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情感互融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和人格,使情感教育有效、合理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 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
  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她的人文性与情感性,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体会这种情感的初始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要融入这种情感的教育尤为重要。它以识字为基础,阅读为方式,达到以情促学,以情动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语文这个载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鲜明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下,体会到高尚的道德情感对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情动而辞发,情动而理一明。教师必须作到贮情于胸,并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于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要满腔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后充分利用这种强大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因为感染更富有艺术性,更富有人情味,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方式
  2.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2.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她是我的朋友》《诚实的孩子》等課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2.3 以语言引读,激发情感:以语言的引读、情感的激发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合而为一,在通过灵活多样的“读”这一教学手段入情入境,从而把文章的精髓活现于外,融会于心。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呢?
  2.3.1 表情感染: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3.2 音乐感染: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不须通过形象影响人们,它对于人们情感的激发更为直接,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愉悦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持续学习热情,更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因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也能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上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我先自己清唱《天路》,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同学们听了《天路》,受到感染,激情澎湃。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悟”到了什么?   2.3.3 语言渲染: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在导入本课时我饱含激情地说:“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当学生们读到列车呀,请开慢一点儿”那几句时,我又对学生们说:“虽然虽然自愿军战士离开了,但他们奋勇歼敌、英勇顽强的壮烈场面及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为祖国为朝鲜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再去细细体会王二小那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每位学生听了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振奋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2.3.4 画面渲染: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学《草原》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草原美景,迎接的场面”的抽动片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草原美景,把学生的想像带入到那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2.3.5 实物演示: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画杨桃》时,我将杨桃这一事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后,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2.4 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体味文中小主人公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感受到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最终我们的教育使爱在升华。
  2.5 教师要身为表率,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艺术: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爱是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
  [2]《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
  [3]《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案例与阅读引》.长春出版社,2004
  [4]《小学教学参考》.2007.3
  [5]《小学卷情感教学示例精选》.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百余年来,学校不断从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确定“发扬右江革命光荣传统 打造红色德育特色强校”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创建目标。始终以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等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摘要】首先,我谈谈我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的一些认识。小学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法往往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是为父母教师学习,这样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灰心失意,用这种态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教師与父母的心血难免付诸东流,如果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 的发挥,变“要我学习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存在“板”和“碎”的现象。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
期刊
【摘要】数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数学课本,表达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情景图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算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利用数学课本中的单元结束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培养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针对儿童活泼好动、思维由直观行动向具体抽象转变、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就需要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情景,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小学生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关键词】数学活动设计; 直观生动; 善于活动; 数学体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標准》中提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发展
期刊
【摘要】时常听到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赞美和敬仰,有时我很困惑,困惑如何做好教师?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在创建为人民服务型教育中,怎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关键词】爱心;开阔进取  时常听到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是辛勤的园
期刊
【摘要】习惯每个人都有,不过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塑造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这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值得深思。小学生是人生的起点,这个年龄段对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很大,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很重要。  【关键词】好习惯;养成;培养  习惯每个人都有,不过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成功的必要条件
期刊
【摘要】本文就学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结合学校“红色德育”特色,以童谣为载体,通过地域优势打造红色童谣,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活动,丰富红色童谣,拓宽德育活动,深化童谣教育等形式规范行为,滋养品德,陶冶情操,寓教于乐,让美德滋润孩子的心田,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地域; 活动; 德育; 硕果  百色是革命的圣地、红七军的故乡。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学者的风范,专家的博学。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自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不能只停留在教“教材”上,而应该做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真正达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 。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培养能力; 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学者的风范,专家的博学。每一位教师都应有自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不能只
期刊