族自己的真正的文化。一些错误的诠释对于文化反倒是种伤害。
  今日中国:如何解释您所推崇的“民族教育”?
  根志优:为什么我二十年来很认真在每一个部落和族群做记录,听老人家的话?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在推动民族的教育政策的时候,不要只想到现代的教育,也要尊重民族的教育。
  它不只是民族的语言,更多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小时候,爷爷一直教育我,例如狩猎的时候,绝不能随便打,一定要等到冬天去打老的跟公的,母的我们不打,打得够吃就好了。
  有时爷爷会说:“你坐下来,你听一听风的声音,它会讲话的。你看现在这个云往这里走,等一下就要下雨。”四季的日出日落都不一样。他会对我说:“孙子,现在不能再走了,太阳到那个山了。我们要找个地方扎营生起火来,天黑就来不及了。”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虽然我们没有文字,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在的社会忽略了民族原有的教育体系,造成了文化断层。
  今日中国:您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根志优:这个核心是怎么与大自然共处。台湾四面环海,一年有多少风灾?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能够在大自然里边生活得那么好?我小时候在山上住那么久,也没有见过我们的房屋垮了,也没有看到后山士石流,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今日中國:您所说的“生活智慧”是否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土著人日致词中提到的“传统知识、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根志优:没错,只是引述的中文不同而已,现在讲求环保的生活哲学,其实就是非常符合原住民的哲学一一人如何跟大自然相处。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教育中长大。我非常幸福,既有爷爷给我的传统的民族教育,也接受现代的教育。在自己身上,我发现二者结合不是难事。身为长者、父母者和推动政策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今日中国:你怎么评价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根志优:四百多年来,真正在台湾设立专门负责文化保存的单位(台湾原住民委员会)也就是这十一二年。这些年来,也有许多很好的政策在推动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但由于常常没有专款专用,效果并不明显。
  马英九上台后推的第一个原住民政策,就是民族自治。这是所有台湾原住民期待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以自治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族群。我们很期待这个政策的落实,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来规划我们想要做的,现在很多政策不是我们想要的。
  今日中国:您如何评价台湾少数民族群体?
  根志优:台湾自有外来政权以来,好像从来没有心真正对待过原住民,觉得我们是落后的民族、是蕃人,不是掠夺就是伤害。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我们的土地就抢,抢不了就打就杀,这在历史上都非常清楚。
  很多台湾学者都想写一本台湾史,但到最后都写不完。因为假如站在汉族的立场来写,会发现原住民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的事实无法改变,台湾的一切都是跟原住民有关的,而他们却是被侵略、被伤害的。很多学者朋友告诉我,他们写到最后会不断自问:怎么会这样?完全没有把这些民族当人在看待。
  今日中国:您也在书写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
  根志优:当我在写《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变迁》时,时常自己都会掉眼泪,写到最后我不仅敬佩我们各个族群的祖先,我更要以身为原住民而骄傲,没有我们祖先这么坚守自己的家园和坚守民族的传统,我们可能早就在这个洪流中被完完全全同化掉了。我觉得每一位台湾原住民都要对长辈心怀敬意。当你对历史了解得越多,越会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
  今日中国:您希望这个展览起到怎样的作用?
  根志优:我刚在讲解时,有位老人跑过来说:“我告诉你,我去过台湾啊。你讲的很好,为什么我上次去都没听到呢?原来日月潭边上住的是邵族啊。”我觉得大家相互的交流,可以为两岸人民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相互认识的机会,我也更希望透过这次展览让朋友们了解到:台湾的某个地方,原来是原住民住的地方。如果到了那个地方会跟导游说,我想吃吃风味餐,买买他们的手工艺品。
其他文献
我去过很多美 的地方:有跨国大瀑布的德天,有美 沙滩的海南,有可爱大熊猫的成都……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风景如画的九寨沟。  我跟爸爸、媽妈去九寨沟的时候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秋天,一眼看过去,整座山都是火红的、金黄的,湖水清澈(chè),还有各种飞翔(xiánɡ)的鸟儿……九寨沟的任何一处景色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小小的我沿着弯曲的山路,自己爬上了九寨沟海拔最高的地方。爸爸、妈妈夸我“特别的棒”,直到今
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个多小时的国庆庆典,承载了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祖国感到自豪    中国民众对国庆庆典的反应最为热烈。国庆节当天庆典一结束,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网民们表达的自豪、喜悦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祝福。“胡主席的一声‘开始’,是中国在新世纪继续奋勇前进的号角!我为中国的强盛自豪!”署名“华人”的网友这样写道。  来自中国香港的全国人大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最美的是纯真的眼眸,  最美的是甜美的笑容,  最美的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最美的是路边的一朵野花,  最美的是天边飘浮的云朵……  不,我说,最美的应该是人的心灵!  【主办单位】  广西教育杂志社  【活动主题】  最美的……  【参与对象】  全区中学生、小学生  【作品要求】  ★原创单幅彩色平面绘画作品(谢绝临摹、黑白、多格画稿)。  ★内容积极健康,绘画手
2008年底,央视记者白岩松采访我时,要我用一个字形容2008年的国际形势,我选择了“变”字。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金融海啸、格鲁吉亚战争和加沙的战争,这些都是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反映。    2009年的国际形势是去年的继续,有哪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看点呢?我以为有四大看点:第一是经济危机如何发展,二是奥巴马上台后如何“变革”,三是大国关系如何演变,四是热点问题如何变化
准备拍照等
校园侦探团
本期今日视点《家庭生活中的梦想》在两会将开之时,不谈代表、委员的风采,也不谈“一号提案”的光芒,专谈平民百姓的生活梦想,似远实近。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及今年工作重点就是富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为之不懈地努力,因为我们深知有梦想才能指引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组报道用6个平民事例、一篇专家论说,具体而又全面地展示了当今的头等大事。6户寻常人家,生活梦想是那么的
在四川地震灾区的4天时间里,我心中始终了云满着复杂的感情,有时是忧愁和伤感,有时又充满希望。  我们的第一站是北川老县城,城里的居民早已搬到附近的新县城里,两地距离大约20分钟车程。北川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死亡人数约2万人。  震后,老北川县城被改造成了地震纪念馆,供人们悼念遇难者。当地官员告诉我们,除了地震纪念日,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很少到这里来,因为大家仍然无法直面那些痛苦的回忆。 
画,贵在雅俗之间。太雅,曲高和寡,不仅大众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失之于纤细、柔弱;过俗,缺乏应有的艺术品格,表面上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实际上低估和轻视了群众的欣赏水平,最后还会失掉群众。雅与俗是艺术品格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俗话说“大俗大雅”,“俗”得有格调、有品位,如许多民间艺术品,反而成为“大雅”。此外,艺术史告诉我们,格调高的艺术同样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艺术家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做到雅
1945年8月,中华民族艰苦的八年抗战获得胜利。次年3月19日,一位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法学博士从上海江湾机场登上飞机,前往东京。现代中国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就此开始书写。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登载这一消息。上海南京路上的报童挥动着报纸边跑边喊:“看报!看报!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梅汝璈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城外小镇,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