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集成化自动移液工作站系统及应用

来源 :合成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样本,对通量、精准度和时效性有很高要求.手动液体分装、转移和分发等操作不仅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工作负荷,还是导致实验误差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搭建以移液工作站为核心的小型集成化自动移液工作站系统,整合必要的外围设备,并通过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协调各个设备运行,可用于完成大量耗费人力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数据质量.本文结合研究团队所搭建的自动移液工作站系统,介绍了集成化移液工作站系统的主要组成,分享其在菌株及培养基评价、酶的定向进化筛选、自动诱导表达及粗酶液制备、酶联免疫吸附筛选、高通量质粒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集成化移液工作站系统的不足和购置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预计集成化移液工作站系统将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从硬件、软件、人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国产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进步.希望能为科研人员今后设计和添置类似的集成化移液工作站系统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是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集合体,在不同学科中又会有更为具体的分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初中地理教学是夯实地理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给予足够重视.
期刊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进一步深化中亚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区域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文化传播引发的核心价值观输出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实自己,其中旅游最为常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或“朝阳产业”,其不仅能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还能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就近提供物质产品与精神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还能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地理环境作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不仅决定着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与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该旅游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遗传进化是生物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都是动态变化的,生物通过进化更好地适应环境.定量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合成系统定量刻画生物学规律,以及基于理性设计和改造人工生命系统来解答生命科学前沿问题.然而,目前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满足理性设计和定量可控的要求.尽管人工生命系统产生于实验室,但其同样受到进化法则的支配,比如突变、遗传漂变、达尔文自然选择等,因此需要利用进化规律帮助设计和构建更加稳定的人工生命系统;反过来,简单、周期短且可控的定量合成生物系统也可帮助研究生物进
文学创作是作者进行自我探索与向外表达的重要过程,其以自身所处的时间与空间完成思想交流与表达输出,使自己的生命情感、生活体验与底层逻辑同地域自然人文环境相照应,从而完成特色化的文学风格创设.地理环境为创作者的物质体验及外在感知提供了初始资料,并进一步促成其创作审美意识风格的确立,作品也不断地为地域环境赋予新的象征以丰满其形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也揭示了生态环境与文学创作间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批评视域下,读者对作品的解读逐渐转向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揭示人类精神世界同生态
期刊
利用来源广、价格低、易制备且储量丰富的一碳化合物作为底物,通过构建甲基营养型细胞工厂,生物合成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不仅可以促进一碳资源的洁净利用,同时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深入了解甲基营养型微生物(天然型和合成型)的一碳代谢网络,是高效利用一碳化合物进行生物炼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多种一碳化合物(甲烷、甲醇、甲酸和二氧化碳)生物炼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甲基营养型微生物(天然型和合成型)的关键代谢酶及多种代谢网络;(2)基于多种甲基营养型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文章最后
合成基因组学通过设计与合成大片段DNA序列,开展基因组尺度的工程化改造或从头合成,从而揭示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并构建预定功能的生物.正如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低等模式生物中合成基因组学的实践,对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片段DNA设计再造也必然会加深对更为复杂的动物基因组的理解并加强对基因组的功能重塑.面对生命健康领域存在的重大挑战,设计合成哺乳动物大片段DNA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染色体疾病模型构建、人源化免疫系统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大片段D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设计和操纵仍是
Science期刊于2021年4月30日刊登了3篇关于Z-基因组的研究论文.本文将重点评论其中赵素文、张雁和赵惠民三个实验室的合作论文:介绍多酶系统介导的Z-基因组生物合成、降低宿主菌中dATP浓度的dATPase和DUF550发现,并阐明Z-基因组的测序鉴定和功能意义.44年前,苏联科学家首次发现二氨基嘌呤(Z)存在于蓝藻噬菌体(cyanophage)S-2L的基因组中.Z是一种特殊的碱基,它完全取代了腺嘌呤并与胸腺嘧啶形成三个氢键,Z-基因组的生物合成通路一直是未解之谜.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实验室、天津
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难治性疾病仍是困扰我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疾病创新治疗策略,并显示出巨大潜力.人工构建的基因线路可特异性地识别、区分疾病细胞和正常细胞,并控制疾病细胞命运,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然而构建基因线路用于疾病治疗的挑战之一是缺乏有效、可编程、安全和序列特异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自从首次被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编辑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业和医学领域.除Cas9诱导的indel突变外,CRISPR/Cas能够进行DNA/RNA的
功能性菌群构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随着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介绍功能性菌群的研究进展.第一,功能性菌群研究的初衷及其相对于单一生物体工程的优势和设计难点;第二,功能性菌群研究中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设计策略;第三,功能性菌群的分析工具,包括“宏组学”和“多组学联用”手段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软件.第四,分别从设计策略和分析工具方面出发,总结了功能性菌群构建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以“智能设计”为核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