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产生的背景,通过介绍目前江西省图书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互联网;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于海洋(1984—),男,江西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读者服务;宋来源(1991—),女,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王 丽(1985—),女,江西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46)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探索——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YG2017011)
   一、“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理念和模式,图书馆界亦是如此,一大批“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屡试不爽,如:“互联网+书屋”“互联网+民宿”“互联网+书店”等等。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推广应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建设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同时契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借阅’’互联网+信息服务’,形成面向移动终端、贯通线上线下的服务新格局”的目标,将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笔者和项目组成员认为,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志愿者服务是时代所驱、受众所驱、创新所驱。“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能成为志愿者、项目、管理方之间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多渠宣传的重要桥梁,能缩短服务与受众的距离,为受眾提供了多样化、人性化、便捷化的高品质服务。因此,笔者及项目团队拟以江西省图书馆(下文简称本馆)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例,深入剖析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解决策略。
   二、江西省图书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现状
   2017年,江西省图书馆启动了“互联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8年9月,江西省图书馆实现了“互联网+志愿服务”理念平台,即“江西省图书馆志愿者中心”平台,开展注册报名、发起志愿项目、志愿风采展示、积分兑换、政策理论培训五大功能板块。其目的是为志愿者提供一站式志愿服务体验,推动志愿服务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截至2018年12月底,网站的注册志愿者达到592人,发布志愿服务活动30次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月均1855小时,网站访问量较高。
   该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志愿者招募,发布志愿项目。平台开展了常规志愿服务项目、“与悦读同行 伴星孩成长”关注自闭症儿童项目、无障碍电影解说项目,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志愿项目进行报名,加入相应项目的团队,在线接收通知公告和活动简报。二是给予志愿团队更多权限。在江西省图书馆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的志愿团队,拥有更多的管理权限。团队负责人可以对报名志愿者进行管理,发起项目群、志愿者群,为项目活动分派具体人数,管理签到和监督评价,以此来保证项目活动的完成率与完成质量。三是设置志愿风采展示专栏。通过志愿风采栏目的文字和图片形式,及时表扬表彰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优秀事迹,旨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使志愿者从中获得荣誉感和归属感。定期开展志愿者个人和组织星级认定,将星级志愿者名单公布在平台。四是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证明电子档,志愿者可以随时查询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并打印志愿服务证明。
   三、江西省图书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方面各自为政,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根据《“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要求,应推动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汇聚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为社会公众便捷参与志愿服务、掌握志愿服务发展动态提供便利。当前,江西省图书馆志愿者中心处于一期建设,尚未与江西省志愿服务网进行数据对接。同时,在公共图书馆内部,江西省图书馆同样未实现公共图书馆内部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仅接收本馆服务的志愿者的注册申请,不接受南昌市辖区内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的申请。事实上,国外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图书馆系统内的志愿服务网站共建共享非常普遍,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皇后区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等,其志愿者网站都服务于系统内的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公共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在“同人同城同库”的资源整合对接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志愿者参与群体相对固定,层次与结构较为简单
   据统计,参与江西省图书馆志愿服务常规化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占90%,志愿者多为学生朋友,志愿服务内容也较为简单。而参与需要一定要求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如无障碍电影解说项目、“与悦读同行伴星孩成长”关注自闭症儿童项目的志愿者人数比例明显下降,主要是一方面志愿者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在图书馆做志愿者就是整理图书、解答读者咨询。没有把阅读推广、文化助残、亲子阅读、古籍普查、古籍修复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宣传没有做深做透,图书馆如何吸引更多志愿者关注、参与图书馆的文化志愿服务,是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参与度
   针对丰富和完善志愿者的具体待遇和措施,图书馆可以和企业合作,推出相应奖励。在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星级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和志愿者优惠让利活动等。如广东五星级志愿者在唯品会首次购物时,唯品会向其赠送50元;广东星级志愿者持志愿者在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及五四青年等重大节日享受苏宁广场专场活动。同等条件下,苏宁广场在招聘中优先录用广东五星级志愿者;厦门市连续两年由财政出资为所有注册志愿者购买保险,由市委文明办统一投保,最高赔付额高至139.6万元,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保障了志愿者权益。    (四)志愿者大数据分析未建立,志愿服务资源使用效能低
   当前,志愿服务普遍面临需求信息发布不能及时,需求信息真实性难以判定,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活动规模与志愿者人数、能力不匹配,志愿服务资源使用效能低等问题情况,这些问题导致影响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管理上职责划分不清,“互联网+志愿服务”正成为破解“志愿失灵”等方面难题、提升志愿服务资源使用效能、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助推器。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
   目前,江西省图书馆志愿服务大数据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志愿服务通过大数据提供便捷、精准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实现志愿服务信息的互通有无,与江西省志愿服务网进行数据对接,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公众更加便捷的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完整志愿服务信息。二是建立志愿者数据库。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项目类型、个人特长及爱好等特征,利用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推送志愿者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三是实现项目精准对接。在项目需求发布方面,设置选项卡以保证信息录入规范,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信息筛选和服务配对,要尽量避免志愿服务项目的重复性,以提高配对效率。
   (二)构建“两库一体系”新模式,推进点单式服务
   通过构建“两库一体系”,即志愿服务项目库、志愿服务人才库、志愿服務资源体系,从读者端出发,逐步建成科学高效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新模式。公共图书馆可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提出《项目服务申请表》,并对接团体、开展项目化服务,发布项目菜单,经志愿服务网进行精准推送,真正实现读者需求端和公共图书馆供应端的有效链接。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读者可通过“志愿者中心”平台,选择“服务菜单”发布需求信息并申请服务,同时通过评价反馈系统,获取更加贴心的志愿服务。与此同时,志愿者可通过平台申请志愿项目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最终实现线上发布,线下有效对接,达到处处有项目、实时可认领、天天有服务的效果。
   (三)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增强志愿服务参与者的凝聚力
   互联网+志愿服务,志愿者线上服务与线下互动同等重要。公共图书馆可在以下几方面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一是建立“志愿者之家”,线上的志愿者在图书馆同样可以获取归属感。公共图书馆可开通志愿者个人群、志愿团队群、志愿项目群进行在线互动,增强志愿者团队凝聚力和个人归属感。二是定期举办“志愿者沙龙”,让志愿者们分享服务心得,对图书馆志愿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进志愿服务更上台阶。三是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开展志愿者评先评优,将志愿服务时间计入社会信用体系即信用鼓励,建立健全的“时间银行”制度,志愿者将来换取相应服务。
   (四)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开展志愿精神弘扬
   针对推进志愿精神弘扬需要与互联网传播深度融合的问题,图书馆可结合主题节日活动、主题性比赛,来以提升志愿精神弘扬的宣传效果。图书馆开展志愿精神弘扬与互联网传播深度融合的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图书馆可紧扣阅读推广为主线,结合重大节日,精心策划组织“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等大型线上主题活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开展广泛志愿精神宣传,设置宣传专栏,印发主题宣传单。二是举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主题的比赛。如志愿服务短视频作品大赛,评选“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团队”、“最美志愿项目”等,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起网络投票,为参与评选的志愿者、志愿团队、志愿项目打分,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形成话题舆论,吸引广大群众关注文化志愿服务。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应从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库、志愿服务人才数据库、志愿服务资源体系三方面出发,依托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微博、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大数据分析与志愿服务的长效化机制,实现志愿服务数据的共享与汇聚,推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实现志愿者登记、志愿者组织管理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弘扬与互联网传播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丁叶.“互联网+”视野下的志愿服务平台研究——以江苏4个省级平台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7.
   [2]陈琼,杨芳怀.浅谈“互联网+”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以首都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其他文献
城市群集聚式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而经济空间集聚在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其影响实质是由空间经济集聚所产生的环
目的分析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2011年收治住院的6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急性间歇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依据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亲身体会,探寻微信公众平台经营意识的五大具体内涵:品牌意识、专业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利润意识,从而更好
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提供)中国卫生的国际化: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关系的历史研究(苏静静,博士,导师:张大庆)重症监护室医患互动研究:基于神经外科ICU的田野观察(程明伟,硕士
1915—1960年,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36卷,共刊登广告5800余条,其中书刊杂志、教育科研等文化类广告占总数的90%;商品类广告数量很少。这些广告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还发挥着不
据国务院扶贫办8月17日消息,2017年申请脱贫摘帽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中,经过评估检查,第一批11个省区市的40个贫困县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第二批9省区85县专项评估
3月20日,记者从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获悉,江西省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月上柳梢头,乡居灯火明。初冬的龙头村,已有些寒冷。2018 年11 月24 日晚,上犹县黄埠镇龙头村村委会议室里,却格外暖和。45 名村民与赣州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齐
谢敏,江西省委信访局省长手机信箱工作处副处长。2018年10月,她受组织的委派,担任景德镇市浮梁县黄坛乡南溪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中国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的奠基者、主要创始人,李嘉泳教授1950年代培养的这一学科的"进修生"后来多成为该领域的教学骨干力量,他发表的《强棘红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