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务危讥及其化解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高校负债危机的形成,对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危机进行探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债务危机化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73-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高校债务危机的问题。国内不少高校身陷高额债务泥潭,高校扩张初期的大部分贷款已陆续进人了还贷高峰期,有些高校不仅无力偿还贷款本金,甚至连利息都无法偿还,高校债务危机极大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化解高校债务危机,避免高校贷款风险进一步扩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
  (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引发高校贷款潮
  我国高校负债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一直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教育经费全部由国家负担。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免费开展高等教育的免费教育制度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已不再相适应,在国家财政难以承担的同时。也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各项设施及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而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却远远落后于迅速扩张的高校发展步伐。教育投入长期以来都没有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和比例相应的增长,同时受居民支付能力的限制和国家物价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收取学生学杂费已无法大幅度提升,造成学校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3年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提出“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资办学。随后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如1993年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都说到“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这都为高校贷款提供了政策依据,助长了高校的贷款行为,“银校合作”成了最热门的选择,各高校竞相向银行贷款,改善校园的软硬件设施。金融贷款真正成为高校融资最主要的渠道始于1999年,当时,各类高校扩招迅猛,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高速扩张的需要,再加上政府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给高校贷款,高校负债问题由此产生并不断加剧,从而造成今天的债务危机。
  (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增长下滑,失业率升高。为此,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银行放宽信贷。当时,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还出台了高校扩招政策。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政府决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同时提出了要创办一流大学。可是,不论是扩招,还是办一流大学,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缓解资金压力,高校需要运用各种手段筹集办学经费,而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银行贷款。与此同时期,银行也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巨大安垒可靠的资金市场,这便使得高校贷款规模越来越大,直至最后超出了自身的偿债能力。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政府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应与学生规模增长速度相同,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扩招至今已十多年,目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明确指出教育经费投入要占GDP的40%。然而这个目标至今仍远未达到。跟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占GDP10%、世界平均水平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5%相比,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既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而高校超常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却在快速地增长,收取的学费又较低,乃致造成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高校只能向银行贷款以弥补经费不足,银行贷款变成了高校筹资的最主要渠道。
  (四)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压力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要达到合格的标准,每新增一名学生学校必须投入:生均教师工资(不包含教辅、行政、后勤等人员)2778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560元:生均图书300元;生均教学四项经费1250元;生均助学金500元;这还仅仅是“合格”。众所周知,所有学校都力求评估达到“优秀”,这不仅是名誉上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招生的情况,最终决定一个学校的命运。因此,高校为了达到优秀,往往倾尽全力扩大校园面积,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以提高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教学评估本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契机,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只提要求却缺乏相应的扶持和配套资金,高校不得不举债以达到评估标准。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从经费全部由国家负担到贷款办学,再发展到债务危机,是多方原因造成。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是高校債务危机产生的根源;各高校为促进发展,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向银行贷款建设校园,以解决自身发展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是高校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银行为了自身发展,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及对高校是国有公共事业不会破产的预期评估,促使其对高校信贷政策的相对放宽,是推动高校债务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由此造成了今天的高校巨额债务危机。
  二、高校债务危机化解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化解高校债务危机,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向银行贷款建设校园,提供高等教育必要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以适应扩招需要。这不仅能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增加了国有资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加快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为中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按照规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应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目前高校贷款其实就是填 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帮助解决高校债务问题。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解决了依靠现行财政拨款机制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建设资金问题,确保了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实现。高校贷款是高校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自行向银行申请的“求助”,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无奈选择”,所以在高校贷款出现危机的时侯,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救助”,以保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十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事实上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利用地方财政采取措施化解高校负债问题。
  (二)采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构建支持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高等教育担负着教育人才、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能有效地促进社會经济的发展,应该优先得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在目前各高校都巨额负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各个高校的商业性贷款转为政策性贷款,再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有条件的将部分的短期贷款调整为中长期贷款,给高校一个缓冲的机会,使其渡过难关,提高发展的后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规范高校的贷款行为,使高校贷款具备安全性和可行性,根据贷款额度及风险评价对高校贷款进行科学的测算,依据测算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监督管理。加强对高校贷款项目、贷款额度、贷款风险、贷款效益、还贷计划、还贷情况等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将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三)树立正确贷款理念,增强贷款风险意识
  树立科学的贷款理念和良好的信用观念,强化贷款风险意识。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高校校长是高校的法人代表,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要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诚信贷款。高校贷款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无贷款抵押担保、利息负担重,需科学规划,适度贷款,树立贷款风险防范意识,珍惜和维护自身的信誉,严格履行贷款合同,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树立重合同守信誉的良好形象。
  我国高校由于长期实施国家财政拨款政策,高校对银行贷款缺乏成本和风险意识。有些管理者认为:高校是国家的,国有银行也是国家的,把从银行借来的钱用于建校,将来怎样暂不考虑,反正都是国家的;何况高校债务形成的固定资产也是国有财产,那么高校债务其实也就是政府的债务,最后政府肯定会承担偿还的责任,先贷了再说,只要学校发展了,规模上去了,业绩也就出来了。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切实提高各高校领导及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制定科学的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资金结构,合理确定贷款规模、贷款期限,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保持良好的贷款信用记录,力争低息贷款,做到既能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更能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调整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
  教育部正在实施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标准相对单一,硬件量化普遍,在客观上促使了一些高校的盲目发展行为,导致许多高校只能采取向银行贷款来加大资金的投入,从而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以求达到评估要求。建议教育部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制定分类指导、分层次评估的指标体系,避免高校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引导高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建设优质高效的一流大学。
  (五)实施土地置换政策
  实施土地置换政策,进行校区置换。十几年来,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基本上都涉及土地的征用或转让的问题,可大部分高校都想保留老校区,不舍得置换。事实上,负债高校的老校区大多地处城市闹市区,商业价值大,土地升值快,学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置换老校区的土地、校舍获取置换收益,所筹资金主要用于还贷,以化解高校债务;将部分资金用于新校区建设,缓解建设资金的困难。校区置换是高校筹集资金建设新校区和化解高校负债的一个有效途径。
  (六)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贷款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领导层应树立投资意识,增强经济效益观念,在效益中求生存求发展。重视积累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还贷能力。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现阶段高校外延性扩张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最终还是要走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道路。目前高校应该提高资金积累的速度、杜绝浪费,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净资产额,增强抵御贷款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有效盘活学校的资产、学校的知名度、名师名人、科研力量、科研成果等,开展多元化办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组织教育、科研和科技等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高校与企业产、学、研一体的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效益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获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对高校的经费支持。各高校都拥有数量不等学术造诣很深的各类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实验设备先进,完全有能力解决企业的一些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校企合作既能减少企业的科研设备投入,降低实验风险,又能拓展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增强科研实力,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的作用。
  设立教育基金。充分利用高校社会资源条件,建立健全社会捐赠基金会和校友捐赠基金会。鼓励捐资助学,争取企业或个人向高校捐赠;国家应该开放高校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融资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收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对部分负债严重,偿还贷款有困难的学校,也可以允许采用“债转股”的方式,由全民关心教育变为全民办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责编 卢雯)
其他文献
用一步法微囊技术包裹新生猪胰岛 ,并控制微囊内胰岛数量 ,分别移植于链脲霉素 (STZ)制备的糖尿病模型大鼠 ,每组 10只 ,对照组微囊内 3~ 4个胰岛 ,实验组微囊内含一个胰岛。
矿压文摘综采放顶煤单产创272万t的实践《山东煤炭科技》1996年第1期刊登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魏恒泰等同志的标题文章。文章说,兴隆庄煤矿5306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华东地区第一个综放试验面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小浪底工程咨询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从中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到全球工程咨询业的发展趋势,从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法律和政策、中国咨询产业的基
作者在参与制定H公司企业经营者激励办法的过程中,将MBA课程中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作为实际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该篇论文运用需求、激励等理论,结合零售百货经营管理
目的:为了评价冻存皮肤的移植效果.方法:将-20℃和液氮中保存1周、1月、2月的人体皮复温后,测定皮肤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同时将冻存皮肤移植于Wistar鼠
吉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负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社会负担沉重;该文围绕吉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范围重组改制后,企业的
目的 :重叠聚合酶链反应 (Overlapping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是在上下游引物之间设计一对碱基互补的嵌套引物 ,第一轮PCR分别扩增 5’端和 3’端片段 ,第二轮PCR以第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1 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第一期采用烧伤1号方,以胃肠外营养为主,辅以中药材配制的烧伤饮料;第二期采用烧伤2号方,
一度火热的肿瘤免疫治疗受"魏则西事件"的影响被迅速降温。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客观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优缺点,并从癌症患者、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及业内专
该文就海信集团公司多元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海信集团多元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海信集团只有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