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Band 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在老年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心电与循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老年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普及,临床由于拔鞘后压迫不当导致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等并发症并不少见.近年来我们对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采用TRBand 装置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慌气短5年余,加重3d,昏厥1次入院.体检:T 36.5 ℃,P 58次 / min,R 20次 / min,BP 120 / 60mmHg,神清,左侧呼吸运动略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
隐匿性传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电现象之一,系指窦性或异位激动兴奋了心脏传导组织,虽未能传至心房或心室,在体表心电图上未显示P波或Qrts波群,但会影响下一个激动传导或形成,
期刊
1791年意大利医师Galvani发现蛙腿用电刺激会收缩。1842年Malteuei、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发现心跳的电活动。1875年IAt,pman发明毛细管静电计(capilary electrometer),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晕厥2年伴尿失禁1次收住入院.当时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电解质检查均未见异常.外院心电监测示窦性心动过缓,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早期ST-T改变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后的28例分成A组16例(支架术后1hST
对1900年以来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8.0级以上地震与川滇地区5.0级以上地震作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并利用跨断层位移流动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海域8.7级地震前后,川滇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印尼8.7级地震后,川滇地区1~3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2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1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至少两次;纬度27°
相当一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心脏运动不同步,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通过起搏系
患者男性,41岁。间断发作心悸、气喘2年余,呈突发突止,可于深吸气后屏气而缓解。此次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突发心悸、胸闷,屏气后未能缓解,遂来院就诊。心电图(图IA)检查示:QRS形态正
从大地测量学的角度论述了垂线偏差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现代垂线偏差的含义和测定方法。通过对垂线偏差量级和误差大小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长周期的、幅度较小的非潮汐变化要小于潮汐变化,但短周期的、幅度较大的非潮汐变化则可能与潮汐变化相当,个别地区甚至还会超过潮汐变化,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用重复重力测量的方法检测到,这也说明重复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摘要:本文主要以传统人事管理为出发点,对传统人事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