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动物词汇隐喻喻义对比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隐喻是一种教学语言运用修辞手段,是在两类事物进行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研究事物时的心理问题行为、语言环境行为和文化教育行为。动物隐喻是将动物概念映射到其他目标领域以获得新的意义的认知过程。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俄汉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进行比较,可以進一步深化人们对俄汉隐喻的认知和研究,帮助俄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民族的审美评价和思维方式,更深入地理解俄罗斯文化。
  【关键词】 动物隐喻;俄汉语互译;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108-0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反映。隐喻的本质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表现为具体的源范畴向抽象的目标范畴的映射。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在拥有不同民族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国家中,又体现出不同文化的认知基础,因此其发展必然存在着相似性与差异性。而动物是人类最熟悉的事物,也就最容易构成隐喻。动物词汇的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动物的认知体现着人们对周围生活世界的认知。当人们在认知其他外在事物时,由于语言中缺乏相应的现成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而通过联想,依靠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将动物与外在事物关联起来,用动物词汇来指代另一种事物,或在认知社会经济、政治等一些抽象概念时,将动物的特征通过映射转移到抽象事物上,用动物的特征去理解其他的较为复杂的抽象概念。动物隐喻是以动物概念为源范畴向其目标范畴进行映射,从而获得新的意义的认知发展过程。
  一、由动物域向人体域的映射
  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人与动物无论是在基因、特征、行为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外表的生物特征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动物和人在外形上的相似性,例如,“鹰钩鼻”“鹅蛋脸”“鱼尾纹”“虎牙”等等。因此,在俄汉语中都有大量根据动物形态特征来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的词汇。例如:
  спина тигра,поясница медведя(虎背熊腰)
  козлиная бородка(山羊胡)
  тигриные зубы(虎牙)
  заячья губа(兔唇)
  заострённые подбородок и обезьяньи щеки (尖嘴猴腮)
  орлиный нос(鹰钩鼻)
  (1)У него орлиный нос и козлиная бородка.(他有鹰钩鼻和山羊胡。)
  (2)В нашем классе есть девочка с хвостиками.(在我们班里有一个梳着马尾辫子的女孩。)
  (3)Худой,смуглый,с запавшими щеками,огромным орлиным носом,высоким открытым лбом и тонкими,сжатыми в одну линию губами.(又黑又瘦得陷进去的脸颊,大大的鹰钩鼻,又高又宽的前额,紧紧抿成一条线的嘴唇。)
  在俄语和汉语中,动物词汇用来表达人体器官。在用动物词表达人体器官的隐喻意义时,汉语通常用一个词,而俄语通常用比较短语来表达。例如:узор,напоминающий рыбий хвост(鱼尾纹)、брови,как гусеницы шелкопряда(蚕眉)等。
  二、由动物域向评价域的映射
  自然界的动物由于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基于对某些动物特定的秉性的深刻印象,人们经常会用此来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人身上,例如:
  бирюк  [ (离群的孤狼)孤僻的人 ]
  лев [ (狮子) 勇敢的人]
  осёл  [ (驴) 倔强的人]
  лиса [ (狐狸) 狡猾的人]
  черепаха [ (乌龟) 爱磨蹭的人]
  медведь [ (熊) 又蠢又笨的人]
  гусь [ (鹅,雁) 不讲信用的人]
  свинья [ (猪) 邋遢、肮脏的人]
  волк [ (狼) 凶狠的人]
  шакал[ (豺) 贪婪的,卑鄙的人]
  以上例子都是关于用动物的词语来评价人的好或坏的性格,这与动物和人的性格相似,与人的联想有关。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俄汉对动物特征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这也体现在动物隐喻中。比如俄罗斯人认为сорока (喜鹊)有“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隐喻意义,在中国通常喜鹊却寓意着喜事临门、吉祥如意。俄罗斯人认为заяц (兔子) 是“胆小、怯弱”的,中国人却通常认为兔子是“可爱、善良、无辜”的。медведь(熊)是象征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俄罗斯人心中是“心地善良、伟大”的象征,经常被用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而熊在中国人心中多是“愚蠢、懦弱、笨手笨脚”的。俄汉中对动物评价都是与人们自身的联想有关的,对同一动物的联想不同是由于俄汉有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
  三、由动物域向政治、经济域的映射
  俄汉语动物名称的这种文化隐喻性转义也被广泛地用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用以进行表示通过这些研究领域的现象、行为、活动等。在政治领域中,例如: страус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鸵鸟政策 (回避解决问题) ],ястреб (鹰——鹰派、 主张用武力解决争端的一派),голубь  (鸽子——鸽派,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指与“鹰派”对立的政治活动家)。动物词语被用于经济领域时,用来表示商品名称或者形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例如: бычий рынок (牛市), медвежий рынок ( 熊市)。这种动物隐喻性转义在汉语中也较为常见,例如“牛市、熊市、鹰派”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政治、经济方面俄汉语中动物的文化隐喻性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其实,“鹰派”和“鸽派”最早起源于美国1810年的政治派系之争,现被广泛用于政治领域。而“牛市”“熊市”则起源于古代欧洲的“斗牛”和“斗熊”,两种动物进犯对手的方法与股票走势类似,因此人们将这两种动物的此类特征用于股市和商场,现广泛用于经济领域中。由此,可以得出由动物域向政治、经济域映射时,与世界历史、文化、当时经济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四、由动物域向文学现象域的映射
  隐喻作为最常见的表达手段和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被廣泛用于文学作品中。例如,在中国和俄罗斯,гадкий утёнок(丑小鸭)这一文学形象具有象征意义:不被关注、遇到挫折和痛苦的小孩子或年轻人,但只要他们心怀梦想,通过拼搏也会成为“白天鹅”。而在俄语中лебедь(天鹅)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罗斯文化中天鹅就被认为是“神圣之鸟”,天鹅是“神圣”“纯洁”的象征。天鹅在俄罗斯文化中还是忠贞的爱情的象征,传说天鹅会在伴侣死去后绝食自尽或因悲伤过度而死。而在生命的尽头,垂死的天鹅会唱出它生命中最美的一首歌。由此产生了俄语中非常有名的短语лебединая песня (天鹅之歌)。在俄语中被用来形容杰出人物一生中最后的不朽著作。
  五、结语
  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对俄汉语中动物学习词汇所含的隐喻喻义的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得出俄汉语中动物词汇在跨域映射上体现出来了很大的相似性。然而,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动物词汇的隐喻喻义又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不同时期民族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种认知比较分析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俄汉语言学习、翻译和词典编纂有很大的帮助,对跨文化对话和俄语教学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长娟,王金凤.俄英汉语中某些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74-76.
  [2]汪成慧.俄汉动物语汇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95-98.
  [3]程静.俄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王金花.含有动物词汇谚语的俄汉互译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06):91-93.
  [5]巩凤梅.俄汉动物形象隐喻义对比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198-199.
  [6]王雪飞.俄汉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姚佳琪,女,汉族,河南荥阳人,本科在读,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俄语专业。
其他文献
前情提要  天刀门五雄在铁热克村遭遇神秘的人头收割者,原本就受伤不轻的众人,终究是无力抵挡,死伤惨重。吴土焙被当作活口,擒至钟山。在钟山遇到阿依古丽,并且阴差阳错之间,吴土焙帮助雷六鼎击杀魔头潘笑夫。休整数月后,吴土焙带着阿依古丽离开钟山,前去铁热客村寻找谭火池,并踏上了返回山东的旅程。  第四章 斗蛟擒鳌  山叠嶂,水流长。烈日炎,月色凉。竹箫一曲断人肠。风尘满面心如洗,应知路途多风光。驼铃嘹喑
期刊
【摘要】随着近代中国的国门被外来势力打开,殖民经济传入并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小农经济体制,外来的思想文化也不断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思想文化传入,国内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思想道德伦理被打破。五四运动时期,最先接触外来文化的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进行鞭挞,提出人人平等。女性权利平等作为民主的一部分,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女权思想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这前所未有的女
期刊
【摘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加剧,离不开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发展的一个标志是铁的使用技术愈加精湛。冶铁技术催化加速了农业和军事上的革新,并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助长了诸侯欲取代周天子的勃勃野心。  【关键词】战国;铁器;冶铸技术;兼并战争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39-0054-02  平王东迁后中国社会进入了
期刊
【摘要】宋玉其人及作品中的文学典故、文学主题在清代散曲中被频繁提及和援引,通过梳理全清散曲发现,对于宋玉及其作品的接受既呈现出和元明散曲中一以贯之的承袭特点,即多附会于男女情事,同时亦有向本事本义回归的出新。  【关键词】清代散曲;宋玉;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043-04  宋玉批评自汉代始,史载可查者
期刊
【摘要】婚俗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事项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既保存了对特定仪礼的传承,也发生过一些变迁。本文以婚俗中的“相亲”为例,简要梳理了宋代开始至今,相亲活动在流传的普遍性、发起者、参与者、活动地点与形式等方面的传承与变迁情况。  【关键词】婚俗;变迁;相亲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064-02  中国的婚俗源远流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寄托了我国的民族精神,映现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活跃于我国民间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逝速度也在加快,其命运堪忧。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丧失了生存的土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因此,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对有关盐城非遗文化的影像文本进行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其在传承与保护中传播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合适的传播策略。  【关
期刊
【摘要】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因此,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莫过于日常寒暄语。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哪个国家,在不同的场合,人与人之间都要进行寒暄。而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对象,寒暄用语的使用方法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中日日常交流时的寒暄用语为中心,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性。  【关键词】 寒暄语;中日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作品的风格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刘德润、刘淙淙的日译本和加地伸行的日译本可知,不同国家的译者受到自身知识结构、母语、受众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论语》;日译本;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110-02  基金项目:青
期刊
【摘要】屈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是世界确定纪念的文化名人。他的宗国情怀历来深受人民的普遍称颂,也引发人们旷日持久地探究。通过了解其家世,考证其生活的环境,琢磨其工作的经历,阅读其文章,观察其外在表现,体悟其内在心理,汇集诸家对其的评述,依据个人现有的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积累,屈原的宗国情怀可以归纳为绝对的忠诚、崇高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资世的明鉴四个方面。  【关键词】浅论;屈原;宗国情怀  
期刊
【摘要】“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体现了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的重视与决心。而传承人作为非遗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寄托尤为重要。本文立足社会现实,力图探寻嫩江流域满族非遗传承人保护发展策略。  【关键词】满族非遗;非遗传承人;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