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特点及其内涵建设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通过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教学研究型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总结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几项具体举措。
  【关键词】内涵建设 教学研究型高校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等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导方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指学校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内外部资源,挖掘现有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以提高办学质量,突出特色,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为目的的发展模式。[1] 教学研究型高校应当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一、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教学研究型高校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办学类型,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教学研究型高校也开始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的任务。
  (一)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高
  教学研究型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举全校之力组织现有学科积极开展学科建设,不惜重金吸纳优质科研人才,增强学科实力,将申请新的硕士点、博士点,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教学研究型高校无论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倾斜。计划通过科研带动教学,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研究生教育发展受科研水平限制
  与研究型高校相比,教学研究型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普遍较短,科研基础薄弱。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与研究型大学竞争申请项目时往往处于弱势,申请项目难度大,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相对较低,项目数量相对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的科研项目少会导致研究生科研重复率高、科研资源浪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偏向外延发展
  教学研究型高校对申报新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十分重视。全力以赴准备学位点申报材料,却没能充分考虑后期招生、培养等问题,导致新的学位点申请下来后,出现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理想,毕业生论文水平不高等情况,走了外延式发展道路。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一)加强人才师资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才师资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是提升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教学研究型高校一方面要通过提供优越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机会来吸引校外优质人才进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校内研究生导师业务水平的考核,建立淘汰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应当取消其指导学生的资格,通过流动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实力强的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科研条件
  研究生主要通过跟随导师开展科研项目来实现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开展的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研究,可以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良好机会。再次基础上教学研究型高校还应当为研究生及导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方面要努力申请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增强学校的科研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校际联系,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科学培养制度,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型高校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任务分级分工。校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相关目标,建立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推动机制,加强监督和指导,各学位点所属学院负责具体落实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分工和明确责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四)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型高校在申报新的学位点时,应当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出发,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源,参考当地学位授权点布局情况,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和申报。此外,除了合理申请学位点,做好现有学位点的评估工作也是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国家会定期对已获批的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进行审核,考察学科现有水平是否仍然符合学位授权的基本要求。[2]最后,在完成国家统一进行的评估的基础之上,教学研究型高校还应当积极组织校内的自我评估,从学校层面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把好质量关。
  (五)把握学校建设情况,寻求自身特色发展
  教学研究型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时,可以据学校整体发展情况对学科分布进行规划,调整合并老的学位点,重点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并着力对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使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优势互补,通过特色学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升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总结
  教学研究型高校应当在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同时又要以学科建设、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为动力,推动本科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提高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崔翠霞.学科内涵建设与学位授权点申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简介:
  王菲(1989-),女,汉族,天津市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酝酿多时的高考改革终于在2013年底初见端倪,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北京、上海、浙江都积极响应,率先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在不久的将来,高考改革之风势必会吹遍神州大地,那么,作为与高考直接对接的高中教育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又将何去何从?是固步自封,还是试水改革,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关键词】高考改革
高校学生管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都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我国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
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本氏针茅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深度的沙埋和增加降水处理,研究了不同沙埋和增加降水处理对群落物种数的影响,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的影响以及对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现今社会中极其需求的人才,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高校应充分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同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在教育上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维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几种教学管理模式,分析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几点建
【摘要】MOOC风靡一时,它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人类教育的一次革新,这对扩大教育规模,刺激教育竞争,促进优质资源均等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人们在疯狂追逐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同时,MOOC通过率低,学生负担加重,MOOC使得高等教育商业化和培训化,学习群体同质化等现象引起了我们对MOOC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反思。  【关键词】MOOC 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3-01  一、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状  2015年4月7日人民大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男生从八楼厕所跳下,当场死亡。据悉,这是人民大学宿舍5号楼第二次发生学生跳楼事件,为何近年频频发生学生跳楼自杀事件?难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也能堂而皇之的说这是因为高校学生压力太大或者沉重的说一句学校也有责任就安心了吗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给我国的家校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立足当前,从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局限性出发探讨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家校合作的提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面对挑战,本文提出应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实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与网络化家校合作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家校合作 信息网络化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多花木蓝(Indigoferaamblyantha)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在园林护坡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种子不耐久贮,种子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衰退。为了延长多花木蓝种子
【摘要】本文应用调查走访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资料,从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客观地指出其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人员配备、课程建设及指导方式、就业情况反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业指导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高职生重技能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定位不准确;社会参与支持力度不够。并总结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