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看病全指导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生病的宝宝,妈妈可不能乱了方寸,而是应当做到冷静、细致,准备充分,照顾周到。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有这样一种心态:看着宝宝生病难受的样子,还真不如自己生病来得轻松些,毕竟宝宝还太小,连哪里难受都不会说啊。
  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爸爸妈妈再怎么小心谨慎,宝宝还是难免会有头疼脑热的情况发生。所以,带宝宝去医院可能是很多家庭难以避免的经历。
  面对生病的宝宝,妈妈可不能乱了方寸,而是应当做到冷静、细致,准备充分,照顾周到。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是以“专业”的视角和“恰当”的方法带着宝宝去看病呢?
  看病前
  什么时候宝宝需要去医院看病?
  由于宝宝年龄小,体质相对较弱,脏器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病情变化进展迅速,症状大多也不够典型。如果妈妈真的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做出初步判断,那么,只要发现宝宝状态不对,疑似生病或感到不舒服,均可带他到医院就诊。
  看病应当去儿童医院还是综合医院?
  儿科的疑难杂症专业性很强,首选自然是儿童专科病医院。倘若宝宝只是轻微不适,且没有传染病接触史,完全可以先到信得过的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如果宝宝处于危急状况,则应当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就近就医,经专业人员快速处置,待病情有所稳定后再安全转诊至专科医院。
  什么时候宝宝需要看急诊?
  当宝宝存在突发状况,如外伤、出血、中毒、憋气、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等,或年龄过小、不足3个月,又或者发热的温度过高,已经超过39℃等任何存在“急危重症”的表现,均应火速将宝宝送到医院的急診室紧急救治。
  带宝宝看专家是不是比普通门诊靠谱?
  对于诊断不明、病史过长、情况复杂的疑难杂症宝宝,当然最好找经验丰富的专家看。而那些平素身体健康,只是偶然罹患一些症状较轻的普通疾病或已经确诊且治疗有效,仅需复诊的患儿,则完全可以选择到普通门诊诊治。
  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什么时候会比较空闲呢?
  就儿科门诊而言,非疾病流行期,一般情况下清晨就诊的小患儿首诊者相对较少,来的多数是已经确诊需连续输液的“老病人”;到上午9点、10点,患儿显著增多;下午2点、3点后略有下降,傍晚时将再次出现就诊高峰。大孩子大多会在上学前、放学后、休息日就诊。
  看病中
  医院的人那么多,如何能避免交叉感染?
  病原体主要依靠飞沫传播和接触途径传染,不同于内科、外科、妇科的治疗对象,儿科病人都是未成年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因此在看病时,年龄小的宝宝自然会被抱在怀里,而年龄稍大的患儿则可以戴上口罩,家长要叮嘱孩子不要随便乱摸周围的物品。
  问诊只有短短几分钟,如何让医生清楚了解宝宝的情况呢?
  看病陈述,当然首先要说清楚最主要的不适表现是什么,最严重的症状有哪些,力争有条理地予以表述。紧接着是时间要素,尽量想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发现”宝宝状态不对的。那意味着,这次生病至少是从那时开始,甚至是早于那时起病的。除此之外,别忘记告诉医生宝宝的传染病接触史和药物过敏史。
  医生说的话太专业,听不懂怎么办?
  对于自己听不懂或没记住的问题,妈妈不要腼腆,一定要及时向医生表明,请医生再重复一遍或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讲解。对医生而言,其实也非常希望家长能多了解一些宝宝的病情,这样才有助于家长配合医务人员对宝宝的居家治疗和护理。
  感觉上差不多的病,这次用的药却和之前不同,是怎么回事?
  医学是一门科学,症状相近不一定是相同的疾病,同一种疾病也存在个体化差异,而且医生选择用药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体质,结合既往和最近用药的情况综合加以判断,因此在按照临床路径等大原则处置的前提下,具体用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医生说的诊断跟想象中的结论好像不太一样,有必要提出疑义吗?
  妈妈的医学知识可能源于生活经验、互联网、书籍或报刊杂志,儿科医师则是经过若干年的专业培训和临床锻炼磨练成就的。当两者的判断出现偏倚时,妈妈如有疑义,当然要和盘托出,毕竟有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可能只有妈妈最清楚,这些对医生的诊断也会有所帮助的。而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专业人士的分析则更为可靠。
  医生说要做一些检查,妈妈觉得可能对宝宝存在不利影响,可以拒绝吗?
  当对某项检查心存疑惑时,妈妈应当向医生进一步求证,经详细解释后再作判断。凡是正规的医疗机构,有执业资质和经过注册的儿科医师提出的,符合国家卫生计生部门规定的检查和操作,即使是“有创检查”,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对宝宝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倘若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及时完善检查而耽误对疾病的诊治,那才是遗憾。
  看病后
  取药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
  有时宝宝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口服中药和西药,甚至还有针剂、外用药,因此取药后应在第一时间认真查对药物品种是否齐全,确认药盒上的用法和用量,不明之处可以马上向药剂师和医生咨询、求证。
  用药后一般多久会见效?
  药物口服、肌注或静脉输注后都要经过分解、代谢、吸收、利用和排泄等过程,除去激素、退热药等少数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外,大多数药基本上都需要使用几次,直到在体内形成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后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力。
  回家后怎样观察病情变化?
  首先,应注意患病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吃奶(食欲)、尿便、体温、呼吸、脉搏等基本情况。其次,观察原有的疾病症状减轻还是加重。此外,还应注意有无新的症状出现。
  怎样做宝宝才能尽快恢复?
  患病“三分治、七分养”,应当重视医生针对不同疾病特点提出的特征性注意事项,比如肺炎宝宝就应当多喝水、勤拍背、避免腥发食物;腹泻宝宝不仅应当多饮水,还应注意饮食远离生冷油腻。
  哪种情况下需要带宝宝再去医院就诊?
  建议患病宝宝“变化随诊”,也就是说,只要病情有加重的迹象或出现新的变化就应随时复诊。还有些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观察和服药,应在医生指定的期限内复诊。
  TIPS:带宝宝去医院看病前要准备什么?
  带上宝宝的医保卡(或卡号),并在病历册的封面写好姓名、年(月或日)龄、性别,尽可能将既往史和过敏药物填写清楚。
  如果为一次连续看病,一定要把使用过的老病历册和检查结果也带上。最好将这次生病已经服用的药物名称记下、带来,或者带上药品的外包装就诊,这样能提示医生哪些药物使用后可能效果不明显、疗效不佳。
  小宝宝要准备奶瓶、水瓶、奶粉和纸尿裤。不要穿连体衣,否则在听诊心肺、测量血压、触诊腹部或者取血时会很不方便,延误时间。
  如存在尿色改变、大便性质不正常,可带上新鲜尿液和粪便以备化验。如果孩子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估计可能需要做B超检查,或者可能会抽取静脉血化验,最好在看病前空腹8小时~12小时。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找到更加符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各种风险的日益凸显,阻碍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投资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亟待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控,增强对互联网金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行入新常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正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但在
离退休人员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群体,资料显示每年单位离退休人员数目庞大,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国家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
初中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包括组织课堂活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初中语文课堂的评价应该尝试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评价过程,可以很好的提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个基本规则是不容置疑的,但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传统的借贷分录只能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借方和贷方栏上同时要有相应金额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
目的 :分析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全子宫切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民流动趋势也在不断变化,这些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农民成人教育的六个转向,管理者只有以科学的农民成人教育为指导,才能使农民的流动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